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你可以选择“不加班”,那么你不是创业者
如果你打算安排一个美好的周末,陪着家人去郊外吹吹风,突然这时候公司下令,周末要回来加班!
这是不是一个极度不爽的事情?这时,有的人会说,家里的小孩没人管;有的人会说,家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有的人会说,我还要学习考试......
然而我知道在那一年,一名创业者发了条朋友圈令人感动:
“今天特别不想去上班,但不知道向谁请假,只好去办公室。 ”
他是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
没什么好说的,创业者家里也有小孩,也有要照顾的老人,创业者自己也应该学习深造,甚至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他们一样会累,一样想偷懒,但是他们注定无法跟打工的人那样动不动就请假。
创业者毕竟是少数,创始人投入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他们是用生命来加班,我们都可以理解。
除了创始人以外,偏偏这世上总有一小撮“讨厌”的人,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律能力,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义无反顾地加班。而不幸的我们则成了跟他们比较的对象。
为什么有的人自觉地在加班,有的人一谈到加班就满是负面情绪?
粗粗看了一遍赵汀阳的大作 《论可能生活》,好难懂,但还是能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02 驱动力转化效率决定了一个人的力量
加班,往往是紧急任务的最简单解决方案,但很多时候加班也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这里的关键在于驱动力转化效率问题,我们所有的动力首先都来自于外部刺激,只有当外部的动力转变为内部驱动力的时候,我们才拥有真正的行动力。
没有内部驱动的人,不过是个行尸走肉,上级让你做一件事情,你做完了就开始休息,直到上级告诉那你要做第二件事情,然后你带着负面情绪继续加班完成第二件事情...... 这种“不会思考”的员工管理起来真心累,事实上,并不是员工不会思考,而是缺乏动力去思考!
这个驱动力转化率与汽车能量转化效率是很像的,烧汽油的内燃机汽车,汽油的 65.3% 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浪费掉了,加上摩擦损耗、燃油损耗等,最终只有 17.9% 的能量最终在推动着汽车前进。而电动汽车,有17% 在充电过程中损耗,加上变电损耗、电机损耗等,有 67%的能量推动着汽车前进,效率大大提升。 据说,氢燃料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 90% 以上。
或许,大部分员工的驱动转化效率都类似烧汽油的内燃机汽车。想想,下面的各种加班,我们有驱动力吗?
1、“政治任务式”的加班
我做电子政府项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政治任务式”的加班,例如下达了某个无厘头的任务,或者因为某个领导要来参观,马上要搞个作秀系统。我不知道当各级领导看完系统,微笑着挥挥衣袖离去的时候,给他们到底留下了什么?或许,电子政务的项目本质上就是为了各级领导展现业绩的。2、为了文化而加班
仅仅因为上级还没有走,或者身边的其他人还没有下班,我们就要被迫加班。部门经理最郁闷的经历恐怕就是:总裁某天晚上视察公司后说,XX 部门的人 9 点都在加班,你们部门怎么 7 点就跑光了?加班文化从此形成。3、满足上级式加班
好不容易完成了工作,不要高兴得太早,你想得再完美,总有遗漏的视角,鸡蛋里挑骨头是上级最拿手的绝活,当看到上级洋洋得意地说出你欠考虑地方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加班修改!总之,你不知道修改后是否符合客户要求,但就是要修改,因为你不是老板。4、剥削式加班
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老板认为你是“精英”,会安排 1.5 倍的工作量给你,那么加班就是常态。我们总希望当有一天能成为“精英”的时候,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达成更高的效率,那是就不用加班了,或许这只是美好的一厢情愿而已。
03 我们为什么加班?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不是创业者,我也同样不喜欢加班,面对以上四种情况,我同样也会情绪低落。
当你受制于各种强大的外力时,内驱力会被动跟随,驱动转化率是比较弱的。这种情况下,“薪水”成为了关键,如果薪水足够多,那么为了这口饭,很多人加班也就认了,例如拿着高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码农,当然,时间久了胃口也会越来越高。
但是给高薪,我们就一定要加班吗?工作毕竟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生命中还有很多精彩,我们会说:我只卖我的能力,我不卖命!
那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转化为我们的内驱力呢?我们在职场中,会遵循社会、公司老板的价值观和规范,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本意,本质上,我们追求的是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这时候内驱力是足够强大的。
赵汀阳在他的《论可能生活》中提到的这句话我感慨很深[1]:
社会知识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生活本身的意义和质量才是生活的目的。
在社会机制中的生活绝不意味着为了社会机制而生活。如果为了社会机制而生活,用各种可计算的指标、所谓“数字上可管理的”标准和社会体制所假定的偏好以及各种“政治上正确”去欺骗自己、引导自己和代表自己,生活就会破碎成无数琐碎细节,生活就会变成别人的生活或者替别人生活,在麻木或虚伪中自我欺骗而失去所有幸福。
这样的生活违背了生活的本意,使生活失去了它本来的目的。
到此,加班这个话题上升到哲学问题,加班不是我们生活的的本意,那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意”? 那就是做值得尊敬的事情、伟大的事情和美好的事情!
可以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加班是为了迎合老板的价值观保住工作?是为了得到老板的认同?还是为了所谓的加班工资?那么,这样的加班是值得尊敬的事情、伟大的事情和美好的事情吗? No!
我们需要理解加班背后的意图和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当前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才是“生活的本意”。我们的内心会大声疾呼: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加班的!
如果有一天老板来赞叹你加班的时候,希望你心中可以很自豪地回应这么一句:“我加班工作,与你无关”。
04 幸福的本质居然是客观
积极心理学总是提到这个观点:相对于结果,过程才是意义。你和一帮同事奋斗了几个月,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且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报,那一刻你是非常激动的。但是这种激动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多年以后你回看这段历史,那几个月辛苦的加班和拼搏才更值得回味,这个过程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把生活的意义再往后推一步,就是幸福。我们活在这世上,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很多人认为欲望被满足就是幸福,但是这个问题早已有定论,因为欲望是不断增长的,你必须不断投入物资和金钱,才能满足一个人不断膨胀的欲望。最有名的就是叔本华的名句: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我一直以来也对幸福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幸福是主观的,这里多少就会产生阿 Q 精神,比如说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人在嘲笑坐在宝马车里面哭的人不够幸福。赵汀阳的《论可能生活》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幸福并不是主观的,居然是可以客观定义的,他从永恒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的幸福,认为一切价值在最终的层次上都是相通相成的。
他也最终给出了“幸福公理”,只有遵循这个幸福公理,就能掌控幸福。简单描述起来就是:
条件1:某个行动本身是自成目的的,即一件事情,没有回报也乐意去做
条件2:行动的结果具有价值,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创造性贡献
所有人都可以冲刺100米,但是只有极少数精英,才能坚持跑下马拉松,在当前这个时代,加班或许是常态,我现在相信,在有些人心中加班就是一种幸福,正如马云当年谈到的 996,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意义融合到工作的过程中,而不是工作的结果中。
真正获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困难,其实她就在你的身边,甚至竟然就在这个痛苦的加班中! 因为在你全心投入的这件事情中,投入即是回报!去好好品尝当下的幸福,这就是生活。
---END---
参考文献:
[1]、赵汀阳,《论可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