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  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1.1---1.3 基本概念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 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张图片

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 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张图片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调制)传输。

3、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质分类,可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有线通信是用导线(如架空明线、同轴电缆、 光导纤维、波导等)作为传输媒质完成通信的,如市内电话、有线电视、海底电缆通信等。

无线通信是依靠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的,如短波电离层传播、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等。

15、常见传输多路信号有两种复用方式,即频分复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是用频谱搬移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时分复用是用脉冲调制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时间区间。

1.4 信息及其度量

1、信号是消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消息的内涵。

任何信源产生的输出都是随机的,信息含量就是对消息中这种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用统计方法来定性的。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2、信息量的计算

信息量I与消息出现的概率P(x)之间的关系应为: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张图片

        信息量的单位与对数底数a有关。 

a=2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

a=e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at) 

a=10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哈特莱(Hartley)。

目前广泛使用的单位为比特。

3、信源的熵:

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即平均信息量H为: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张图片

例题:(重点)设二进制离散信源,发送1的概率是3/4,发送0的概率是1/4,发送1或者0是相互独立的;

1、信源每个输出符号的信息量为多少?

2、若信源发出符号序列:110001,则此消息序列的信息量是多少?

3、第2步骤中的符号序列的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是多少?

4、求信息源的熵?

例题:书本第11页,【例1-2】(重点)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是指在给定时间内所传输的信息内容的多少,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问题;有效性指标:用单位时间传送的信息量来衡量,传送信息量越大,有效性越好;

可靠性是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可靠性指标:用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来度量,信噪比越大,可靠性越好。

第2章 确知信号

掌握确知信号的基本概念;了解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和时域性质。

2、1 基本概念

1、系统:一般来讲,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互有关联的单元组成的并具有某种功能以用来达到某些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其意义十分广泛。分类如下:

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即时系统和动态系统(按照系统内是否含有记忆元件)

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按系统内是否含源)

集中参数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 (按系统的参数是集中的或分布的)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按其特性分)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按其参数是否随t而变)

2、信号的基本概念

信号是消息的一种物理体现,消息则是信号的具体内容。

各种传输信号的方法:烽火、鼓声、旗语、电信号。

信号按物理属性分:电信号和非电信号。

描述信号的常用方法(1)函数表达式f(t),(2)波形。

3、信号的分类: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张图片

4、确知信号:可以用确定时间函数表示的信号,称为确定信号或规则信号。如正弦信号。

5、随机信号:不能用确定时间函数表示的信号,且在任意时刻的取值都具有不确定性,只可能知道它的统计特性,如在某时刻取某一数值的概率,这类信号称为随机信号或不确定信号。

5、确知信号的类型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张图片

注意:

1、对于能量信号,能量等于一个有限正值,但平均功率为零;

2、对于功率信号,平均功率等于一个有限值,但能量为无穷大;

3、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分类对于非确知信号也使用。

2.2 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2.2.1  功率信号的频谱     2.2.2  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0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1张图片

3、二者的区别: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2张图片

4、单位冲激函数(d函数)(重点:课本第23页,【例2-5】)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3张图片

2.3 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1、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4张图片

2、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5张图片

3、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性质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6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7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8张图片

4、能量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性质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9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0张图片

5、功率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性质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1张图片

复习题(重点)

  • 1、画出单位阶跃信号和单位冲激函数的曲线图。
  • 2、写出抽样函数的形式,画出其基本图形。
  • 3、什么叫做确知信号?
  • 4、按能量是否有限,信号分为哪些类?
  • 5、能量信号的特点?
  • 6、功率信号的特点?
  • 7、简单描述一下单位冲击函数的特点。
  • P34  习题   2  2;2  5;

第3章  随机信号分析

    掌握内容: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与概率密度函数;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1、 什么是随机过程?

随机过程是一类随时间作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可从两种不同角度看:

角度1:对应不同随机试验结果的时间过程的集合。

角度2:随机过程是随机变量概念的延伸。

在任一给定时刻t1上,每一个样本函数xi (t)都是一个确定的数值xi (t1),但是每个xi (t1)都是不可预知的。

在一个固定时刻t1上,不同样本的取值{xi (t1), i = 1, 2, …, n}是一个随机变量,记为x (t1)。

因此,我们又可以把随机过程看作是在时间进程中处于不同时刻的随机变量的集合。

2、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2张图片

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3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4张图片

所以,方差等于均方值与均值平方之差,它表示随机过程在时刻 t 对于均值a ( t )的偏离程度。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5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6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7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8张图片

3.2平稳随机过程

1、平稳随机过程及其性质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9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0张图片

2、严平稳随即过程的数字特征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1张图片

结论:

把同时满足(1)和(2)的过程定义为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显然,严平稳随机过程必定是广义平稳的,反之不一定成立。

在通信系统中所遇到的信号及噪声,大多数可视为平稳的随机过程。因此,研究平稳随机过程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3、各态历经性

问题的提出:能否从一次试验而得到的一个样本函数x(t)来决定平稳过程的数字特征呢?

