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CF ChinaSoft 2023)由CCF主办,CCF系统软件专委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软件工程专委会以及复旦大学联合承办,将于2023年12月1-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主题是“智能化软件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术、工业、教育、竞赛等分论坛活动40余场,期待您的参与!
目前大会火热报名中!
CCF ChinaSoft 2023官方首页:
http://chinasoft.ccf.org.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官方注册通道:
https://conf.ccf.org.cn/chinasoft2023
✦ +
+
论坛巡礼
论坛名称:程序设计教育论坛
时间:2023年12月02日14:00-18:00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5F会议室
论坛简介:
本论坛将聚焦于程序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探索计算思维和项目实践在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中的作用,并讨论新时代下程序设计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实践思考。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论坛涵盖了多个领域和主题,包括:如何重新思考作为通识教育的程序设计课程、“101计划”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影响、计算思维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作用,Python、Java、C等程序课程设计的新探索,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以及项目与实践引领的程序课程设计等。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和分享,共同探索推动程序设计教育进步的最新研究与实践经验。
日程安排
Schedule
论坛主席
Forum Chair
李骏扬(东南大学)
工学博士,副教授;东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部长,东南大学校教学督导;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理工专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秘书处副秘书长,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教学学术创新奖和教学设计创新奖两项单项奖)、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课程思政)一等奖,两次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东南大学“陶行知”教学管理奖,两次获得东南大学“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称号。
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8年1项,2023年1项),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省级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奖者;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暨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其开放的慕课课程,累计选修人数已超130万人,60余所大学基于其MOOC课程推动了本校课程教学改革。受教指委、慕课联盟及200余所大学邀请,作特邀报告或专场报告500余场。
论坛嘉宾
Forum Guests
乔亚男(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ACM SIGCSE CHINA Member。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一线教学,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校级“后备教学名师”等荣誉,现为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青少年编程委员会专委委员。作为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多次获得ACM/ICPC和中国计算机大赛在内的计算机顶级学科竞赛的奖励,相关事迹相继于2017年在《中国科学报》、2018年在《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专题报道。主持、主研承担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重点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顶级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报告题目
程序设计贯通全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摘要
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不仅要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培养计算思维,还要为大学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解决本专业的领域应用提供基础性支撑。本报告依据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提出的“计算思维+新技术赋能”目标,系统阐述新Python程序设计全程贯通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方案、计算思维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思路。
聂兰顺(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会员,IEEE会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联网,工业软件/信息物理系统,实时系统。已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和企业项目多项,成果在 《Proceedings of the IEEE》、ACM Trans等期刊和 AAAI、FPGA、ICCPS 等会议上发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突出奖,编著教材2部。
报告题目
计算思维程序实践-基于项目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
国家越来越重视四新学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四新学科/四新专业建设的关键一是学科融合与创新,二是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四新学科融合创新的一个方面就是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其本质是要使学生具有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如何培养计算思维,如何培养程序设计能力,报告人结合自己的课程建设成果介绍了以下内容:(1)计算思维教育:计算思维训练课程与编程能力训练课程的统一;(2)计算思维程序实践课程的建设思路与实践;(3)K+M+N:K校协同建设项目、M校各自演化项目-N生远程实践训练,一种建设和开展程序设计实践课的新模式。
宋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软件学院副院长,北航大类核心课“程序设计课程群”组长,北航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教练,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实践》、《算法分析与设计》等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负责人。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华为天才少年桃李奖、华为天才少年伯乐奖、ICPC教练奖等。
报告题目
新时代背景下程序设计教学的挑战、实践与思考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序设计课程从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逐步成为各个工科专业的工程基础课,甚至是文理科专业的公共素养课。程序设计教学既要求严谨的理论,更强调实践,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相伴相生,新时代背景下程序设计与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特征尤为凸显。如何做好程序设计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是每一位从事程序设计教育教学的老师面临的挑战。本报告以北航程序设计教学团队的实践为例,介绍对程序设计教学的再认识、教学现状分析、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实施、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和探索历程,并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程序设计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戴开宇(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高级讲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学校教学督导。主要研究兴趣为现代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等。2018年度入选首届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评复旦大学毕业生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2023年获评复旦大学年度十佳教师和“钟扬式好老师”荣誉。主持教改项目20项左右。负责的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本科重点课程等。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复旦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复旦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教学成果和奖励。
