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利器:少谈“假大空”,多做“伏地魔”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

掌柜深以为然。

互联网时代以来,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多,许多人包括自媒体很喜欢去宣传一些很空泛很吸晴的东西,比如:战略、产业、转型、管理、创新......

但其实相对于大部分普通大众,我们更需要注意那些平实的细节,比如:职场礼仪、电话用语、用餐礼仪、邮件编辑等等。

因为掌柜见到太多忽视细节而影响结果的事例,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的战略有问题,或者个人的能力有问题,单纯就是在细节上的疏忽造成的。

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台湾,王永庆因为家穷读不起书,十五岁便出去给卖米的粮行当学徒,一年后自己单干。但当时的情形不容乐观,在这个不大的县城,有着近30家米店,王永庆的店开得最晚,规模最小,也没有知名度。

刚开始,王永庆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试想一下,一般人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推销的米呢?于是王永庆决定改变思路,从每一粒米的质量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米中很容易掺杂小石子、碎片之类的杂物。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王永庆从这里找到了切入点。他带着家人动手将夹杂在米里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拿去销售。很快差异化的产品产生效果,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调查发现因为买米中有许多老年人,于是主动提出现在才开始流行的“送货上门”业务,一下子抓住了许多人的心,成为了忠实的客户。

不仅如此,他还统计了客户米缸的容量,了解家里的人口,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到客户需要买米的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主动将米送到客户家里。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卖米的铺面,再到碾米厂,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很多企业整天喊产业升级,其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产品的细节都没处理到位。掌柜小区门口的2家早餐店,几乎是同一年开张的,有一家就是生意特别好。其实道理很简单,生意好的那家味道要好些,老板要和气些,仅此而已。

不光企业如此,个人同样也不例外。

在知乎上,有很多这样的热点问题,都是职场上关于细节的疑问。

去年部门新进一个员工,工作时限不长,追求倒是挺高。每天要么看些管理、创新方面的书籍,要么就听些大佬的付费课程,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太靠谱。

记得有次部门加急安排一个企划任务,好不容易全组加班完成,安排他上午传真给客户。中午吃饭的时候,出于慎重考虑,聊天的时候就顺便提了一句:

“传真发客户了吗?”

“嗯,发了”

“和客户确认收到了吗?”

“嗯………”

赶紧给客户打电话确认,果然没收到。客户公司负责对接的男生生病请假了,当天根本就不在。幸好发现及时,要不然不光全组加班的辛苦浪费了,还要耽误部门的规划进程。

不要觉得那些大佬都是凭空而起的,大佬也是从小做起的。

猎豹移动公司CEO傅盛,还在3721的时候,周鸿祎有一次开会后临时嘱咐傅盛做会议记录。

因为周鸿祎思维比较跳跃,讲话都是天马行空。傅盛不仅把内容全记了下来,还仔细研究每段话之间的联系,在记要上考虑如何串联,如何标注,如何分类,一直干到半夜。

等第二天周鸿祎桌上呈现就是一份简洁漂亮的会议记录,这样一下子就和之前纪要拉开了巨大差距,给周鸿祎留下深刻印象。

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真正开始拉开差距的,不是那些只人眼球的豪言壮语,而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

真正的高手,往往在常人没有注意的细节上都展现出一流的水准。

希望大家多注意细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客户的尊重,更是你与竞争者拉开差距的武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利器:少谈“假大空”,多做“伏地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