回答是肯定的。平稳过程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一个有趣而又非常有用的特性,称为各态历经性(又称遍历性)。

具有各态历经性的过程,其数字特征(均为统计平均)完全可由随机过程中的任一实现的时间平均值来代替。

4、各态;历经性的条件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2张图片

各态历经的含义:

随机过程中的任一次实现都经历了随机过程的所有可能状态。

具有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过程,反之不一定成立。

在通信系统中所遇到的随机信号和噪声,一般均能满足各态历经条件。

5、(重点,书本:第41页)[例3-1]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3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4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5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6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7张图片

6、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及其性质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8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9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0张图片

3.3高斯随机过程(正态随机过程)

定义:如果随机过程x (t)的任意n维(n =1,2,...)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则称它为正态过程或高斯过程。

高斯随机过程的重要性质

1、高斯过程的n维分布只依赖各个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和归一化协方差。

2、广义平稳的高斯过程也是严平稳的。

3、因为,若高斯过程是广义平稳的,即其均值与时间无关,协方差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而与时间起点无关,则它的n维分布也与时间起点无关,故它也是严平稳的。所以,高斯过程若是广义平稳的,则也严平稳。

4、高斯过程经过线性变换后生成的过程仍是高斯过程。也可以说,若线性系统的输入为高斯过程,则系统输出也是高斯过程。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1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2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3张图片

补充:线性系统

1、定义:

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事物组合而成的,具有稳定功能的整体。系统模型:系统物理特性的数学抽象。

在电子技术领域中,“系统”、“电路”、“网络”三个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

2、信号与系统的描述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4张图片

系统的表示:

   数学表达式:系统物理特性的数学抽象。

   系统图:形象地表示其功能。

3、线性系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5张图片

3.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由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之后的数学特征可知:

若线性系统的输入是平稳的,则输出也是平稳的。 

如果线性系统的输入过程是高斯型的,则系统的输出过程也是高斯型的。

复习题:

P61,思考题:3-1,3-3,3-4;(重点)

第4章  信道

1、信道的基本概念

连接发送端接受端的通信设备,其功能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

信道分类:

无线信道 - 电磁波(含光波)

有线信道 - 电线、光纤

信道中的干扰:

有源干扰 - 噪声

无源干扰 - 传输特性不良

本章重点:介绍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特性,及其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

4.1 无线信道

  • 无线信道
    1. 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
    2. 要求天线的尺寸不小于电磁波波长的1/10
  • 根据通信距离分类:地波、天波、视波

1、地波

      1. 频率 < 2 MHz
      2. 有绕射能力
      3.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6张图片

2、天波

      1. 频率:2 ~ 30 MHz
      2.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3.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4. 寂静区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7张图片

3、视线传播:

      1. 频率 > 30 MHz
      2.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8张图片

      3. 式中,D –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9张图片

4、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 中继通信:无线电中继
  •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 平流层通信: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

4.2 有线信道

分类: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

  • 1、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
  • 2、双绞线、电缆(粗电缆、细电缆)、光纤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 信道模型的分类:调制信道、编码信道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0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1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2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3张图片

4.5 信道中的噪声

    • 噪声
      1. 信道中存在的不需要的电信号。
      2. 又称加性干扰。
    • 按噪声来源分类
      1. 人为噪声 -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2. 自然噪声 -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噪声
  •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 按噪声性质分类
    • 脉冲噪声:是突发性地产生的,幅度很大,其持续时间比间隔时间短得多。其频谱较宽。电火花就是一种典型的脉冲噪声。
    • 窄带噪声:来自相邻电台或其他电子设备,其频谱或频率位置通常是确知的或可以测知的。可以看作是一种非所需的连续的已调正弦波。
    • 起伏噪声: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等。

注:讨论噪声对于通信系统的影响时,主要是考虑起伏噪声,特别是热噪声的影响。

复习题:

  • P84,思考题:4-1,4-9,4-14,4-16

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掌握内容: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增量调制(ΔM)原理;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

    了解内容:十三折现非均匀量化十五折线非均匀量化;增量脉冲编码调制(DPCM)原理。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4张图片

9.1 模拟信号的抽样----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设一个连续模拟信号m(t)中的最高频率 < fH,则以间隔时间为T £ 1/2fH的周期性冲激脉冲对它抽样时,m(t)将被这些抽样值所完全确定。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5张图片

9.2 模拟脉冲调制

模拟脉冲调制的种类

周期性脉冲序列有4个参量:脉冲重复周期、脉冲振幅、脉冲宽度和脉冲相位(位置)。 其中脉冲重复周期(抽样周期)一般由抽样定理决定,故只有其他3个参量可以受调制。

3种脉冲调制:

脉冲振幅调制(PAM)

脉冲宽度调制(PDM)

脉冲位置调制(PPM)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6张图片

9.3 抽样信号的量化---- 量化原理

  1. 设模拟信号的抽样值为m(kT),其中T是抽样周期,k是整数。此抽样值仍然是一个取值连续的变量。
  2. 若仅用N个不同的二进制数字码元来代表此抽样值的大小,则N个不同的二进制码元只能代表M = 2N个不同的抽样值。
  3. 因此,必须将抽样值的范围划分成M个区间,每个区间用一个电平表示。这样,共有M个离散电平,它们称为量化电平。用这M个量化电平表示连续抽样值的方法称为量化。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7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8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9张图片

9.3.3 非均匀量化

1、非均匀量化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给定的量化器,量化电平数M和量化间隔Dv都是确定的,量化噪声Nq也是确定的。但是,信号的强度可能随时间变化(例如,语音信号)。当信号小时,信号量噪比也小。

