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十五、玫瑰战争


1455年,是玫瑰战争开始之年。

之所以称为玫瑰战争,是因为交战双方的族徽上,都以玫瑰为标志。亨利六世所属的兰开斯特家族,族徽为红玫瑰,约克公爵理查所属的约克家族,族徽为白玫瑰。两大家族族徽相近,是因为他们都是金雀花王朝的后人。他们的共同祖先爱德华三世,就曾以金色的玫瑰为标志。

参与这场战争的,绝不止这两个家族。几乎所有的英格兰的贵族家族都参与进来,在战争中选边站队。除了蒲福家族,还有两个家族至关重要。

一个是内维尔(Neville)家族。这是位于北方苏格兰边境的大家族,负责镇守北疆。他们同北方的另一个大家族珀西(Percy)家族长期不睦。在亨利四世时代,内维尔家族借打击珀西家族叛乱之机,势力急剧扩大。到玫瑰战争之时,家族的首领为索尔兹伯里伯爵理查。他和他的儿子沃威克伯爵理查,通过联姻在英格兰南部也获得了大量领地,还包括的海峡对面的加莱,成为实力首屈一指的大贵族。尽管索尔兹伯里伯爵理查的母亲来自蒲福家族,这对父子却是约克家族的支持者。

还有一个是都铎家族。这是一个威尔士贵族家族。到玫瑰战争之时,家族的首领是欧文·都铎(Owen Tudor)。他娶了前王后、亨利五世的遗孀为妻,从辈分上讲,成为亨利六世的继父。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德蒙,被封为里士满(Richmond)伯爵,娶了蒲福家的一名女子为妻,1457年生下一名男孩,取名亨利。小儿子贾斯帕,被封为彭布鲁克伯爵。都铎一家,始终站在亨利六世和兰开斯特家族一方。

每个家族都网罗了大大小小的贵族、骑士作为扈从,也都有自己的私家武装。从法兰西败退回来的退伍军人,成为私家武装最理想的招募对象。

1455年的战事规模不大,更像是一场由约克公爵理查发动的“兵谏”。

起因是这样的。恢复亲政的亨利六世召集一场大贵族参加的会议,传召理查出席。这让理查想起了八年前的那件事,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就是在一次会议上被逮捕,然后就莫名死掉了。理查可不想作第二个汉弗莱,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理查和内维尔家族集结起人马,在亨利六世和随从前往会议地点的途中进行拦截。双方在伦敦以北的圣奥尔本斯(St. Albans)遭遇。不过这次并不是大规模的军事对抗,而是约克派一次有预谋的定点清除。不到三百人阵亡,包括了亨利六世身边的一批贵族,其中就有萨默塞特公爵爱德蒙·蒲福,还有珀西家族的诺森伯兰伯爵。

亨利六世落到了约克公爵理查的手里,不过他没有沦为阶下囚,反而是理查向他下跪,宣誓效忠。理查一再表明,他绝无篡位之心,只是追求“良政”,现在国王身边的奸臣既除,他将竭尽为国王效力。

理查陪同亨利六世回到伦敦,再次成为摄政。可是,亨利六世已经神志清醒,怎么可能容忍身边多出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摄政呢?没过几个月,亨利六世就免去了理查的摄政之职。大多数的贵族还是选择服从国王的权威。理查又一次被边缘化。

1459年,双方的矛盾终于引发一场新的冲突。这一次,王室的军队先下手为强,分头进攻约克公爵理查和内维尔父子二人的人马,三人都没来得及会合就已经被各自击败。理查匆忙逃往爱尔兰。内维尔父子则渡海跑到加莱,经过多年的经营,他们已经把加莱建成了自家的大本营。

亨利六世宣布剥夺三人的权利。这是一个极端的处罚,等于否定了他们的贵族身份,以及从祖上继承而来的一切政治和经济特权,土地将被没收。三人已别无选择,要么跪地乞求,要么为夺回权利殊死一搏。

1460年七月,内维尔夫子率军在英格兰登陆。沃威克伯爵理查率部向北进军,同亨利六世率领的部队遭遇。两军交战,沃威克取胜,亨利六世被擒。内维尔父子带着亨利六世来到伦敦,召集议会,取消了针对他们三人的夺权令,并等待约克公爵理查的到来。

两个月后,约克公爵理查从爱尔兰返回。他决心向王位发起冲击。他来到议会,径直走向空着的御座,把一只手放到了座位上。出乎他的意料,没有人趁机劝进,现场一片死寂,就连内维尔父子都一言不发。

