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长

颖欣何

独立双子女

读书/写文 、行走/看世界

煲汤/养花、早起/爱运动

当再次重翻贾杰老师《活得明白》这本书,试图从作者的大量咨询案例里找出共性时,我发现人一切困扰的起源似乎都与“关系”这两个字有关。

这里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而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则需要学会沟通、掌握分析事情的逻辑能力,以及一定的自我认识。

在我们的一生中,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因人而异,有:与亲人的关系、与伴侣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等,最重要的一个则是与自己的关系。

我们不可否认,良好的关系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要我们愿意诚实面对自己,接受内心的发问,一定能够找到解决之道,让自己在这个复杂的人际世界里,保持简单与快乐。

今天我想讲讲与亲人的关系以及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在与亲人的关系里,书中分享了一个70多岁中科院院士的心病,由于其90多岁高龄的母亲在他们姐妹回去的时候都会遭到谩骂和侮辱,导致起姐妹几人都不敢再回家,但是其作为长子,并且受到孝道的约束,他必须得每个月至少回家一次。

在春节到来之前他又得面对回家的恐惧,于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找到了咨询师贾杰老师道出了自己累积多年的心病。

通过咨询师的一步步推进,发现老人家最大的矛盾是,他多年来对母亲的内心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他期望自己每次回家母亲应该是慈母的形象,而现实中的妈妈却是一个人人远之的“恶婆子”。

在咨询师帮助他追溯过往时,他发现自己母亲这样的表现只是她多年来的性格,并没有恶意,相反可能是她作为母亲对子女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这种性格或许伤害了他们几姐妹,但却是这样的一个母亲教育出了三个中科院院士。最后老人家终于在咨询中解开了多年来的心结。

我们不要向人们索要他们没有能力给予我们的东西,就像这位老人家当她不再期望其乐融融的慈母形象,并且试图去理解和接纳时,他反而变得轻松,并且发现母亲多年来的不易。

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人,也有他们的人性弱点,就像我的爸爸,他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有时容易因为一点不顺他意就发脾气,这样的他也影响了后来我做事很怕出错,畏畏缩缩,对自己要求严格,因为小时候很怕自己一做错事爸爸就不高兴。

直到后来我看了很多有关原生家庭与身心灵成长的书籍,才慢慢想明白了自己这个性格特点的影响因子。

现在当爸爸与家庭的其他成员重现他性格的这一面时,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觉得是自己做错什么,也不再会因为爸爸的情绪而影响自己,我知道那就是他,我也不再去期待有一天我爸会改变什么。

因为这样一个对自我原生家庭的审视,救赎的不仅仅是自我,还有自我与家人的关系,我也将我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我爸性格特点的造成,让我能够真切的体会爸爸多年来的不易以及对他的感恩与爱。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但不是不可改变的,不要把自己的所有原罪都怪罪在家庭和出身,首先要做的是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然后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

当你想清楚了这样的原生家庭已经伤害了你,你还要继续伤害你的下一代吗?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再抱怨父母抱怨出生,人除了命运的加持最后活成怎样大部分还是在于自己。

人生凉薄的真相在于:有些人竭尽全力对你好,但他也只有这么多,想要更多你就得靠自己。

不要索取,要给予。

贾杰老师

当我们的生活出现痛苦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清楚痛苦的来源在哪,不然就会成为王小波口中,痛苦的猪。

追根溯源,不断追问,尝试在相对平静的时刻写东西,审视自己,写下所有症结的所在,多用主位短语和名词,少用发泄和抒情的形容词。

别描述痛苦,描述现实。

因为在书中,咨询师贾杰老师也是这样,把咨询者的所有倾诉用一个个名词短句把事件串联起来,帮助咨询者解开心结,这样做有时候你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涯咨询师。

落笔成文,方知心中所想。

贾杰老师的这本《活得明白》中大量的案例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拧巴与纠结,如果你学不会拒绝,导致自己生活鸡飞狗跳,你可以看看书中《拒绝》这个章节。

如果你还没有走出失恋离婚的阴影,活得比别人累,可以看看书中《示弱》这个章节,如果你还为自己现在的不作为提着当年勇,请看《临时发挥》这一章节。

如果你不懂得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可以看《底线》这一章,如果你不懂得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可以看《视角》、《烦恼》、《他人评价》这几个章节,如果你想学会和自己相处可以看《痛苦》、《自卑》、《快乐》、《目标》等几个章节。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会让我们明白,太阳底下无新事,看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