所以,这种均匀量化器对于小输入信号很不利。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改善小信号时的信号量噪比,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非均匀量化。

2、非均匀量化原理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先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这里的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电路将输入电压x变换成输出电压 y:  y = f(x)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0张图片

3、压缩特性

关于电话信号的压缩特性,ITU制定了两种建议,即A压缩律和m压缩律,以及相应的近似算法  13折线法和15折线法。

我国大陆、欧洲各国以及国际间互连时采用A律及相应的13折线法。

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m律及15折线法。

4、13折线压缩特性 - A律的近似

A律表示式是一条平滑曲线,用电子线路很难准确地实现。这种特性很容易用数字电路来近似实现。13折线特性就是近似于A律的特性。在下图中示出了这种特性曲线: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1张图片

图中横坐标x在0至1区间中分为不均匀的8段。1/2至1间的线段称为第8段;1/4至1/2间的线段称为第7段;1/8至1/4间的线段称为第6段;依此类推,直到0至1/128间的线段称为第1段。

图中纵坐标y 则均匀地划分作8段。将与这8段相应的座标点(x, y)相连,就得到了一条折线。由图可见,除第1和2段外,其他各段折线的斜率都不相同。在下表中列出了这些斜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2张图片

因为语音信号为交流信号,所以,上述的压缩特性只是实用的压缩特性曲线的一半。在第3象限还有对原点奇对称的另一半曲线,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3张图片

m压缩律和15折线压缩特性

m压缩律是指符合下式的对数压缩规律: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4张图片

       将这些转折点用直线相连,就构成了8段折线。

由于其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斜率不同,不能合并为一条直线,故当考虑到信号的正负电压时,仅正电压第一段和负电压第一段的斜率相同,可以连成一条直线。所以,得到的是15段折线,称为15折线压缩特性。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5张图片

9.4 编码

  1. 经过抽样、量化,得到了数字信号。
  2. 最后经过编码,就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了。

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 ,简称脉码调制

9.4.1 脉冲编码调制(PCM)的基本原理

例:在下图中,模拟信号的抽样值为3.15,3.96,5.00,6.38,6.80和6.42。

若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量化为整数值,则抽样值量化后变为3,4,5,6,7和6。

在按照二进制数编码后,量化值(quantized value)就变成二进制符号:011、100、101、110、111和110。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6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7张图片

9.4.2 自然二进制码和折叠二进制码

(1)自然二进制码(2)折叠二进制码。

折叠码的优点:

因为电话信号是交流信号,故在此表中将16个双极性量化值分成两部分。第0至第7个量化值对应于负极性电压;第8至第15个量化值对应于正极性电压。

显然,对于自然二进制码,这两部分之间没有什么对应联系。

但是,对于折叠二进制码,除了其最高位符号相反外,其上下两部分还呈现映像关系,或称折叠关系。这种码用最高位表示电压的极性正负,而用其他位来表示电压的绝对值。

折叠码的另一个优点是误码对于小电压的影响较小。折叠码对于小信号有利。由于语音信号小电压出现的概率较大,所以折叠码有利于减小语音信号的平均量化噪声。

在语音通信中,通常采用8位的PCM编码就能够保证满意的通信质量。

9.6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1、预测编码简介

预测编码的目的:降低编码的比特率

预测编码原理: 在预测编码中,先根据前几个抽样值计算出一个预测值,再取当前抽样值和预测值之差。将此差值编码并传输。此差值称为预测误差。利用减小冗余度的办法,降低了编码比特率。

线性预测原理:

若利用前面的几个抽样值的线性组合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则称为线性预测。若仅用前面的1个抽样值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则就是将要讨论的DPCM。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8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69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0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1张图片

补充:哈夫曼编码(重点)

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

  • 11.1 概述
  •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 11.4 简单实用的纠错编码

11.1 概述

1、信道分类:从差错控制角度看

  1. 随机信道:错码的出现是随机的
  2. 突发信道:错码是成串集中出现的
  3. 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

差错控制技术的种类: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检错删除

差错控制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

  1. 监督码元:上述4种技术中除第3种外,都是在接收端识别有无错码。所以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监督码元。
  2. 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
  3. 多余度:就是指增加的监督码元多少。例如,若编码序列中平均每两个信息码元就添加一个监督码元,则这种编码的多余度为1/3。
  4. 编码效率(简称码率) :设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为k,总码元数量为n,则比值k/n 就是码率。
  5. 冗余度:监督码元数(n-k) 和信息码元数 k 之比。
  6. 理论上,差错控制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换取提高传输可靠性。

4、自动要求重发(ARQ)系统

采用检错重发的通信系统一般称为自动要求重发系统。共3种ARQ系统:

1、停止等待ARQ系统 ;2、拉后ARQ系统;3、选择重发ARQ系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2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3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4张图片

ARQ的主要优点:和前向纠错方法相比

监督码元较少即能使误码率降到很低,即码率较高;

检错的计算复杂度较低;

检错用的编码方法和加性干扰的统计特性基本无关,能适应不同特性的信道。

ARQ的主要缺点:

需要双向信道来重发,不能用于单向信道,也不能用于一点到多点的通信系统。

因为重发而使ARQ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

在信道干扰严重时,可能发生因不断反复重发而造成事实上的通信中断。

在要求实时通信的场合,例如电话通信,往往不允许使用ARQ法。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5张图片

