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挺羡慕人家戴手表的朋友们,虽然如今都是手机伴随,看个时间什么的,都行;但是心里就是羡慕。
可惜个人经济原因,最终没有去购买手表,于是这个羡慕只能让他永远存在;现在虽然有这个能力,却已经失去了当初那种新鲜意味。
人生果然注定是残缺不全的。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可是仍然时时有遗憾在心里,难以释怀。
2
莫泊桑《项链》曾经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玛蒂尔德·罗瓦赛尔夫人,她已经屹立于世界文学著名人物走廊,而且是以一个比较不光彩的形象出现的。
莫泊桑用他出神入化的大手笔,巧妙构思,为大家精彩呈现了一个为了虚荣而最终却丧失了自己青春的女人。
这个故事已经人所共知,在此就不再作累赘地叙述。
可怜的玛蒂尔德夫人,当年在课本中首次认识她的时候,对她都是大加批评的,主要就集中在她的虚荣上,嘲讽她为了一场烟花般的舞会,却抵上了最美好的年华。
那个时候的主题分析,中心思想,在总结的最后,总是会来上一句:作者通过玛蒂尔德丢失项链造成的不幸,尖锐地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意识对人的危害,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罪恶本质,同时对玛蒂尔德在资产阶级虚荣心毒害下的不幸遭遇抱有怜悯和同情。
看到这段话,你是不是有非常高大上的感觉,让你刹那间就回到了上学时代了。
在当时,我也是这样以为玛蒂尔德是自讨苦吃,活该遭受这些苦难。
3
近来忽然想到莫泊桑的这个小说,主要也是因为突然回忆起来手表那件事情。
某个瞬间,对于这个叫玛蒂尔德的法国妇人,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玛蒂尔德本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就因为出身寒门的缘故,所以只能嫁了一个小职员,过着贫穷的日子。
她所有的梦想,都建立在让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下。
这些又有什么错误呢?
难道就因为文中所强调的,不自量力?
是谁规定,贫穷家庭人家的孩子都不能够期望更高档的生活质量?
4
人生其实很不公平的;每人的起点从出生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都不会相同。
有些人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并不是说靠努力,靠吃苦就会取得相应的成就。
在现实中,你会发现,你在拼搏的时候,那些成功的人也并没有闲着。
你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的位置越来越高,而你无论如何奋斗,还是苦苦挣扎在山脚之下。
这并非怨天尤人,而只是简单阐述一个真实的世界。
高起点,永远领先一步。
因为站得高,所以眼界相应就会更开阔,目光自然会看得更远,不会拘泥于狭窄的范围。
5
或许,你会强调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就最好使多大的劲,不要去强勉自己。
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就因为你比别人站得位置低,所以你就可以放弃掉追求,甘愿过平庸的日子?
就像周星驰在电影里所说: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玛蒂尔德有什么错误?
是的,她有与其实力不相配的梦想;这在许多人眼里,就变成了虚荣。
有能力实现的叫梦想,没有实力去实现的就只能叫妄想。
世界就是如此现实。
6
其实玛蒂尔德的困境,在当下许多女性的身上,仍然表现得非常突出。
围绕在她们身边的氛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得到多少改善。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难道不更应该是女性为了自己而妆扮自己吗?凭什么就一定要为了他人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什么时候,女性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变得如此卑微?
莫泊桑的《项链》,或许无意之下,反而映射出了女性生存环境艰难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多年前就已经说的非常清楚: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
这,才是真实的社会大环境,早已形成一道坚固的枷锁,把所有的女性捆绑得牢牢实实。
多少时光流逝,沧海变桑田,而没有变化的是对广大女性的真实看法。
7
无论什么时候,女性一直都活得那么不自信,总是活在他人的阴影里。
那些所有认为理所当然的行为,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根除,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将会有更多的玛蒂尔德出现,并且继续经受这种悲惨的境况。
然而,这些苦难并不是女性自己所愿意的,所有这些都是整个社会强加在她们的身上,让她们不得不去用柔弱的肩膀承担。
左拉在小说《陪衬人》里,曾经这样揭露:
“在这个商业国度,美,是一种商品,可以拿来做骇人听闻的交易。大眼睛和小嘴儿可以买卖;鼻子和脸蛋儿都标有再精确不过的市价。某种酒窝、某种痣点,代表着一定的收入。伪造术真是巧夺天工,竟然连仁慈的上帝制造的商品也能仿制。”
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