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前,我想给大家念一段小故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如果你还没有答案,在听完《窗边的小豆豆》后,也许你就明白了。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叫黑柳彻子,这本书的主角原型就是她自己。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继奥黛丽·赫本之后第7位、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同时黑柳彻子也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被《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誉为最懂孩子内心的伟大女性。

黑柳彻子的半生经历,还在2017年被朝日电视台拍成了电视剧。

说回《窗边的小豆豆》,它是20世纪儿童文学的杰出代表,这本书能让你看到一种让自己轻松,让小朋友快乐又受益的全新教育模式。

大道至简,阅读之后你会豁然开朗,原来教育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重点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重点是:被老师嫌弃带坏其他孩子,同时被勒令退学,小豆豆和妈妈只剩下最后一所小学的机会了,等待小豆豆的命运又是什么呢?

第二个重点是:山的味道是什么,海的味道又是什么?深受大家喜爱的小林校长又是怎么让孩子们感受到的呢?。

第三个重点是:为什么年少的小豆豆想成为老师,最后黑柳彻子却成了作家和主持人?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大家的命运改变了呢?

01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重点。被老师嫌弃带坏其他孩子,同时被勒令退学,小豆豆和妈妈只剩下最后一所小学的机会了,等待小豆豆的命运又是什么呢?

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把它用到儿童教育上来,倾听所表现出的内涵,不只是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和支持,它更能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

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并给予极大地尊重和回应,这才是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的教育。

只不过,这样的道理,看似很多人都懂,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大家常常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从成年人的角度和规则意识出发,对孩子内心发出的声音,选择性地过滤掉或者屏蔽掉,更有一些还会提出自以为是的粗暴评判。

就像小豆豆,她是刚入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内心还没有建立明确的规则意识。

在原来的学校,别的小朋友上课,就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听讲,她却喜欢站在教室的窗边,望着窗外发呆,或者扑腾。

看到有燕子飞来飞去,她就充满好奇地问它们:“燕子,燕子,你好忙啊,你在做什么呢?跟我说说话呗。”

燕子不理她,小豆豆也能够看着它们,自问自答地说上一阵。

看到窗外有来拍摄的艺人经过,她也会大声地对正在上课的同学们喊道:“他们来啦,好多艺人热热闹闹地走过来了,快来看啊。”

随后,她还会对艺人发出请求:“嗨,你们好!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吧,我好想看看呢。”

小豆豆在做这些的时候,完全沉浸在其中,她没有想过这是在上课,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说只是出于好奇,她想去了解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就去做了。

可在老师看来,小豆豆的这些行为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扰乱了她的正常教学。一次两次,直接批评了她,没用。她还是我行我素,照样这么做。

于是,老师烦透了小豆豆,在没有真正了解她的内心想法,也没有私下和她好好交流沟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的时候,老师迫不及待地给她贴上了“调皮捣蛋”,“问题儿童”,“坏孩子”的标签。

当罚站、请家长均无济于事之后,小豆豆被学校劝退了。

这样的结果,让小豆豆百思不得其解。当然,小豆豆的老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孩子这么闹腾。

这次,小豆豆妈妈决定给小豆豆找一所能理解她性格的学校。但找到这样的学校谈何容易。很多次失败后,抱着忐忑的心理,小豆豆的妈妈来到了最后一所小学巴学园门前。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

“巴学园”的教室也很特别,是电车教室,是由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组成的教室。

小豆豆和妈妈如愿地见到了巴学园的校长小林校长。当然小林校长的面试也不走寻常路。

他没有和妈妈沟通,而是把椅子拉到小豆豆的跟前让她坐下来,然后对小豆豆说:“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老师真的很想听听呢。”

小豆豆本来以为,校长会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让她来回答。没想到,校长居然是让自己畅所欲言。

于是,小豆豆叽叽喳喳地讲起来:

刚才来学校坐了电车,它跑得真快呀,让人感觉特别快乐;

这所新学校跟之前的学校相比,连教室门都长得好不一样呢;

