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书分享

你好,我是念清,今天知大家分享一本令我茅塞顿开并且实操性很强的好书《幸福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生存的目标和终点。”

有人认为事业成功就能获得幸福;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就能获得幸福;有人认为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就能获得幸福;还有人认为每天都很快乐,无忧无虑就是幸福。


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对幸福的理解,追求幸福的过程也不尽相同。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幸福的真相,以及能够让你持续获得幸福的方法。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他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曾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

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二部分:如何在教育、工作、婚姻中获得幸福。

第三部分:如何跨越幸福的障碍。

1.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作者16岁那年,在以色列全国地球赛中获得冠军。他曾深信胜利让他获得幸福,为此他历经了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

夺冠后他的确欣喜若狂,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快乐。但是原本他认为会维持很久的成就感,仅仅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意识到即使达到了更高的目标,哪怕获得世界冠军,似乎也不能够带来持久的幸福。

此后“如何在人生中获得持久的幸福”成为了作者一生专研的课题。

历经数十几的研究,作者认为幸福的定义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快乐代表着当下的利益,意义代表着未来的利益,它们可以相互促进。

快乐能让我们保持更好的状态,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

不过仅仅快乐还不够,我们更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

在追求有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时,需要我们同时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成长环境与经历不同,人们对于当下利益与未来利益所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作者将人们持有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分成了4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模式:享乐主义型,这类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

他们奉行的是“及时行乐”,从不为未来的后果考虑。

第二种模式:忙碌奔波型,这类人习惯去关注远大的目标,不在意当下的感受。

他们认为,一切等到目标实现就都好了,经历痛苦是实现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三种模式:虚无主义型,这类人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放弃了现在和未来。

他们已经放弃了追求幸福,认为生活不再有意义。

第四种模式:感悟幸福型,这类人才是真正拥有幸福的人,他们不但能够享受当下的快乐,还有能力拥有更满意的未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以上4种类型的混合体,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努力成为“感悟幸福型”的人。

作者为我们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建议:

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用心发现不同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意义,时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那个可以激发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如果想要保持幸福感就必须拥有正确的对目标的认知。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了?

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目标的自我和谐上。

所谓自我和谐的目标,就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些目标必须是你主动选择的,而不是由别人附加在你身上的。

所以,倾听自己的内心,去做能令我们快乐,又能实现长远意义的事情便是幸福。

2.如何在教育、工作、婚姻中如何获得幸福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找到快乐而又意义的学习方式爱上学习?

第一,应更多地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要抑制他们本身的意愿。

例如,如果学生对画画感兴趣,这时老师就该鼓励他,而不是告诉他做生意可以赚到更多钱。

如果孩子想要做生意,父母也应该支持他,而不是告诉他成为医生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变成“现在的快乐即未来的成果”。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在“心流理论”中指出,当个体完全的沉浸于体验本身时,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

而拥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当孩子全心全意的去实现目标,并且任务的难度适中,才能逐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第三,改变孩子对学习的认知,让孩子拥有求知的热情。

书中有个特别有趣的实验:

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告诉600个6~15岁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再做家庭作业。如果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欠佳,他们就会被罚出去玩;如果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好,他们将获得更多的作业。

结果,短短的一两天内,学生们都选择了在课堂上好好表现而非出去玩耍。

这个实验表明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幸福感就要改变孩子对学习的认知,让他们知道学习是特权而不是责任。

金融巨鳄吉姆.罗杰斯在《最富足的投资》一书中写道:

“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困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们,许多人不幸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所带来的薪水。”

你对你现在的工作及工作状态满意吗,是否也过这样的困扰?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越感兴趣就越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反之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毫无兴趣,则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很难感受到工作中的乐趣。

心理学家埃米.瑞斯尼基指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使命感。

当一个人只把工作当做一种任务以及赚钱的手段,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是失望,与迷茫。

对于一个把工作当做职业的人,他会注重财富的累积和事业的发展,会获得权力与声望,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而那些把工作当做使命的人来说,薪水和机会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他们在工作感到充实和快乐,并实现了自我价值。

那么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让目前的工作获得快乐与意义呢?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巧妙并具建设性的幸福理论:MPS模式

首先安排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①什么能带给我意义?

②什么能带给我快乐?

③以及我的优势是什么?

把能带给你意义的事,使你快乐的事,以及你的优势都列出来。

然后找到在这三个问题中,有交集的事,重叠度越高,越能激发你的潜能。通过与自己的深度对话,你就能找到那个有意义又能带给你快乐,还能发挥你的优势的工作。

说完了学习和工作,还有一个影响着我们幸福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亲密关系。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一对情侣为了未来的幸福,聚少离多,这属于忙碌奔波型的关系。

两个人长时间分离,这种关系很难长久维持。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享受浪漫与激情,丝毫不为将来考虑,这属于“亨乐主义型”的关系。

爱情的快感终会随着时间消散,只求醉生梦死的感觉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还有些人认为结婚是“应该做的事”,因为周围人的期待而走入婚烟,这属于“虚无主义型”

为了别人而维持亲密关系,是毫无意义的。

以上三种类型的婚姻关系都无法获得幸福,若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被爱,那只是有条件的爱,而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被爱的核心价值,例如,踏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作者认为,幸福婚姻的第一要素并不是找到合适的人,而是用心经营亲密关系。

两人可以通过了解和被了解来经营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比如,经常做一些于对方有意义且令他/她快乐的事情。

只有用心去爱对方,我们才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

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影响着生命的质量,经常思考“什么对我有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什么是我的优势”更够帮助我们发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想做的事。

3.如何跨越幸福的障碍

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有许多人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由于持有这种不配得感,才让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

例如:有些人为了一份收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些人宁可在不健康的婚姻中孤独绝望,也不愿极积地做出改变;有些人即使过着幸福的生活,也会亲手把它给毁了。

纳撒尼尔.布兰登曾写道,“想找到价值,人们必须相信自己有资格享有这种价值。若要为幸福而奋斗,人们必须相信他自己有资格拥有幸福。”

我们生来就有接受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无论你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可以通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一个“感悟幸福型”的人。

当我们不接纳自己与生俱来的价值时,其实是在削弱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当全然的接纳自己,跨越幸福的障碍。

著名政治家林肯曾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要知道,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我们必须与自己的时间成为朋友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

心理学家蒂姆.卡瑟通过研究指出:“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

时间的压力常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我们没有时间去反思,去感受快乐,也没有时间去陪伴家人。

我们都太忙了,总是希望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其后果是,我们因无法专注当下而错失了许多生活中的美好。

作者认为,简化生活是提升我们幸福感的最佳方法。

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捍卫我们的时间,加强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并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使命。

如今许多人由于受到“物质至上”观念的影响,一味地追名逐利令自己感受不到幸福。

例如:在上学的时候想选什么专业未来可以找到好工作;在工作的时候想如何才能加薪升职;幸福感不断下降。

作者告诉我们幸福是生命的衡量标准,只有我们将幸福作为终极财富,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平静与快乐。

总之,任何人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就必须着眼于当下,悉心品味生活,从小事着手去做对自己有意义,且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并长期坚持。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我们能在80岁的时候出生,然后慢慢走向18岁,那生活将会幸福无比”。

愿我们都能不负韶华,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希望本书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读书心得,让我们一起通过读书终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的方法》——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