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 娃的深度思考

开学第一天,急匆匆终于把娃轰上床,本来已经很好的分床习惯,因为暑假出游,暑假别离,俩娃妥妥又黏回到我的身上。

一边赶着神兽睡觉,一边嘴里碎碎念着:明天开始要自己睡了啊。

终于搞到俩娃不做声,本以为万事大吉,只听幸福在旁边幽幽的说:妈妈,我在想等我死了,如果我的后代的后代还没来得及出生就死了,那这个世界上不就没有人记得我了吗?

那我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没有一点痕迹了吗?

哎呦,还没给你看过电影《Coco》你就有这觉悟,听着娃的深思,我强忍着笑,生怕打断他的“奇思妙想”。

还没等乐完,只听幸福就抽搭上了,极度伤心的跟我说:“妈妈,我不想死,我怕我死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记得我了。”

看情况不对,赶紧从看热闹老母亲切换到慈母状态:“嗯,担心死了没有人记得你。”

幸福:“嗯,太爷死了,我都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死了,我担心我也会这样。”

老母亲:不知该说些什么,沉默是金吧,把情绪流淌的机会留给娃。

幸福:“我担心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都没有做就死了。”一边说一边伤心的抽搭,这份对人生的死亡思考的深度远超我这个老母亲。

老母亲:“嗯,担心自己想做的事没做完就死了。”

幸福:“嗯,而且我也不知道我会怎么死,死亡有很多种,有生病死的,有战场牺牲的,有老死的,有自杀的。我不想老死,我觉得老死得和窒息死一样痛苦,那要经过很长时间。要是还能回到毛主席打仗的时候,在战场上牺牲的,就不会那么痛苦,不过也可能是中了一颗子弹没死,最后还是病死的。”

幸福:“没有人知道死亡是这么回事,因为谁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死的,死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我将来要在自己死的时候把死亡记下来,把这个感受让别人知道。”

幸福:“妈妈,我不想死。”一边说着一边搂着我嚎到不行。

妈妈:“嗯,不想死,一想到死就会觉得很痛苦。”

幸福:“嗯。”

其间我试着跟娃讲了自己的死亡观,讲了我们没有办法掌控死亡,但可以尽可能的掌控活着的生命,去努力去拼搏去全力以赴,但是娃好像并不care。

由此可见,在娃情绪崩溃的时候讲道理永远都是白搭。

还是闭上嘴打开耳朵继续听福哥的死亡思考吧。

幸福:“妈妈,我一想我要是死了,就没人知道我做的事了,这可怎么办呀,我不想死。”

老母亲:“嗯,特别担心自己死了就没人记得了。”

幸福:“嗯。”每次听到娃的点子上时,娃都会给予无比肯定。

看着娃这样,老母亲的育人热情又来了:“你知道吗,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死了也会被人记得,比如:李白,王维,杜甫,毛主席……”

我自己又一次被自己的道理打到,这句看似无比鼓舞人心的话反倒让娃更崩溃了,福哥哭的更厉害了,哭着说:“我担心我将来长大了只能搬砖怎么办,那样就不会有人记得我了。”

曾经给娃警醒的举例都是用来砸自己的脚的,一点没错,自己搬得砖都会砸到自己的脚。

好不容易情绪稳定的娃,被我一句育人的大道理又狠狠撞了一下,赶紧重启共情倾听模式:“嗯,担心自己没有这些人这么优秀,就不会有人记得了。”

幸福:“嗯。”还是倾听来的轻松些,放下一切讲道理的欲望,让娃安住在他的情绪里吧。

幸福:“妈妈,一个人睡觉就要用去一半的生命,能干的事就更少了。”

老母亲:“觉得睡觉是在浪费时间。”

幸福:“我就想要是一分床我一睡觉,就有一半的时间不能和你在一起了。”

唉呀妈呀,听了20来分钟,终于找到了死亡思考的源头,原来是关于分床的分离焦虑。

老母亲:“嗯,不想和妈妈分开,想到分床就很伤心。”

幸福:“嗯。”得到回应,看来切中要害了。

老母亲:“看来分床这件事让你想了很多事儿。”

幸福:“嗯。”

接下来娃不做声了,翻个身竟然睡过去了。

刚刚P.E.T.工作坊和学员一再强调洋葱核的重要性,没想到这么快娃就丢给我了一个洋葱核。

洋葱核:当孩子情绪奔溃的时候,看似是引起娃崩溃的事是事情的起因,其实在这件表层事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这个深层原因就是洋葱核。当问题或冲突的洋葱核被找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件如此深刻的死亡思考,看似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沉重,倾听到最后竟是自己一句无意中的催促分床导致的。

在娃刚刚开学的这个敏感时刻,分床产生的分离恐惧成了引发他死亡思考的稻草。

当我一路倾听着孩子对死亡的思考、伤心还有恐惧,看似缓解了他的情绪,但直到我剥到引发孩子死亡思考的深层原因,娃才真正放松了,被看见了。

当娃隐藏最深的情结被看见,娃就释然了、放松了,倒头睡去了,留下我这个在深夜奋笔疾书,费劲脑子回忆每一句对话的老母亲。

讲道理看似有着道理的高明,但却是父母自我的陶醉;

放下自我陶醉,回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上,才能读懂孩子每一句话背后的真相;

这时,我们和孩子才会有交集,而不是各说各话的平行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死亡” 娃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