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传统文化也渐渐的大众所接受,从而形成了现在这种“百家争鸣”的格局。而此时,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当今这个环境下迅速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化文化的背景下,一些书法人开始变得浮躁,在创作过程中只会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技巧”来博取观众的眼球,从而忽略了传统书法的内涵,致使大众认为书法只是用来哗众取宠的把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必须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内在关系,以敬畏、崇尚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书法经典和书法大家,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什么是优秀的传统呢?好多人都不是太明白,这也导致了那些所谓“网络书法”的大师受人追捧,从而误导大众,把书法带入一种万劫不复的境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才是书法的优秀传统,小编认为,一种艺术的传承,必然会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这种特点肯定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推崇的。
首先、书法的精神理念
练习书法在最初是比较枯燥的,特别是学习一种字体时,会对一幅字帖进行无数遍的练习和摸索方能渐入佳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刻苦自励、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王羲之池水尽墨、“俱变古形”,释智永颓笔成冢,欧阳询驻马观碑,米南宫集古成家等等,这些故事在书界和民间广泛流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艺术家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日积月累,才能登上艺术高峰。
以上只是对“术”的追求,术好求而艺难得,一个好的书法家还要拥有尚德修身、书品人品并重的理念。书法史上既有“统绪”承传,也有“散僧入圣”;既有帖学帖派,也有碑学碑派;既有庙堂书法典丽雅正的传统,也有山野气息的浪漫主义传统;甚至有“以头濡墨”、“束茅代笔”的另类书家,但书法史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都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形成了多元共存、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历代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命题、新的概念,不断开辟新的审美境界。
宋代书法以“开新”为旗帜,如苏轼所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然而却包孕着继承的内核;元代书法以“复古”为号召,骨子里却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创新而不离继承,继承更为了创新,继承和创新的高度结合,正是书法传统的精髓所在。
第二、书法的技法体系
任何一门艺术,从古至今能够流传下来,肯定会给我们留下进入该领域的路径,这就是该领域的技法体系。书法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技法体系。这些技法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是历代书法家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书法艺术规律,今天仍然有效而管用。
无论是用笔、结体、章法还是用纸、用墨、行款、幅式,前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今天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无疑都是极可宝贵的财富。今人学书天我们学习书法,不必自己去从头摸索一套用笔结体的方法,通过临帖和学习前人的论述,继承前辈成功的经验,不但省却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三、书法的个人风格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而每个时代的发展也为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和条件,但最终的成就要靠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纵观整个书法史,凡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都是高峰林立的时期,而每座高峰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完整的技法体系、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万众仰望的艺术高峰,以其精深的技法体系和高逸的格调神韵,成为百代追摹的楷范。萧衍评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颜真卿的书法以其敦朴厚重的风格为后世开辟出新的风格和境界。包世臣评价颜真卿书法:“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于民用。”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深深扎根传统又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书法范式,才能广受群众喜爱,也才能流传久远。
第四、书法的敬畏之心
中国历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这里所敬的,不只是几张纸几个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如果只是片面强调“主体意识”、“个性表现”,而信手涂抹,对传统毫无敬畏之心,无疑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
书法传统是古往今来数以万计书法家的接力传承,每一个书法家,只是接力链条上的一环而已。但凡能够在这个链条上占据“一环”位置的,都是有一定成就和做出相当贡献的大家。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不继承传统或漠视传统,无异于以一个人的力量和古往今来千万人参与接力传承的伟大力量相抗衡,结果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
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是:继承传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桥梁。把古代优秀的书法遗产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是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然,继承传统决不意味着照单全收,传统是包罗万象的,有优秀的传统,也有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传统,必须下一番功夫仔细甄别、冷静分析。而对于书家来说,以古代的某种经典风格为范本固然是明智的选择,但也要注意认真辨析,合理取舍,融会各家优长。
第五、书法的“守”和“创”
古代书法经典和有代表性的大家,除了它的经典性、示范性之外,其个人风格有时也会有习气、匠气的一面,这是后人在学习经典时要注意避免的。这里的问题不在传统,而在于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以及继承传统的方法是否正确。清代朱和羹在《心解》中说:“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及乎书道既成,则画沙、印泥,从心所欲,无往不通。”这说明传统精神本来就有“守”和“创”两个方面。如果片面强调创新,不注重追摹古人,就难免基础不牢靠,功底不扎实,用笔不到位,而被人讥为“野狐禅”;而一味地强调继承,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无疑就成了传统的奴隶,同样是没有出息的。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每位书家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当今时代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优越条件,如果无所作为,那么我们这一代书法工作者就有负于这个时代,也无法向历史交待,这无疑是每一位当代书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话题。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和遍地是大师的时代,我们更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发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书法,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网络上“牛鬼蛇神”的骚浪贱。今天他们糟蹋的是书法,那么明天呢?又会是什么呢?
文章版权归落花为雨入凡尘所有
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