我家有只漂亮的小狗,它叫“洛基”,会表演握手和对不起,吃过饭之后,还会向大家示意“很满意”……

那些家里家外的事,小豆豆看到的,现在自己正在经历的,一件又联系出另外一件,她越讲越兴奋,越讲越有说不完的话。

另一边,校长也是一位让人感到十分满意的听众。他向前探着身子,边听边笑着点头,有时候还问“后来呢”、“后来呢”。

就这样,小豆豆滔滔不绝,意犹未尽地讲了四个小时,从早上讲到午餐时间,她一点也不觉得累。

出生到现在,除了校长,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热情又有耐心地听自己讲四个小时的话。

她越想越有满足感,小豆豆的内心不由得生出一股暖意,她感觉这是第一回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大人了吧!

和校长的这一次畅聊,过程简直不可思议,这也让小豆豆对新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她心想,在学校里,如果身边有位这样的好朋友,校园生活肯定会很开心快乐的。

这就是小林校长带给大家,也带给小豆豆的出场魅力。他似乎什么都没做,只是带着耳朵和心在洗耳恭听,可就是这样的简单动作,却让小豆豆对他无比的信赖和依恋。

伏尔泰说过,“通向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留一只安静的耳朵给孩子片刻,让他们畅快地去表达自我吧,这将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这次面聊,双方都很愉快。于是小豆豆正式成为巴学园小学一年级生。在这里,小豆豆还会继续感受小林校长的谆谆教导。

如此不一样的小林校长,又为小豆豆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变化呢?

02

现在我们进入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山的味道是什么,海的味道又是什么?深受大家喜爱的小林校长又是怎么让大家感受到的呢?

“接地气的教育,就是要跟社会联结,跟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孩子吃饭偏食的问题。

当学校对学生们的午饭有所建议和要求时,他们通常会对家长和孩子说:“请大家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合理”,“小朋友们不要养成偏食的习惯,记得荤素都要吃噢”。

这样的口吻,是教育者常常会用的通知语气,小朋友们收到信息后,可能会说:“噢,知道了,尽量不挑食就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这个说话方式,不会激发大家去想,食物怎样搭配算是合理?哪种食物有怎样的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学习欲望。

但是,同样的情况,在巴学园小林校长却是这样说的:“学校的午餐,请大家带来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噢。”

小朋友们一听可能就来劲了,会好奇什么是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啊?接着,他们就会在脑子里想,从海里出来的食物有哪些?从山上出来的食物又有哪些呢?

大家就会去亲自查阅,再让妈妈买回来烹饪,最后带到学校让小林校长点评和检阅。

这一整个过程下来,从自然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小朋友们对食物的味道和它的生活习性,水到渠成地就了解得很透了。

幼儿教育真正的价值,是启蒙与唤醒。

我们再细细品味一下,小林校长对小朋友们说的这句话,“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很简单的话语,却很新奇,同时和生活息息相关,和孩子们的日常挨得很近,也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用孩子感兴趣的语言,带领孩子走进生活,认识大自然,在她们切身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教他们将体验和认知相结合起来,这种鲜活的教育过程,会激发出孩子更多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这便是一种让教育真正落地,让教育由内而外真正为孩子赋能的理想教育模式。

从这方面讲,小林校长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教育工作者。

在巴学园,老师在早晨第一节课的时候,会把一天里要学习的知识全部写在黑板上,如果孩子们上午能完成学习计划,下午大家就可以出去散步,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

没有课业负担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欢欣雀跃地出了校门。沿着小河弯弯向前走着,面前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这个时候,老师会停下脚步,指着金光灿烂的油菜花海问孩子们:

“大家知道这是油菜花,它一般在春天的二、三月份盛开,那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开的花吗?”