理查深受打击,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了议会提出的妥协方案:亨利六世仍然是国王,约克公爵理查将作为他的继承人,在亨利六世在世时作为护国公摄政。

这个妥协方案有些匪夷所思,因为理查已经年近五十,比亨利六世大了十一岁。只要亨利不出意外,理查自然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它的真正意义是,亨利六世的儿子爱德华被剥夺了王位继承权,亨利死后,王位将传入约克家族。

达成这个妥协的时候,爱德华只有六岁。他和他的母亲玛格丽特正在苏格兰避难。得知儿子被剥夺了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怒不可遏,立即联合苏格兰人,并呼吁所有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的力量团结一致,击败约克派。

很快,玛格丽特领导的兰开斯特派在英格兰北方集结。约克公爵理查决定率部亲往平叛,但是这成为他的最后一战。1460年底,在约克郡的一场战役中,理查的部队被兰开斯特派击败,理查战死,索尔兹伯里伯爵理查被俘,之后被处死。两的头颅被割下,悬挂在约克城的城墙上示众。理查的头颅上还被戴上一顶纸糊的王冠。

理查一死,他十八岁的儿子爱德华接过约克公爵的头衔,也接过了同兰开斯特家族的恩怨。同他一样急于报杀父之仇的,还有沃威克伯爵理查。两人分别率兵同兰开斯特派交手,爱德华牛刀初试,击败了都铎家族率领的王军,俘获了家族首领欧文·都铎,把他砍了头。沙场老将沃威克却被王后玛格丽特的军队所击溃,匆忙逃离战场,由他看押的亨利六世被王后的人马救走。

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取胜的玛格丽特没有重返伦敦,而是带着亨利六世退回了北方。这给了约克派机会。爱德华和重整旗鼓的沃威克伯爵理查会合后进入伦敦。爱德华不再像他父亲那样举棋不定,直接了当地提出了对王位的主张。这一次,议会竟然爽快地同意了。

1641年三月,爱德华成为英格兰国王,称爱德华四世。这是约克家族的第一位国王。在英格兰北部,亨利六世在王后玛格丽特的操控下厉兵秣马。又一场大战呼之欲出。

三月底,双方大军在约克郡的陶顿(Towton)相遇。交战人马达数万人之众,是玫瑰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兰开斯特派人数占优,却被爱德华四世所击败,许多贵族成为俘虏。

亨利六世和王后、王子呆在北方等待消息。战况传来,三人慌忙向北撤离。玛格丽特携王子逃往苏格兰,后来又渡海前往法兰西。亨利六世留在英格兰北部山陵之间东躲西藏,心力交瘁,惶惶不可终日。

几个月的时间,爱德华就改朝换代,完成了他父亲穷一生而未尽的大业。他还不到二十岁,虽然极富军事才干,但天性懒散,对治国没有太大兴趣。他把大部分国事委托给沃威克伯爵理查。可是,他瞒着沃威克秘密结了婚,还对王后的亲眷大加封赏擢拔,令沃威克深为不快,双方的嫌隙就此埋下。

在爱德华登上王位的同一年,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去世,他的儿子路易十一继位。路易已经三十八岁,是一个坚定的王权主义者,决心在法兰西建立一个国王绝对领导下的国家,彻底铲除各地诸侯对中央的威胁。路易十一为法兰西国家统一和版图的最终确定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法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国王之一。

百年战争使法兰西饱受蹂躏,法兰西人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王国政府来保护自己。一批贵族在“百年战争”中被从传统领地上驱离,也便利了路易十一的行动。不过,他还是遇到了大贵族的联手反抗。1465年,反叛的贵族们组成“公益联盟”(League of Common Weal),用武力来保卫家族的传统权利。路易不得不暂时让步,放慢了中央集权的步伐。他在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对诸侯们逐个击破,虽然历经曲折,最终在任内完成了目标。

“公益同盟”的幕后推手就是勃艮第公爵腓力。腓力的领地不只勃艮第,还包括了佛兰德斯和周边的低地地区,实力足以同法兰西国王抗衡。面对法兰西对立的两派,英格兰应该站在哪一边,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沃威克主张同法兰西王室结好,建议爱德华四世将妹妹嫁给路易十一的儿子。沃威克认为,同法兰西亲善,英格兰在安全上更有保证。

爱德华四世则另有主张。他认为勃艮第虽然比法兰西弱,但与之联手可以有力制衡法兰西,英格兰也可以保持行动的独立和主动。不得不说,爱德华更有远见,日后英格兰的“大陆均势”政策正是基于这一思路。