  1. 在发送端,输入的信息码元在编码器中被分组编码(加入监督码元)后,除了立即发送外,还暂存于缓冲存储器中。若接收端解码器检出错码,则由解码器控制产生一个重发指令。此指令经过反向信道送到发送端。由发送端重发控制器控制缓冲存储器重发一次。
  2. 接收端仅当解码器认为接收信息码元正确时,才将信息码元送给收信者,否则在输出缓冲存储器中删除接收码元。
  3. 当解码器未发现错码时,经过反向信道发出不需重发指令。发送端收到此指令后,即继续发送后一码组,发送端的缓冲存储器中的内容也随之更新。

11.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概念:禁用码组、许用码组

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息码附加若干监督码的编码称为分组码 。

在分组码中,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6张图片

2、分组码的码重和码距

  1. 码重:把码组中1的个数目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2. 码距:把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
  3. 最小码距:把某种编码中各个码组之间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

3、码距和检纠错能力的关系

       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d0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种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1、为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³ e + 1

2、为了纠正t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d0 ³ 2t + 1

3、为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7张图片

这种纠错和检错结合的工作方式简称纠检结合。

11.4简单实用的纠错编码

    • 11.4.1 奇偶监督码
    • 11.4.2 二维奇偶监督码
    • 11.4.3 恒比码
    • 11.4.4 正反码

11.4.1 奇偶监督码

    • 奇偶监督码分为奇数监督码和偶数监督码两种,两者的原理相同。
    • 在偶数监督码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偶数,即满足下式条件: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8张图片

    • 式中a0为监督位,其他位为信息位。
    • 这种编码能够检测奇数个错码。在接收端,按照上式求模2和,若计算结果为1就说明存在错码,结果为0就认为无错码。
    •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79张图片

11.4.3 恒比码

  • 在恒比码中,每个码组均含有相同数目的1(和0)。由于1的数目与0的数目之比保持恒定,故得此名。
  • 这种码在检测时,只要计算接收码组中1的数目是否对,就知道有无错码。
  • 恒比码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和适于用来传输电传机或其他键盘设备产生的字母和符号。对于信源来的二进制随机数字序列,这种码就不适合使用了。

11.4.4 正反码------正反码的编码:

它是一种简单的能够纠正错码的编码。其中的监督位数目与信息位数目相同,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相同或者相反则由信息码中1的个数而定。

第14章 通信网

一、电话网

1、通信网是在多点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通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

  1. 终端设备:包括电话机、传真机、电台、计算机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
  2. 通信链路:定义在一定的频域和空域,它占用给定的频带和物理空间。链路可以被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  
  3. 交换设备:按照信令将通信链路传来的信号转接到另一条链路的设备。
  4. 有些通信网中还包含转发设备。

2、通信网的分类

按照功能区分:电报网、电话网、电传(Telex)网以及电视网等等。

按照拓扑结构区分:

  1. 网形:网形网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一条链路直接相连。所以若网中共有N个节点,则需要N(N-1)/2条链路连接。当N增大时,所需链路数目将急剧增加,故经济性较差。但是,若各节点有转发功能,则可靠性大为增加。
  2. 星形网:在星形网中,若共有N个节点,则共需 (N-1)条链路;除中心节点外,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都需要经过中心节点转接。故在中心节点处需要有交换设备为其他各个节点转接信号。和网形网相比,星形网需要的链路数目减少了,但是需要增加交换设备。
  3. 环形网:环形网所需的链路数目N等于节点数目,并且每个节点都需要有转发功能。在这里,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一条迂回链路,所以可靠性比星形网高。但是,在某些节点之间可能需要多次转发,这个因素又会使传输时延增大和可靠性下降。
  4. 总线形网:在总线形网中,利用一条总线连接所有节点。由于所有节点共用这条总线,即总线同时只能为两个节点服务,所以它主要用于分时工作的计算机局域网中。由于总线形网和环形网的上述特点,当网中节点数目较大时,可能使信号传输的时延较长。这两种网主要适合用于节点数目较少的计算机网中。
  5. 复合形网:复合形网是上述几种基本型网的组合。根据对网络的性能要求,常将几种基本型网结合使用,以求达到技术和经济指标优化的目的。

3、电话网的结构

组成:由终端设备(电话机)、传输线路和交换设备组成。

分类:专用交换电话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0张图片

本地电话网:

  1. 是指在一个统一号码长度的编号区内,由电话机、用户线、用户端局(简称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和长话-市话中继线组成的电话网。
  2. 长话-市话中继线则用于将本地电话网和国内长途电话网相连接。中继线一般是大容量电缆,用于传输时分复用PCM信号。

国内长途电话网:

  1. 是指全国各市(县)间用户进行长途通话的电话网,网中各市(县)都设一个或多个长途电话局。各长途局间由长途电话线路连接起来。
  2. 国内长途电话网的结构在我国采用分级汇接制,它包含4个等级的交换中心,即大区交换中心(C1),省交换中心(C2),地区交换中心(C3)和县市交换中心(C4)。

国际长途电话网:

  1. 是指将世界各国的电话网相互连接起来进行国际通话的电话网。

14.2.2电话网中的交换

(1)双向交换矩阵-----不适宜用于数字电路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1张图片

(2)单向交换矩阵:和双向交换矩阵相比,这种单向交换矩阵中的开关数目要加倍。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2张图片

