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混的不好,可能源于“破窗效应”

先来看看什么是“破窗效应”。

在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停放在不同的地方,一辆车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将停在布朗克斯区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也给打开了,结果当天就被人给偷走了。

而帕洛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放在那一个星期也没有被偷走。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很有趣了。

菲利普·津巴多用锤子将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

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的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

原因就在于这个破掉的窗户容易给别人带来一种示范性的纵容,很多犯罪案件的滋生都是这么形成的。

这理论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举一个很生活化的例子。

原本很干净的楼道,但若是有人将一包垃圾扔在角落里,且不及时清理掉的话,那么就会有两包三包的垃圾涌过来。

最后这个角落就可能变成一个垃圾堆,久而久之,整个楼道可能都会脏兮兮的。

这就是“破窗效应”:

起先原本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修正,问题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继而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

我之所以说这个理论和自律、成长有莫大的联系,原因就在此。

比如说减肥这个问题,今天因为太累了,不想跑步,明天又因为太忙了,也不去跑步,久而久之,你就会彻底放弃减肥了,大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也是这样的规律,你今天偷懒一下,明天也偷懒一下,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长此以往,你就会彻底沦为一个不努力的人,甚至很可能自暴自弃。

有句话叫: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细细品味,是很有道理的。

放纵、懈怠一天,就相当于打破一个小洞。

如果对此意识不到严重性,不及时收敛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洞,最后便会千疮百孔。

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阿斗讲的一句,后来也成了争相传诵的名言。

很多人混的不好,往往就源于“破窗效应”,他们大多都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混的不好,可能源于“破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