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与认知半径

精神舒适圈——

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个舒适圈不断扩大的过程。

有的人舒适圈非常小,如抑郁症患者、自闭症儿童等,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有变动或缺少,一旦发现有什么不见了,就会感到非常不安,甚至失控,严重的还会发生伤亡。

刚开始,我们还是胎儿时,子宫就是舒适圈;婴儿时,妈妈的怀抱就是舒适区;幼儿时,家就是舒适区;少年时,范围开始扩展到学校,甚至还可以去环游世界,但仍要父母支持;成年后,他的舒适圈可以无限延伸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

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 我 ” 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遇到更好的圈子时,“我”在这个圈子里经历各种事情的时候,才会有所反馈,更了解 “ 自己 ” 。所以,在一个圈子里,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 “我” 是什么,才懂得“我”在哪里。

不要去做太宅的人,否则,“死”在自己的精神舒适圈就不好了。慢慢地去扩大自己的精神舒适圈,让自己在精神上感到愉悦的同时,能力、认知、人脉等也得到提升。



小群经济——

150人以下的社群,会起来越盛行,成为社交圈子的主流。谈得上社群,必须具备社交的属性,没有社交,人数再多,也会死掉!

线下的小群经济:

一个饭局,10来个人,一起吃饭聊天喝酒,这时候的社交感非常强烈,完全就是一个【完美版的社群】。

一个班级,40-50个人,分成四个组,学习加上同学感情(社交),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型社群。甚至跟临近班级也会有接触点:隔壁班的同学,但却不会跟其他年级有很大的接触点,一是人数的限制,二是区域的限制…

线上的小群经济:

线上的社群,可以突破人数、区域、兴趣等限制,从而形成“社群”,但往往会发展成乱象,甚至微信群泛滥,最后死掉。

所以,必须是小群,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例如,007的写作社群,77人一个群,同时也满足社交的属性,从而建立了战友与战友之间的信任感。

社群的本质是社交,社交的背后承载的却是文化。好的文化,只会越来越爱欢迎,而小群经济,玩的就是【好的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圈子与认知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