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贫困的农民之家,他靠着给地主家放牛糊口长大。十来岁的时候,濠州发生旱灾,自古以来,旱灾之后必有蝗灾和瘟疫,年少的朱元璋的家乡就接连遭受这样的灾害。

天灾固然可怕,如果朝廷赈济得当,也能避免家破人亡的境遇。但蒙元朝廷从成立时起,就不懂得安民治理的道理,朝政异常腐败。

到了末年,更是为了维持奢靡的上层生活,以及不断出现的黄河灾害,加紧盘剥中原的汉人百姓。




就是在这样的天灾人祸中,不到半个月时间,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大哥相继去世,家里就剩下他和二哥,以及大嫂和年纪很小的侄儿。

此时的朱家可谓是一穷二白,既没钱买棺材,也没有一块地下葬亲人,还是同村的地主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两人找了一些破衣服,把父母和大哥的尸体包裹起来,葬在了刘地主的土地里。




眼看在家乡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一家人被迫分开,各自逃生去了,他二哥也没管他,各奔东西。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听说在庙里头当和尚能有口饭吃,就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成为一名行童,给寺里扫地、上香、敲钟、洗衣做饭等一些杂活。

要说有时候,倒霉事一旦沾上,想摆脱都困难,年幼的朱元璋就是遇上接二连三的倒霉事,到了皇觉寺,没吃上两天饭,当地也开始闹饥荒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了,只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自谋生路去了,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也加入了流浪乞讨的大军了。




外出云游化缘,刚开始凭借着和尚的身份,还能吃上几口东西,后来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了,经常一连几天吃不上一口饭。

有一次,朱元璋一连三天都没有讨到一口吃的,又饿又累,晕倒在了街上,这时路过的一位老婆婆将他救起带回了家,拿出家里仅剩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配上一点红根绿叶,再浇上一碗剩饭,煮了一锅汤给朱元璋吃。

朱元璋一吃,精神大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一顿狼吞虎咽,把一锅汤都收拾干净了。吃完后问老婆婆,刚才吃的什么,老婆婆也是个有趣的人,开玩笑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就记在心里了。




朱元璋在外游历三年后,回到皇觉寺,不久收到儿时玩伴汤和的邀请,参加了红巾军。成为了义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婿,经过十七年的奋斗,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驱除鞑虏、收复中原,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九五之尊。

当上皇帝之后,什么东西也都吃过尝过了,但是还是十分想念流浪时候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

有一次生病了,特别想吃一碗在家乡流浪时的那碗汤,就下令御厨去做,就一个名字,御厨也不知道怎么做,御厨使用各种珍贵食材制作后,朱元璋品尝后,根本不是那个味。




于是下令找来一位家乡的厨师来做,这位厨师很聪明,他以鱼龙代珍珠,以红柿子椒切条代翡,以菠菜代翠,以豆腐加馅代白玉,并浇以鱼骨汤。

做好之后,献给皇帝,朱元璋品尝后,味道不错,但是和当年老婆婆给吃的感觉不太一样。这时朱元璋也看出来了,找这些厨子算是做不出来了,于是下令寻找那位危难时救了自己的老婆婆,所幸当时这位老婆婆还在世。

接来了老婆婆,朱元璋说明自己就是当初那个小沙弥,特别想吃一碗老婆婆当时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老婆婆也是有点学问的人家,告诉朱元璋,自己也就是用一块豆腐、一小撮菠菜,再加上一碗剩饭做出来的,没什么特别的,现在即使做出来,皇帝也吃不下。

当初皇帝觉得那碗汤香,是因为好几天没有吃饭了,有口吃的就觉得香得不行,现在每天都有珍馐美味,怎么还会喜欢一碗菠菜豆腐汤呢。

朱元璋一听恍然大悟,很高兴听到老婆婆的这番话,也特别感激老婆婆当年的一饭之恩,于是就想留下老婆婆在南京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老婆婆拒绝了,说自己过惯了乡野的自由生活,要是关到这个繁华的京城里,很不自在,朱元璋也没有强留,重重赏赐了老婆婆后,派人送老婆婆回乡,同时下令当地官员,厚待老婆婆,务必要使老人家安度晚年。

从此以后,朱元璋也明白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决心整治开始流行的奢侈风气。在一次皇后的寿宴上,朱元璋准备了“四菜一汤”,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两碗青菜,加上一碗葱花豆腐汤。



并赋予每道菜一个特殊的含义:“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并下令,以后官员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违令者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的招待标准,从宫廷走向了民间,也成为新中国的公务接待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元璋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给了碗汤相救,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