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一天

那年深秋,乡里组织秋粮征购集中活动,将脱产干部分成六个组(五个还是六个?记不清了)下到各管理区和村,要求摸清底子,重点突破,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秋粮征购任务。

我有幸被抽调参加了那次活动,被分在第一组,好像共六、七人的样子,由经委的薛主任带队,负责后峪的一个管理区,是最偏远、路最难走的管理区,山路骑不了自行车,只能步行。

因为下午四点前各组要赶回乡里汇报情况,所以早饭后薛主任就把本组的人召集起来,把任务讲清楚,让每个人带上一份食堂准备的馒头和咸菜块,就出发了。

我的那份馒头装在包里,鼓鼓囊囊的,走路不得劲,所以我一路走一路吃,不知不觉间四个馒头就下肚了。轻装上阵,很是轻松。 

我在心里是把那次活动看做是出去游玩的。一想到要爬山,要过河, 要“寄情于山水之间”,心里就有点小兴奋。

出乡政府大门向左转,几百米后趟过一条河,接下去就是陡峭的山路。一行人上得坡去,已是满头大汗,又前行三四里,到了第一个村(村名忘了,印象当中是个自然条件很差的村子)。但这个村班子硬,完成秋粮征购任务不会有问题,所以见了两委班子,薛主任把任务交代明白,又强调几句之后,大家继续前行。

一路走着,薛主任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刚刚这个村的。很多年以前的一天,村里一户人家飞来一只知了,落在门框上吱吱地叫着,村里的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东西,觉得好奇,好玩,便一齐跑到近前察看。知了受惊,飞走了,这家的孩子就大哭起来,埋怨其他小伙伴把“宝贝”吓跑了。孩子娘哄孩子:“好孩子不哭啊不哭,一会儿它还会飞回来的。”孩子不信,娘就给孩子说:“咱村里一棵树都没有,等它飞累了,不落门框落哪里?”

我想,这故事是说这里的贫瘠,条件恶劣,未必真有其事。我们去的时候,看到村里还是有不少树木的。

不得不说,大山里的景色确实很美。那淙淙流淌的小河清澈见底,有水草在招摇,有鱼儿在游泳,还有晃动的云影、山影、树影,成群飞过的鸟儿也在水里投下一闪即逝的影子。山上那一树一树的柿子,像一个个红彤彤的的小灯笼,也像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挂在树上。时令已是秋末初冬,那满坡的马尾松却愈加翠绿、苍劲。也许是夜里刚下过雨的缘故,大山里的空气无一丁点杂质,湿润润地。阵阵风儿轻抚着脸庞,那种舒爽的感觉是别的地方体验不到的。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但所过之处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早已没有了山水原本的宁谧、安详。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这里山水的质朴大方、不加任何雕饰,喜欢这种纯粹的原生态。

等把所有的村子跑完,已是下午两点半。在一个山崖的避风处,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吃午饭。我的馒头早上就吃完了,虽然肚子饿的不行,但也没办法,就准备到山上走走,说不定能寻到点野果什么的。老马的家是本地的,平日里乐于帮助别人,这时他拉住我,把一个馒头一块咸菜塞到我手里,说声“吃吧,我吃不了那么多”,自己也蹲在地上吃起来。薛主任和另外两人也把自己的饭拿出来一些给我。吃着大家凑给我的馒头和咸菜,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山路难行,像我这样平时很少爬山的,走起山路来脚下总是磕磕绊绊。吃完饭往乡里赶的时候,突然感觉脚拇指有点疼,低头一看,有血从布鞋里渗出,暗红色一大片。薛主任说,从平原过来的人都是这样,走路抬不起脚,老往石头上磕。他还说,山里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得出来,因为他们每天爬山,走路时两只脚抬的老高,等走在平地上,仍然把脚抬得高高的,所以凭这一点便能断定他是从大山里来的。

一路上薛主任不断说笑话,讲故事,他的幽默风趣为大家减轻了疲劳,加快了行军速度,也带来一路欢声笑语。

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村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催要粮款,是硬任务。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催粮催款,结扎引产。后半句是指计划生育。2006年农业税取消,亿万农民受益,后来还享受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催粮催款成为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山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