1468年,爱德华不顾沃威克等人反对,将妹妹嫁给了勃艮第伯爵的儿子查理。这深深触怒了沃威克。爱德华已经步入壮年,要操控他已经越来越难,必须给他一次深刻的教训,让他记住,王国的事情到底是谁说了算。

1469年,沃威克为爱德华设了一个局。他先鼓动手下在北部佯装叛乱,再劝说爱德华御驾亲征。在途中,他将爱德华俘获,关押起来。

四年前,倒霉的亨利六世在英格兰北部被抓获,囚禁在伦敦塔里,看管人也是沃威克。现在沃威克手里关押着两名国王,谁戴王冠,谁穿囚衣,都取决于沃威克的决定。沃威克因此有了“立王者”(Kingmaker)的外号。

爱德华的岳父和妻兄也一同被捕,沃威克毫不犹豫地把他们处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爱德华决定暂时委屈求全,向沃威克承认自己确有种种错误,并保证今后绝不再犯。

沃威克被自己的胜利所迷惑,把爱德华释放了。重获自由的爱德华在1470年初向沃威克发动突袭。沃威克毫无准备,仓皇间逃往法兰西。

沃威克看来已经大势已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事实上,玫瑰战争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才刚刚开始。

几年前,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携王子爱德华也逃到了法兰西,寄居在其父安茹公爵门下。现在沃威克也来了,路易十一十分高兴。他看到了给英格兰致命一击的绝佳机会,借机削弱英格兰——勃艮第同盟。他把这一对仇敌——玛格丽特和沃威克撮合到一起,建议他们一起推翻爱德华四世。这对昔日对手本有着血海深仇,但是面对共同的敌人,终于同意联手。

1470年秋天,英格兰北部再次发生叛乱。爱德华五世率部前往平叛。沃威克趁机在英格兰南部登陆,在自己的故旧和兰开斯特派的支持下,顺利占领伦敦。沃威克把亨利六世从伦敦塔里放出来,重新给他戴上王冠。兰开斯特王朝复辟了。

爱德华四世对此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北部的贵族陆续出现倒戈。感觉到局势已经失控,爱德华选择登船出海,前往盟友勃艮第公爵的属地暂时躲避。

亨利六世已经年近五旬。多年的精神疾病和囚禁已令他形同废人,沃威克正好把独掌大权,以亨利六世的名义发号施令。他把约克派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改封给自己的手下和兰开斯特派成员,全英格兰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易了手。

这次复辟只持续了短短半年。在勃艮第公爵的支持下,爱德华四世在1471年春天率领一支小规模的队伍在英格兰北部登陆。登陆地点离当年亨利四世登陆的地方很近。爱德华也仿效亨利四世,声称自己只有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领地,无意索取王位。这一次,命运的天秤倒向他这一边,陆续有人马加入他的队伍。他成功躲过沃威克大军的拦截,南下占领了伦敦。亨利六世再次被囚禁到伦敦塔里。

四月,爱德华和沃威克的决战在伦敦以北的巴尼特(Barnet)展开。沃威克一方人数占优,但是爱德华再次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借助大雾天气,在清晨率先发动攻击,在混战中击败了沃威克的军队。沃威克战死,“立王者”终于败在他扶植起来的国王手下。

爱德华四世没有时间庆祝。在巴尼特战役的同一天,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携王子爱德华在西部地区登陆了。自从与沃威克结盟以来,玛格丽特仍然呆在法兰西,为荣归英格兰作着准备。等她姗姗来迟,局势却已逆转。她准备回撤,但是王子爱德华却说服她孤注一掷,网罗兰开斯特派人马拼死一搏。

爱德华四世领军向西迎战。两军在靠近威尔士的图克斯伯里(Tewkesbury)相遇。双方各有几千人马,势均力敌。爱德华五世抓住对方的失误主动发动攻击,一举击溃对手,玛格丽特被俘,王子爱德华战死。

爱德华四世之所以迟迟没有下决心除掉亨利六世,就是因为这个爱德华王子的存在。一旦亨利死掉,王子爱德华必将称王,接过兰开斯特王朝的大旗。控制一个虚弱痴呆的老国王,显然比对付一个野心勃勃的年青王子要容易得多。王子爱德华一死,兰开斯特家族的根脉已断,亨利六世这棵衰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果然,几天后,亨利六世在伦敦塔里死去。

兰开斯特王室一族被彻底消灭,爱德华四世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他疏于政务,甚至很少召集议会。不过,没过几年,他突然动起了出兵法兰西的念头,声称要夺回法兰西的王位。1475年,他率一万人马渡海抵达加莱。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已经集结起五万大军进行防御。双方都没有急于开战,而是试着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双方休战七年,路易十一向爱德华一次性支付七万五千克朗,之后每年再支付五万克朗。作为交换,爱德华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要求。双方还承诺相互支持平息针对对方的叛乱。