报告题目
知行合一:以计算思维为主题的服务学习类课程的教学实践
摘要
介绍了服务学习类通识教育课程《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给出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组织,学习评测以及学习活动的符合“一致性建构”的教学设计。在服务实践环节中,设计了体现专业知识高阶学习要求的服务实践内容,建设了不同特色的多元化实践基地,以适合不同专业背景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选择,着重强调了服务学习类课程知行合一学习特点的教学创新设计。最后给出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反馈。为计算思维相关课程如何在体现高阶性的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如同理心、社会服务意识等提供了借鉴。
翁恺(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2018年入选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2018年度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2019年度华五教学奖等。他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目前选课人数最多、最活跃的课程之一,是累计选课人数最多的教师之一,累计选课人次超过500万,单次选课最高28万人。他曾获中国大学MOOC年度杰出教师奖。他的程序设计入门——C语言和零基础学Java两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一流线上课程。
报告题目
重新思考作为通识教育的程序设计课程
摘要
程序设计已经成为数学、英语一样的通识基础课,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这样的基础课,和软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何不可?为什么不能直接把“弱化”版本的专业课用做通识基础课?该报告将阐述对通识基础课的思考和设计。
赵广辉(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理工专委会副主任。主编《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荣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奖。主持建设的 “Python程序设计”数字化课程入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慕课十年典型案例”、获第五届中国软件开源创新大赛一等奖。曾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师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4项、中国发明协会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
报告题目
Python程序设计数字化课程建设与AI辅助教学
摘要
AIGC代表着AI技术从感知、理解世界到生成、创造世界的跃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创作和知识服务时代。AIGC技术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程序设计公共课程教学理念革新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更加凸显。Python程序设计数字化课程将教学、训练、测试、评价和解析完美融合在一起,将传统教学中分散在多个平台和不同环境中的教学过程数据无缝融合,消除数据孤岛。构建一种匹配AI辅助教学的程序设计公共课教学模式,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降低学习难度曲线、提升教学目标,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施珺(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长期致力于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软件研发,承担各类教研与科研课题40余项,获得各类荣誉奖励6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及研究类成果奖4项;主编教材12本,其中省重点及精品教材4本;出版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报告题目
打造在线实验,助力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
摘要
根据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研发了涵盖流程控制结构、常用算法、类与对象设计、组件与事件处理、输入/输出流、多线程及JDBC数据库等操作的7类24个在线实验项目,并针对专业课及公共课在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和机房的不同教学过程,灵活开展混合式在线实验,辅助学生从参照、模仿迈入理解、创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挑战性学习,形成线上到线下教学活动的深度混合,提升教学效果。
高晓沨(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数据工程等,发表CCF-A/B区论文150余篇,获CCF杰出会员,CCF杰出演讲者,曾10次荣获国际学术会议最优论文奖,与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字节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获CCF-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评审第一名、CCF-腾讯犀牛鸟基金优秀奖卓越奖(均为年度最高奖)。教学方面,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工科组第一名),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工科组),四次荣获国家级、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5项上海市一流/重点/示范性课程。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在美赛、国赛、研赛中均获最高奖项。
报告题目
浅谈在程序设计类课程如何讲解算法思路
摘要
本报告主要探索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类课程中如何深入介绍算法求解思路,主要针对理工科全专业的本科低年级学生(大多为非计算机科学专业)。经多年授课实践发现,以生活案例为媒、以可视步骤为具、以算法思路为引,能够清晰明确地展示问题求解的过程,体现计算思维的精妙,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应对实际应用工程需求的核心诉求。报告同时也将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历程,希望为相关领域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考与借鉴。
李骏扬(东南大学)
工学博士,副教授;东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部长,东南大学校教学督导;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理工专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秘书处副秘书长,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教学学术创新奖和教学设计创新奖两项单项奖)、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课程思政)一等奖,两次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东南大学“陶行知”教学管理奖,两次获得东南大学“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称号。
报告题目
101计划引领下的计算思维与程序实践课程改革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不断争论的话题。在当前,如何通过计算思维,帮助学生认识计算体系,认识智能世界,构建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101计划的”引领下,面向工科试验班与荣誉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从难讲,到不讲,到回归,将程序实践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贯通,在实践中认识计算机,在问题的解决中理解计算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