这一番提问,让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开动起小脑筋搜罗知识,寻找答案。

随后借此机会,老师就顺道为孩子们讲起了雌蕊和雄蕊的知识。还让大家蹲下来去观察油菜花,告诉大家仔细看花儿上面蝴蝶翩翩起舞。那是蝴蝶在给花儿授粉帮助它们绽放呢。

这一说,小朋友们就都凑过来,看看蝴蝶干活,再听着老师讲的花蕊知识,学得不亦乐乎。

在孩子们看来,散步真是快活啊!可以尽情地玩耍,须不知在散步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生物、历史、物理等学科的知识了。

这就是小林校长极其推崇的教育之道,寓教于乐,教育来自于生活,更要走进生活里去。他说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

孩子的梦想,理应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让他们到大自然里去吧,这里蕴藏着广阔而深厚的知识宝藏,那是孩子们可以尽情畅游的营养基地。

正如《小王子》的作者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说的:“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要分配任务,而是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

除此之外,小林校长还给巴学园带来了什么惊喜呢?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林校长安排大家在礼堂里露营,听校长说他曾走过的山和水。

对小朋友而言,虽然没有去野外露营,但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搭建了帐篷,这就很值得骄傲。而且世界的种子也留在了小朋友们心间。

鲜活、有趣味性、接地气的教育,才是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之路蓄积能量。反之,被教条驯化的人生,也就没有了生活的张力。

03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三个重点:为什么年少的小豆豆想成为老师,最后黑柳彻子却成了作家和主持人?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大家的命运改变了呢?

在巴学园,一年级只有9位同学,和普通的学校不同,学校不是班级统一上某门课的,每个人的课程安排都不同,是按照每位同学各自的喜好,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的。

堂课以自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为辅。所以,通常你会看到在一堂课上,喜欢写作文的在写作文,喜欢上英语的在学习英语,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

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老师就能慢慢掌握每位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方法。在此基础上,她可以因材施教,这是很个性化的、理想的教育模式。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尊重生命个体,尊重个体个性,是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除了上课的方式和一般的小学不一样,巴学园还有个特殊的教育环节,小林校长为孩子们单独留出了做“韵律操”的时间。

这种韵律操是小林校长从巴黎引进来的,是一种特别的节奏教育。韵律学的创始人达克罗兹认为,韵律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是让身体的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游戏,也是教给我们怎样去开动心灵的游戏。

在学校的小礼堂,小林校长通常为学生弹钢琴,学生们和着琴声的节奏,从各个位置开始自由地摆动。当节奏由二拍变成三拍,三拍变成四拍的时候,手和脚的动作难度和幅度都会加大。

小朋友们每个人根据音乐节奏,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的韵律操形态各异,但是每个人都沉醉在其中,仿佛各自都在进行自己的故事创作。

就这样,音律帮助孩子们精神和身体达到和谐,从而可以唤醒大家的想象力,激发各自的创造力。这也是一种由内而外,滋养孩子的心灵,打开他们心窗的教育模式。

大家想想,你最害怕的教育结果是什么?

小林校长认为:“教育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让孩子们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没有激情,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巴学园通过做韵律操的形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孩子的五感系统,激发出它们的活性,这就是在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

不光如此,在原来的学校,小豆豆被贴上“问题儿童”,“捣蛋鬼”的标签。

在巴学园,这些标签统统不存在。她做过的那些调皮的事,在小林校长看来,那是孩子的童趣,是她在探索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那也是向外学习的过程,只要她自己处理好就行。

小豆豆是个好奇的孩子,平常上完厕所喜欢向里看。有一次,也是这个毛病在向里看的时候,她最珍爱的钱包就掉了进去。这可急坏了小豆豆,但小豆豆还是决定把它捞上来。

说干就干,随后她就去工具房拿耙子,撸起袖子就开始捞了,她聚精会神地在厕所的掏口处不停地舀污浊的粪便,把上课的时间给忘了。

这件事恰好被小林校长撞见了,他非但没有责备小豆豆制造麻烦,还亲切地叮嘱她:“你掏完之后,记得把工具放回原处,把这里清扫干净啊。”

同时表示:“校长深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一定能行的。”说完以后,他就微笑着走开了。