当时,路易十一同勃艮第公爵之间的角力正值紧要关头,同英格兰达成协议,虽然支出了一大笔钱,但成功瓦解了英格兰和勃艮第的同盟。

四克朗等于一镑。爱德华未损一兵一卒,就为自己挣来了一笔横财。他每年从法兰西得到的贡金,甚至超过了他在英格兰领地上的岁入。英格兰人的好战的确已经令法兰西人胆寒,爱德华四世的军事才干也令路易十一心有忌惮,这才能让法兰西人心甘情愿地破财免灾。英格兰人再一次证明,战斗力就是他们的生产力。

靠着路易十一提供的贡金,爱德华四世过上了安心舒适的日子。他有两个儿子,虽然还未成年,但都很健康,足以保证王位后继有人。约克王朝的江山似乎稳固了。

可是约克王朝注定命运多舛。1483年,爱德华四世因病突然离世,年仅四十一岁。他十二岁的儿子爱德华被指定为继承人,由格洛斯特公爵理查代为摄政。

格洛斯特公爵理查是爱德华四世的弟弟。他一直追随兄长,即便是爱德华流亡勃艮第时也不离左右。他身经百战,手握重兵,是爱德华最为信任的人。

爱德华四世刚去世两个月,摄政的理查突然宣布哥哥爱德华犯有重婚罪,他的两个儿子是私生子,根本无权继承王位。年幼的爱德华五世一天王位也没有坐过,就和他的弟弟一起被关进伦敦塔,从也再没人见过他们。

理查自己登上王位,称理查三世。他的篡位之举大胆而直接,即便看惯了王位争夺的英格兰人也是目瞪口呆。没出几个月,就发生一场叛乱,起事者是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Henry Stafford),他试图把理查从王位上拉下来。

白金汉公爵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念头,是因为他从母亲身上继承了蒲福家族的血脉。他的母亲,是当年的萨默塞特公爵爱德蒙·浦福的女儿。既然兰开斯特正统王族已经断绝,作为兰开斯特旁支的蒲福家族就拥有了主张王位的权利。理查的篡位,正好给了他们绝佳的理由。红白玫瑰之争死灰复燃。

反叛被无情镇压,白金汉公爵被处死。不过,另一个蒲福家族的后人接过了反叛的大旗。

他就是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Henry Tudor)。

亨利·都铎的父亲是威尔士贵族,母亲是前萨默塞特公爵爱德蒙的哥哥的女儿。所以,他的继承顺序还要排在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之前。

亨利·都铎一家都是兰开斯特派。他的祖父欧文·都铎被爱德华四世杀死,父亲在抵抗约克派的战争中染病身亡,叔叔贾斯珀为躲避约克派缉拿而流亡海外。亨利·都铎自己从小就处在约克派的监管之下,直到1470年亨利六世复辟,他才恢复自由。第二年,约克派卷土重来,亨利六世父子相继被杀,十四岁的亨利·都铎感觉到了危险,逃到了法兰西的布列塔尼。

亨利·都铎本来不为人所注意,因为他身上的王室血统实在太弱。可是在亨利六世父子死后,他成为兰开斯特派里离王位血缘最近的人。白金汉公爵叛乱之前,联络了亨利·都铎,亨利·都铎率很少的一点人马渡海赶来。但他抵达英格兰的时候,白金汉公爵已经伏诛,他只能匆忙返航,回到布列塔尼。

这一次叛乱虽然失败,反倒使亨利·都铎名声大噪。不满约克王朝和理查三世篡位的英格兰流亡贵族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法兰西王室也注意到他的利用价值,承诺给予他支持。

1485年八月,亨利·都铎率领他的人马从法兰西出发驶向英格兰。他的队伍人数有限,主要是大约一千人的雇佣军。船队在海上行驶了六天,在威尔士靠岸。他向伦敦行进途中,陆续有人马加入进来,形成了一支五六千人的队伍。

国王理查召集起一支近万人的军队前往迎击。双方在英格兰中部莱斯特(Leicester)郡的博思沃斯(Bosworth)相遇。理查一方虽然人数占优,但手下的贵族不愿出战,采取观望态度。理查亲自发起冲锋,直奔亨利·都铎而去,在快接近时被对方包围,血战力竭而亡。

亨利·都铎成为英格兰国王,称亨利七世。他娶了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为妻,把兰开斯特——蒲福家族和约克家族联结到一起,结束了三十年的玫瑰战争,开创了都铎王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