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指南针

小学时的某一天傍晚和父亲走在路上,我一直与父亲很生疏,一路上我因与父亲没话说而觉得局促不安。父亲问我,“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顺其自然!”我如实回答。

“听天由命吗?”我感觉到了父亲口吻中的不满!我不敢再吱声。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回家了,但是与父亲少有的互动中,这此的对话却时而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人到中年,父亲已经不在了。我践行了儿时的志向,“顺其自然”的到了中年,一直以来我在不争不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无为心态生活着。显然生活并不那么如意。

儿时与父亲的对话又开始浮现在我脑海里。父亲当然不同意我的答案,因为他一直是一个有想法,求上进的人,他拥有他人生的指南针,虽然他是农民出生,仅仅读了几年书,但是在他离开时,他还算满意,他得到了他所想要的。而顺其自然的我的前半生却满满全是遗憾与不干。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成就非凡,有的人庸庸碌碌。因为成就非凡的人是在主动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指南针。而如同我一样庸庸碌碌的人,生活如同一地鸡毛,旋转于鸡毛蒜皮之中,疲劳不堪。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建立自己的志向,找到人生指南针,找到生活的方向至关重要。

比尔·博雷特和戴夫·伊万斯在《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里提到回想从前工作生活中产生过心流的时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从而制定出3个5年的奥德赛计划。

计划制定完成之后要以有所具体产出的心态来完成我们的计划。

还记得上学时,有的老师在一节课开始前会很有调理的说本节课我们会学习些什么内容,一节课结束前会总结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个做好事情很清晰的思路,计划与复盘。在单位时间内要有具体的产出。

看完一本书,完成思维导图,写读后感,这是看完一本书的具体产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比随性的记忆要靠谱,并且深刻,且能传播。陪伴小孩,需要有目的的陪伴,让小孩开心,而不是无所事事。每天的工作也需要有所产出,具体的完成了哪些事情。学习一个东西,不仅在于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提高,也在于学习体会,学习方法的总结产出。总而言之,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以有所产出为目的。

只有以产出为目的,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每次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预估该事会耗费多少时间,那么就会在该时间段内抓紧时间完成任务,也就提高了效率。专注于产出,会少了很多无所适从。

无疑时间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我们日拱一卒的产出之下,日积月累,这些产出早已堆集成了我们的生活,并且直指我们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