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总觉得自己资源挺好的,认识很多人。找他合作的无非是看中了她的资源,多是直销或大消费类的市场。她不了解这些行业都拒绝了。
最近她想自己做项目,却发现身边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虽然都是哥们儿姐妹儿,这些资源好像也用不上。
资源,这个词有点功利,其实并不是认识谁谁,就成了自己的资源。有效的资源都是可以产生价值的,有机会一起做事。只是停留在吃喝层面,也仅仅是朋友罢了。
在爬山喝茶结识的朋友,能合作的人就是碰运气,不如尽情享受出游的乐趣,他们聊的更多是山高水长。
同领域或者彼此领域有交叉点的合作概率更大,工作场合认识的人,有过接触,心里有底。现在有很多收费群,都是付费学习某些知识,沟通过程中大家也在找合作伙伴,这种有目的性的聚合,都是想做事情的人,更聚焦。从弱关系转变为强关系效果更好。我一直建议朋友去付费社群,提高效率。
张一鸣说过,我特别不喜欢那种我创业我有资源有关系,资源关系往往对判断起负作用。
在做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找到合适的人是最难的一件事,雷军创办小米初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找人,他之前做金山已经到职业的顶峰,人脉资源也是顶级的,他都会面临这样实际的问题,更何况是普通人。
当见到一个有点名气的人,就开始出来炫耀,我加了谁谁的微信,这个群资源很好。如果你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最多也是花钱买买人家的课程,还是粉丝的角色。
以前做点事情都是请客吃饭这些,最早做实体项目的,有的靠钱权交易和所谓有认识的人,把资源拿过来,自己才有了一桶金。如果你不做资源垄断性的行业,就要知道自己的能做产业链上的哪一块。
一个产品流通环节,研发~生产加工~运输~市场。大致四个环节,研发和市场的利润最大,技术在更新换代,如果没有专业背景研发这块一般人不能涉足,生产加工需要厂房设备,中间利润压的很低,物流需要仓储,也不是普通人能做的,只有市场这个环节可以进入。
所以会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做产品代理。有人统计过,这行业看着门槛不高,但真会运作的人也就是10%左右吧。有心的人都是拿项目练手,走通流程,然后去找项目操盘,自己拿源头产品制定规则。没经验的人就先加入一个团队。前几天朋友想从线下转线上,但不会做啊,我说直接找操盘手得了。
对于个人来说,零售是最快的,但只是最初级的方式,大头绝不会是在利差这里产生,这只是前端,占模式的10%罢了,利润更多的都在后段。
除了利差收益,个人还可以做的就是咨询,需要在专业领域有从业经验,哪怕没有,会讲课同时有粉丝基数也可以做。见过没经验的,但会做课程,也可以吃口红利,会讲课也是需要积累的。
这些轻资产的模式一出来,完全可以忽略我认识谁谁这些资源,传统思维的人还停留在我哥们负责哪个系统都是大佬,但在新模式里,还这真不管用了。你哥们关系再好,他不可能长期给你买单。
都在推广个人品牌这个概念,需要的是有足够多的粉丝,今年很多地方都提出公域流量要抢,私域流量要养。吸引那些愿意付费的人,认可你的人。这些人很多都是陌生人,更谈不上深交,但成交会出奇的快。
有人停留在单一思维,客户看我又做这个又做那个,会觉得不专一。其实认可你的人愿意跟随你,还是认可你本人,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他们需要的,自然会成交。
有人做保险的美女做微商,别人问她,客户对你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美女说不会啊,他们信任我,我这里有他们需要,当是提供附加值。也有卖保险的做新媒体,出写作课程,又弄商学院。用一个标签已经不能描述他了,人家做的很好,写作课程的学员主动过来买保险。
如果你的项目选的好,除了利差之外,咨询是在同步做的事情,做大之后,商品赚利差完全可以放在一边,已经成为一个管道收入了,最后就是复制模式,有新项目,操盘找合伙人,做商学院。有一些人看不懂,那是没接触过这些。所以传统意义上资源这个东西,有时候不用看的那么重,有用,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