注:上述两种方法中,前者用开关矩阵实现交换的方法常称为空分交换,后者则称为时分交换。空分交换时刻保持连接通信两端用户的线路处于持续接通状态。时分交换则不然。

14.2.3 电话网中的信令

信令的用途:在电话网中,交换设备是根据用户发来的信令控制接通哪一条或几条电路的。

信令的分类: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

  1. 用户信令:从用户发到端局的信令,它规定了要求呼叫的终端目的地。
  2. 局间信令:在各局和各中心之间传输的信令,它根据用户信令的要求按照网络的构成决定着信号通过的链路。

模拟信令和数字信令:公共电话网中

  1. 模拟信令:由电话机到端局之间的用户线一般都是模拟线路,所以用户信令都是模拟信令。
  2. 数字信令:局间中继线都是数字线路,故局间信令是数字信令。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3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4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5张图片

  • 局间信令:

随路信令(CAS) :

  • 是指信令和用户信息(语音)在同一信道中传输的信令。
  • R2信令是一种基于E-1时分复用系统的随路信令。在E-1系统中时隙TS16被预留用来传递这种信令。

共路信令(CCS) :

  • 将呼叫控制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通过一个独立的信令网络传输。
  • SS7信令为一种共路信令 。它比R2信令更高效,更可靠。SS7信令的标准化程度要比R2信令好。

14.2.4 电话网的性能指标

1、话务量,2、呼损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6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7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8张图片

二、数据通信概述

1、数据通信的概念

2、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3、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4、网络协议与协议体系结构

1、数据通信的概念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常是指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智能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

特点:

  • 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计算机;
  • 数据通信中传输的信息是以二进制数形式表现;
  • 它与远程信息处理相联系,是包括科学计算、过程控制、科学检索的内容的广义的信息处理。

数据通信包括:

  •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数据通信的基础。
  •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如数据的集中、交换、控制等)使数据的远距离交换得以实现。

通信控制

  • 通信按照一定的规则有步骤的进行,即双方必须按照一定的协议或约定,包括收发双方的同步、传输的控制和数据流量的控制等。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89张图片

1.2  数据终端设备(DTE)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称为数据终端设备(简称DTE)。

构成: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

  • 作用:把信息变换成以数字代码表示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通过传输信道送到远端计算机系统,同时接受数据。
  • DTE属于用户范畴,其种类繁多,功能差别较大。
  • 从计算机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的观点来看,终端是输入/输出的工具;
  • 从数据通信网络的观点来看,计算机和终端都称为网络的数据终端设备,简称终端。

通信控制器 :为了有效而可靠地进行通信,通信双方必须按一定的规程进行,如收发双方的同步、差错控制、传输链路的建立、维待和拆除及数据流量控制等,所以必须设置通信控制器来完成这些功能,对应于软件部分就是通信协议这也是数据通信与传统电话通信的主要区别。

1.2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用来连接DTE与数据通信网络的设备称为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可见该设备为用户设备提供入网的连接点。

DCE的功能就是完成数据信号的变换,要进行数字→模拟变换,方法就是调制,而接收端要进行反变换,即模拟→数字变换,这就是解调。

数据电路指的是在线路或信道上加信号变换设备之后形成的二进制比特流通路,它由传输信道及其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数据链路是在数据电路已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交换握手信号,使双方确认后方可开始传输数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装置与互连线路的组合体。

握手信号是指通信双方建立同步联系、使双方设备处于正确收发状态、通信双方相互核对地址等。

中央计算机由通信控制器、主机以及外围设备组成,其功能是进行数据处理并可将处理结果向相应的数据终端设备输出。

主机又称中央处理机,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处理。

传输信道,目前数据通信中所使用的多为有线信道。

主要有:

直接利用传输媒体的实线信道(如局域网中);

经调制解调器的频分信道(如部分地区用户线路中);

时分信道,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绝大部分的数据传输在时分信道上,以同步数字体系SDH方式传输。

数据传输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输方式。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0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1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2张图片

1.2  传输方式---多路复用

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在数据的传输中组合多个低速的数据终端共同使用一条高速的信道,这种方法称为多路复用,常用的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 频分复用
      1. 频分复用是将物理信道上的总带宽分成若干个独立的信道(即子信道),分别分配给用户传输数据信息,各子信道间还略留一个宽度(称为保护带)。
      2. 频分复用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的频分制信道,主要用于电话和有线电视(CATV)系统,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应和调制解调技术结合使用,且只在地区用户线上用到,长途干线上主要采用时分复用。
  • 时分复用
      1. 时分复用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即时隙)轮流地分配给每个用户,每个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用户占用,而不像FDM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
      2. 数据时分复用可分为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
  • 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1. 同步时分复用是指复用器把时隙固定地分配给各个数据终端,通过时隙交织形成多路复用信号,从而把各低速数据终端信号复用成较高速率的数据信号。
      2. 统计时分复用也称异步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中,把时隙动态地分配给各个终端,即当终端的数据要传送时,才会分配到时隙,因此每个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高于平均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线路总的传输能力。

例题(重点):线路传输速率为9600bit/s,4个用户的平均速率为2400bit/s。

  • 当用同步时分复用时,每个用户的最高速率为2400bit/s。
  • 而在统计时分复用方式下,每个用户最高速率可达9600bit/s。

1.3 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不同的通信系统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就数据通信系统而言,其性能指标主要有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差错率等。

