【31/100】棘轮效应——自律的100个知识点

图片发自App

棘轮(ratchet),定义为一种外缘或内缘上具有刚性齿形表面或摩擦表面的齿轮。它的特点是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不能倒转。

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

这一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实际上棘轮效应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的一句名言概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棘轮效应的负面案例:

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英明的国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坚如磐石。

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叔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意,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问他原因,箕子回答:“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于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

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恣意骄奢,商朝灭亡了。

棘轮效应在进化中的正面案例:

1973年,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借用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的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一句话提出了著名的“红皇后假说”。在小说中,红皇后对爱丽丝说道:“在这个国度,你想停在原地,就必须不断奔跑!”这句十分富有禅意的话引起了利·范·瓦伦的兴趣,于是他提出:不进即是倒退,停滞等于灭亡。物种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适应其他物种。如果一个物种自身的进化追不上其他生物的进化速度,那这个物种就会被淘汰掉。

这个假说不仅解释生物的进化,也同样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规律。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断奔跑,试图改变世界。 一种是停在原地,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在中国的古文中有一句话和该假说遥相呼应,那便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海里沉浮,若不能扬帆起航,那必会被大浪吞噬。当我们惧怕竞争、讨厌前进时,就会慢慢成为时代的弃儿。

我们可以将棘轮效应使用在目标制定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制定目标,而且一定要有一个值得终生奋斗的大目标,当一个一个目标实现后,我们也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我们就很难再忍受过去不够优秀的自己。

俞敏洪说过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优秀,那么他就很难把这样的标准降下来,所以我们会看到牛人会越来越牛。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 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当一条 “咸鱼”。 当所有人都在变好而你却没有,那你就正在被淘汰。 罗曼·罗兰说,“多数人二三十岁就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 当你重复着单调而冗长的生活,不甘落后却又不愿努力,最后会发现只能看见别人的背影。


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像一个庞大的跑步机。 你站着不动,就会掉下去。 那些积累在你脑子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都是你可以依仗的财富,是你被社会需要的资本。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停下脚步的那一天,你就已经死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31/100】棘轮效应——自律的100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