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人话语迟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为自己不善言谈而感到羞愧?有没有羡慕过伶牙俐齿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有没有在第一次读到《滕王阁序》为王勃酣畅淋漓的文笔折服?
当我们读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的时候,应该释怀,没有必要为讲话木讷而哀伤。木讷并不是很坏的品质,伶牙俐齿也未必一定优秀!孔子主张人还是木讷些的好。当然不要误解,好不是好在“讷于言”,而是好在“敏于行”。
平时讲话木讷腿脚勤快的人,往往没有心计,待人和善。花言巧语能眼善辩巧言令色多是不善之辈。特别是能说不能做的人,更是人类的下品,这种人长相上也有特点,大家可以多多观察。所以故人也“贵人话语迟”的结论!话多的人多遭口舌是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前文有讲,这里不在赘述!
讷于言,不是不说话,是不要乱说话,什么事候说?说什么话?言而有信、言而有义,言而有道。换言之,无信不语,无义不语,无道不语。孔子对说话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非礼勿言”自己做不到的事,一定不要说,“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自己做不到,又到处乱讲,有损自己的声誉和形象。
以名利为职志的人品格注定不会,真又智慧的人功成而不居,急流而勇退,所以“子罕言利”。多言逞能,容易给人以招摇感,轻浮。即便非说话不可,要注意场合,有些场合一定不要招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二、善护口业,出乎尔,反乎尔!
这恐怕是很多人对孔子的质问,孔子周游列国,游走讲湖,与王侯畅聊问对,没有过人的辩才肯定寸步难行。显然孔子不可能反对人的辩才。比能言善辩更重的要得是:说什么?怎样说?什么时候说?与什么人说?
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身体力行的人,不会说话是不可能的!口拙就是心拙!不说话是因为不想说、不愿说。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能言善辩。但是“吾知之、吾不言”,为什么?“善者不辩,辩着不善”!
佛教中对大智慧修行者这样赞叹——神通已达、辩才无碍!他们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无所不通。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他们,没有人能驳倒他们。
有人会说,太好了,我也想辩才无碍!我也想和知名主持人一样应付各种场合游刃有余!错了!这类人不是辩才无碍,是世智辩聪,是语言游戏,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不是模仿得来的,是修来的,是做出来的,是放下私欲达到无我境界后的大彻大悟!试想,一个没有了世俗和各种欲望污染的人心地不是如明镜一样清澈吗?
佛告诉弟子,要戒掉四种口业,即:绮语、恶口、妄语、两舌。
什么人才可以出来讲话?有证量的人,通过亲身实践证得人生的智慧。他们讲话没有问题,他们言以载道,替天言道!我们凡夫讲话,太可怕了,动辄伤天害理!诽谤圣贤,污蔑他人,论人短长。
有一次,子贡评论别人长短,孔子听后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天天论人长短,贤良吗?我没有功夫议论别人。
孔子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我们没有能力讲话,没有足够的德行护佑。孔子本人也不是乱说话,言必称尧舜,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明代陈眉公说:“言语之道,似小实大,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语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希望大家能以此共勉。
有个成语叫出尔反尔,现代人错会其意了,它的本意是报应。孟子在与邹穆公问对时候,曾援引曾子说的一句话:“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为上司而死)。”(《孟子见梁惠王》下)。这段故事告诉我们,讲话是有因果的,出乎尔,必反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