1.3.1 信息传输速率(Rb)

1.3.2 码元传输速率(RB)

1.3.3 频带利用率

1.3.4 差错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3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4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5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6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7张图片

4、网络协议与协议体系结构

1、 通信协议的概念与层次结构

电话网中有规定的信令方式,数据通信中要有传输控制规程等。我们把这种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称为协议或规程

协议的要素包括语法、语义和定时。

  • 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即确定数据格式、数据码型、信号电平等;
  •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讲什么,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如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什么动作和返回什么应答等;
  • 定时关系则规定事件执行的顺序,即确定链路通信过程中通信状态的变化,如规定正确的应答关系等。

由于协议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因此在制定协议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分层法。

  • 分层法最核心的思路是上一层的功能是建立在下一层的功能基础上,并且在每一层内均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 层次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 通信软件:体系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信息,以允许软件设计人员给每层编写实现该层协议的有关程序,即通信软件。
  • 负责制定国际标准的ISO吸取了IBM的SNA和其它计算机厂商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简称OSI-RM),按照这个标准设计和建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可以互相连接。

2、OSI参考模型及各层功能

  • OSI参考采用分层结构化技术,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7层。
  • 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上一层利用下一层的功能所提供的服务,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8张图片

  • 实通信:在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数据并不是从一端的第N层直接送到另一端的,第N层的数据在垂直的层次中自上而下地逐层传递直至物理层,在物理层的两个端点进行物理通信,我们把这种通信称为实通信。
  • 虚拟通信:而对等层由于通信并不是直接进行,因而称为虚拟通信。
      1. 物理层主要讨论在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问题。
        1. 这一层协议描述传输媒质的电气、机械、功能和过程的特性。
        2. 其典型的设计问题有:信号的发送电平、码元宽度、线路码型、物理连接器插脚的数量、插脚的功能、物理拓扑结构、物理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传输方式等。
      2. 数据路层主要讨论在数据链路上帧流的传输问题。
        1. 这一层协议的内容包括:帧的格式,帧的类型,比特填充技术,数据链路的建立和终止信息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向物理层报告一个不可恢复的错误等。
        2. 这一层协议的目的是保障在相邻的站与节点或节点与节点之间正确地、有次序、有节奏地传输数据帧。
        3. 常见的数据链路协议有两类:
        4. 一是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如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BSC);
        5. 另一类是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如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主要是后一类。
      3. 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
        1. 这一层协议的功能是:路由选择、数据交换。
        2. 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一个给定的数据链路上网络连接的复用,根据从数据链路层来的错误报告而进行的错误检测和恢复,分组的排序,信息流的控制等。
      4. 网络层的典型例子是ITU-T的X. 25建议的第三层标准。
      5. 运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也就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层次。
        1. 这一层的功能是:把运输层的地址变换为网络层的地址,运输连接的建立和终止,在网络连接上对运输连接进行多路复用,端-端的次序控制,信息流控制,错误的检测和恢复等。
        2. OSI的前三层可组成公共网络,它可被很多设备共享,并且计算机-节点机、节点机-节点机是按照接力方式传送的,为了防止传送途中报文的丢失,两个计算机之间可实现端到端控制。
      6. 会话层是指用户与用户的连接,它通过在两台计算机间建立、管理和终止通信来完成对话。
        1.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
          1. 在建立会活时核实双方身份是否有权参加会活;
          2. 确定何方支付通信费用;
          3. 双方在各种选择功能方面(如全双工还是半双工通信)取得一致;
          4. 在会话建立以后,需要对进程间的对话进行管理与控制。
      7. 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
        1. 其目的是解决格式和数据表示的差别,从而为应用层提供一个一致的数据格式,如文本压缩、数据加密、字符编码的转换,从而使字符、格式等有差异的设备之间相互通信。
      8. 应用层与提供网络服务相关,这些服务包括文件传送、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等。应用层提供了一个应用网络通信的接口。
    1. 从七层的功能可见:
        1. 1~3主要是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传输,称之为网络低层,即通信子网;
        2. 5~7层主要是完成信息处理服务的功能,称之为网络高层;
        3. 低层与高层之间由第4层衔接。
        4. 注:在数据通信网中只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所以在数据通信中也只研究这三层。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99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00张图片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01张图片

3、 OSI有关术语-----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有两种形式:面向连接的服务;无连接的服务
  1. 面向连接的服务以电话系统最为典型,要和某人通话,先拿起电话,拨号码,谈话,挂断。网络中的面向连接服务类似大电话过程。
      1. 某一方欲传诵数据,首先给出对方的全称地址,并请求建立连接,当双方同意后,双方之间的通信链路就建立起来。
      2. 第二步是传送数据,通常以幀为单位,按序传送,不再标称地址,只标称所建立的链路号,并由收方对收到的幀予以确认,为可靠传送方式。也有用不着确认的场合,为不可靠方式。
      3. 第三步当数据传送结束后,拆除链路。面向连接的服务,又称为虚电路服务。
  2. 无连接服务没有建立和拆除链路的过程,像普通的电子邮件,其用户并不希望为发一条消息而去建立和拆除连接的麻烦。无连接服务又称为数据报服务,它要求每一幀信息带有全称地址,独立选择路径,其到达目的地的顺序也是不定的,到达目的地后,还要重新对幀进行排序。