这让小豆豆莫名的感动,她原本以为做错事给学校添麻烦,会被校长训话。没想到校长不但不生气,还这么信任自己,他简直太温暖了。

一想到校长这些暖心的话,小豆豆不由得心生惭愧地对自己讲,既然自己是一位好孩子,以后做事还是要小心点,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才对呢。

“没想到,我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校长说我是一个好孩子。”她在心里一遍一遍回味这些话,越想越带劲,越想越觉得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豆豆感到莫名的轻松畅快,她长吁了一口气。

不经意间,小林校长用他润物细无声,充满爱的教育方式,默默点亮了豆豆心中的那束自我认知之光。

多年之后,她依然对小林校长念念不忘,他的那句话“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能行的”,也时常在耳边环绕。

每当她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时候,小豆豆都会记起小林校长说的这句话。

她说:“是他给了我无尽的慰藉和力量,也点燃了我内心相信自己会更好的星星之火。这一路走来,我要特别谢谢小林校长。”

当然现在的小豆豆,她悄咪咪地下了一个决定。在巴学园上了很久的学,她也很喜欢巴学园。于是她跑去和校长说,“我长大以后要做这个学校的老师,一定做。”

小豆豆有点不好意思,她怕校长笑她。

但是小林校长没有笑,相反,小林校长认真地问,“我们可以一言为定吗?”小豆豆郑重地点了点头,“嗯,一言为定。”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二战的炮火毁掉了巴学园。

但巴学园的日子,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后来小豆豆长大了,成了著名主持人黑柳彻子。

有一天,黑柳彻子心血来潮,她想把发生在巴学园的故事记录下来,一方面是想对她最敬重的小林校长表示深深的感谢;另一方面,她想让大家看到真正疼爱孩子,尊重孩子,并对教育有无比的耐心和情怀的人是怎样在做教育的。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好,到这里《窗边的小豆豆》就介绍完了,下面再为你总结一下本书的精华内容:

首先,我们谈到了被老师嫌弃带坏其他孩子,同时被勒令退学,小豆豆和妈妈来到了最后一所小学面试。幸运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理解了小豆豆的性格。

他没有简单地只看表面,武断地给小豆豆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而是俯下身来,认真听她天马行空地畅聊四个小时。这给予了小豆豆莫大的安心和温暖。

有人说孩子们的心上,时不时会有一支没有奏响或者不敢奏响的乐曲。真正好的教育,是走进孩子的心房,帮助她拨弄她的琴弦,弹奏出他最畅想的乐曲,而不是把琴弦撤掉。

小豆豆发出的声音,小林校长听到了,感受到了。

其次,我们谈到了什么是“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小林校长又是怎么做教育的。在巴学园,小豆豆和她的同学知道了哪些是海的味道,哪些是山的味道。

即使一开始不知道,但是小朋友们强烈的探索精神也驱动着他们去深入了解。教育不能只有读书声,还应该有大自然和生活的味道。而且巴学园的老师和校长会带着小豆豆们去野外上课,在课堂之外教授知识。小林校长推崇的寓教于乐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小林校长也喜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世界观,让孩子的世界更大更广。

最后,我们谈到了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是最闪亮的天使。当他们落入凡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再次点亮。

看到他们的独一无二,因材施教,这是教育对孩子的最大善意和保护。

在巴学园,小豆豆身上的坏孩子标签被撕掉了,小林校长鼓励她大胆地去探索,去向生活学习。卸下包袱后的小豆豆,很快重新找回自我并找到自信。

年少的小豆豆很喜欢巴学园,想在长大后成为这里的老师。但战争发生了,巴学园毁了。孩子们也离开了巴学园。

后来长大后的黑柳彻子成为了一名主持人。同时因为巴学园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她一生,于是她写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让大家看到了曾经那个鲜活的巴学园。

其实《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真正想告诉我们的,用一句名言就可以概括,“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不是上帝真的让你带一只蜗牛去散步,而是上帝叫蜗牛牵我们去散步。花香和微风,满天的星斗,都需要慢慢感受。这就是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窗边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