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第一年,就这样跌跌撞撞走到了末尾

高中的第一年,就这样跌跌撞撞走到了末尾,伴随着新鲜、迷茫、焦虑、还有苦痛。

上学期,平稳度过衔接期,对高中的学习开始逐渐适应,期中考试考的还不错,但到了期末又稍有退步;下学期,本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但谁曾想到,百年不遇的疫情来了……这时候,对于基本能够自律的孩子来说,疫情在家学习,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对儿子这样缺乏动力和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就是百年不遇的玩乐机会啊!大半年都没有上学,儿子完全陷入放羊状态,学习规律被彻底打乱。

可想而知,这样的状态,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期末考试理所当然地没考好。而高一学期末的分班,要根据三次大考的成绩排名,来选拔进入创新班的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儿子一直觉得,不就进个创新班吗,完全没有问题。我也觉得创新班100个名额,应该很稳当,不至于连前100都进不去。结果却是,过于乐观自大,就会被现实打脸。儿子从第一次大考的32名,经过了一个疫情,成绩每况愈下,掉到了最后一次的132名。进创新班已无望。

郁闷、遗憾、气愤、失望,一系列的情绪此起彼伏,但是能做的只有,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要去接纳,找任何理由和借口都不是明智之举,必须要认清“实力就是不够”这样一个现实。

对儿子来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真的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紧迫性,没有紧迫感,就必然没有足够的驱动力,即使有那个能力,也会白白浪费掉。

我真的很佩服那些自律自觉的孩子,有强大的内心驱动力进取心:我就是要学好,就是要考第一,就是要如何如何。我只知道我的孩子,就是个自我满足的、没啥进取心的娃。

激发内驱力这事,是一门玄学。有强烈内驱力的孩子,要么是孩子天生的,要么是生活条件所迫,要么就是生活有重大变故导致的。普通的娃哪有啥内驱、自律?就算是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自律和内驱呢,追求安逸是人的天性。没有点诱因,没有点特殊的动力驱使,怎么可能激发出强烈的自律?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家境条件好一些的孩子,不如家境差的孩子学习动力更足?因为家境差的孩子希望通过学习改变人生;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点滴进步的孩子,会比一直没有感受到自信的孩子更有进取心?因为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有人说,普通班的孩子,一样可以逆袭。但是逆袭两个字,太沉重。孩子的学习状态就像天气一样,瞬息万变。谁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安安稳稳到最后?听到了太多临场发挥失败的例子,如果能在最后一考发挥出平时的正常水平,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一旦发挥失常,就是一败涂地。谁能有那个十足的把握?又谈何逆袭?

其实,我希望儿子能想到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另外一个角度:生活中经历一些小挫折,会激发一些小警醒。他也许由此会认识到,将来的日子绝不是他想象中的一马平川,轻轻松松玩着玩着就把什么都搞定了。凭借那点小聪明,真的不足以驾驭一个庞大的工程。梦想不是简简单单一蹴而就的事情,人总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些什么。

这样的小挫折,有的人会把它当做一种磨练,越发鼓舞精神,有的人会当作一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全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中的第一年,就这样跌跌撞撞走到了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