三、数据交换

1、概述;2、电路交换;3、报文交换;4、分组交换;5、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6、帧中继;7、异步传输模式

  • 1、全联通: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在两者之间建立直达的传输链路,称为全联通,由此构成的网络成为互联网或完全互联网。
  • 2、数据交换:  在连接着大量DTE的网络中,为了实现在众多DTE之间的通信,较好的方法是在通信网络中设置交换中心(switching center),它可同时为多对要通信的数据终端建立通信链路,通信结束后再拆除链路。

这些中间节点并不关心数据内容,它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交换设备,把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直至到达目的地。通常将数据在各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过程称为数据交换。

3、交换

  • 一个交换网络由一系列称为交换机的节点,相互连接组成。
  • 交换机是硬件和软件设备,具有在连接到交换机的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创建临时连接的能力。

4、数据经编码后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按数据传送技术划分:

  • 公用交换网,如电话网。
  • 公用数据交换网。

5、公用电话网(PSTN) 是应用最广泛的交换网,只要增加少量设备和自动呼叫(ACE)就可以开展数据通信业务。

      1. 优点:投资少,实现简单,地区广泛,使用方便。
      2. 缺点:传输差错率高,传输质量不稳定,不适于高速数据传输等。

6、公用数据交换网的数据交换方式:

  • (1)电路交换方式,分为:空分交换方式,时分交换方式
  • (2) 存储交换方式,又称信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根据存储、传输的单位不同,又分为:报文交换方式,分组交换方式。
  • 简而言之,把共用数据交换网分为三种:1、电路交换方式,2、报文交换方式,3、分组交换方式

6.1 电路交换方式

  • 数据通信的电路交换又称线路交换,是根据电话交换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依照交换方式。
  • 具体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且在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而不允许其他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条链路。
  • 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包括3个阶段: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拆除连接。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02张图片

电路交换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空分交换;时分交换

  • (1)空分交换,Space Division Switching。

这是指在交换过程中的入线是通过在空间的位置来选择出线,并建立接续,通信结束后,随即拆除。

比如,人工交换机上塞绳的一端连着入线塞孔,由话务员按主叫要求把塞绳的另一端连接被叫的出线塞孔,这就是最形象的空分交换方式。

  • (2)时分交换,Time Division Switching

时分交换是以时分复用为基础,是把时间划分为若干互不重叠的时隙,由不同的时隙建立不同的子信道,通过时隙交换网络完成话音的时隙搬移,从而实现入线和出线间数据交换的一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的优点

信息的传输时延小,对于一个接续来说,传输时延不变。

信息以信号的形式在数据通路中透明传输。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接续路径采用物理连接,在电路接通之后,出现在数据终端用户面前的就好像是专线一样,交换机不再干预信息的传输,即在用户之间提供了完全透明的信号通路。

信息的编码方法和信息格式不受交换网络的限制。

8、电路交换的缺点

电路的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数据和其他非会话性质的通信就没有必要。特别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通信双方在信息的传输速率、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规程等方面要求完全兼容。

有呼损,即可能出现由于双方用户终端设备忙或交换网负荷过重而叫不通。

不够灵活,一旦电路建立,不管电路是否是最完美的,通信的所有数据都将使用电路所形成的路径。

电路对于所有的通信都一视同仁。每个请求都被赋予到任何可用的线路上,没有优先级别。

  1.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是通过通信子网上的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传输数据,它不需要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报文交换中传输数据的逻辑单元称为报文,其长度一般不受限制,可随数据不同而改变。

实现报文交换的结点通常是一台计算机,它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来缓存所接收的报文。

一般它将接收报文站点的地址附加于报文一起发出,每个中间结点接收报文后暂存报文,然后根据其中的地址选择线路再把它传到下一个结点,直至到达目的站点。

一个报文在每个结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的全部位码所需要时间、等待时间,以及传到下一个结点的排队延迟时间。

    • 为了准确的实现转发报文,一份报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报头或标题,包括发信站地址,终点收信地址和其他辅助控制信息等;

报文正文,即数据部分;

报尾,表示报文的结束。

报文交换的特征是交换机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具有如下优点:

线路效率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报文可以用分时方式共享一条节点到节点的通道。

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网络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时存储这个报文。

在线路交换网上,当通讯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上却仍然可以接收报文,只是传送延迟会增加。

10、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重点)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方式也称包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实现通信资源共享,采用的是统计时分复用(STDM)技术。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11、分组交换的优点

向用户提供了不同速率的、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规程的数据终端之间的通信,很灵活。

信息的传输时延很小。

实现线路的动态统计时分复用,线路利用率很高。

可靠性高。由于采取了错误检测措施,故可保证非常高的可靠性。

经济性好。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带给用户的优点则是费用低。

12、分组交换的缺点

由于网络附加的传输信息很多,对于长报文的通信传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很复杂。

根据通信子网的不同内部机制,分组交换子网又可分为:

(1)面向连接(Connect-Oriented)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交换与电路交换相类似,数据传输是面向连接的,在数据传输时必须预先建立一个连接,但这种连接是基于共享线路的,而不像电路交换中的连接需要独占线路。之所以被称为虚电路,是因为它所建立的电路不是独占的,而是共享的。

(2)无连接(Connectless)

不建立连接,数据报(Datagram,即分组)带有目标站点地址,在传输过程中需要为之单独寻址。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足够的地址信息。

13、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快速分组交换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简化通信协议来减少中间节点对分组的处理,发展高速的分组交换机,以获得高的分组吞吐量和小的分组传输时延,适应高速传输的需要。

分类:帧中继(FRAME RELAY)技术;异步传输技术(ATM)

14、帧中继采用独立于用户数据信道的呼叫控制规程,可以实现在链路层的逻辑链路复用和连接,因此,它可以完全不用网络层,在帧级(链路层)实现复用传送,故称为帧中继。

    • 工作在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不提供差错检查,也不需要响应。
    • 大大简化了节点交换机之间的协议,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效率。
    • 帧中继的帧长是可变的,可按需要分配带宽,帧中继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64Kbps~45Mbps,适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5、异步传输技术(ATM)

  •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2.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其中,异步传输技术(ATM)是B-ISDN的核心内容。

(1)同步传输技术(STM)

以周期性重复出现的时隙作为载体,在收、发之间建立一条传输速率固定的信息通路,在传输过程中,通路独占。

(2)异步传输技术(ATM)

以分组传送模式为基础并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高速化的优点发展而来,动态的按需分配信道。

特点:

以虚电路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所有通信沿着同一条路径传输,同时保持他们的原始顺序到达目的地。

免除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大大简化了网络控制。

采用了长度较小的固定长度的信元,由5个字节首部和48个字节的信息字组成,对实时通信很有利。

四、数据网

1、数据通信网的分类----按服务范围分类

  •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1. 广域网的服务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有时也称为远程网。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1. 局域网的直径通常不超过数千米。对LAN来说,一幢楼内传输媒介可选双绞线、同轴电缆,建筑群之间可选光纤。
  •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1. 城域网的地理范围比局域网大,可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有时又称都市网。对MAN来说,光纤是最好的传输媒介,可以满足MAN高速率、长距离的要求。

1、数据通信网的分类----按交换方式分类

按交换方式分类,可以:

        • 有电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 分组交换网(又称X.25网)
        • 帧中继网
        • 异步传送模式ATM等。

局域网: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四种:总线网、环型网、星型网、树型网。

  • 总线网中,各站直接连在总线上,一般可以使用两种协议,一种是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另一种是令牌传递总线协议。
  • 环型网中最典型的是令牌环。
  • 星型网采用的是集中控制,由于集线器(HUB)和双绞线大量应用于局域网,使得星型网以及多级星型网络获得了广泛使用。
  • 树型网只是总线网的变形,可以说是总线网的一种扩展。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802委员会首先制订出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即著名的IEEE 802参考模型,许多IEEE 802标准已成为ISO国际标准。802标准只有最低的两个层次,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在802参考模型中还包括对传输媒体和拓扑结构的说明,这部分内容对于局域网来说特别重要,但按OSI的观点,这部分内容不在OSI的环境中。
  • 常见的局域网有:总线网;令牌环网
  • 注: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总线网。

802.3总线局域网

  • 又称为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基带总线局域网。
  •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广播式的网络,站点发送数据采用监听的方式,即发送前先监听网上有无其它站点在发送数据,若介质是空闲的,则该站可以发送数据;若介质是忙的,则该站以某种方法延迟一段时间以后再传输。
  • 在此过程中要检测有无冲突,如果检测到冲突,该站立刻停止发送,并发出一个短暂的阻塞信号,按规定等待一段时间再启动监听过程。

802.5令牌环网

  • 在令牌环网中,所有的站点通过连接器连成一个环型,它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在环上专门有一个唯一的特殊的帧称为令牌帧,长度为3字节,其中有相应的比特指示该帧是空令牌还是忙令牌。

4、X.25协议

习惯于把分组交换网简称X.25网。

  • 数据通信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来构成分组交换网
  •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为分组交换网制定了一系列通信协议,世界上绝大多数分组交换网都用这些标准。
  • 其中最著名的标准是X.25协议,它在推动分组交换网的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X.25协议是作为公用数据网的用户-网络接口协议提出的,它的全称是公用数据网络中通过专用电路连接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1. 这里的DTE是用户设备,即分组型数据终端设备(执行X.25通信规程的终端)。
      2. DCE实际是指DTE所连接的网络分组交换机(PS)。

X.25协议将数据网的通信功能划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层次,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

  • 其中每一层的通信实体只利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而不管下一层如何实现。
  • 每一层接收到上一层的信息后,加上控制信息(如分组头、幀头),最后形成在物理媒体上传送的比特流。

数字数据网(DDN)

  • 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
  • 它的传输媒介有光缆、数字微波、卫星信道以及用户端可用的普通电缆和双绞线。
  • 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DDN的优点

      1. DDN是同步数据传输网,不具备交换功能。但可根据与用户所订协议,定时接通所需路由(这便是半永久性连接概念)。
      2. 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
  • 由于DDN采用了同步转移模式的数字时分复用技术。目前DDN可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为155Mbit/s,平均时延≤450us。
      1. DDN为全透明网。
  • DDN是任何规程都可以支持,不受约束的全透明网,可支持网络层以及其上的任何协议,从而可满足数据、图像、声音等多种业务的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