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n-gram及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语言模型定义了自然语言中标记序列的概率分布,简单的说就是定义了任何一个句子可能出现的概率,比如“小明吃了个苹果”每100个句子中就会出现1次,那它的概率就是, 而"苹果吃了个小明"这个句子从古至今从来就不会有,那么就可以认为它的概率是.

一般的,假设一个句子有一连串的词组成,那么我们要怎么计算它在语言模型中的概率 呢?

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我们构建一个巨大无比的语料库,把全人类从古至今讲过的话都放在里面,然后通过统计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就可以了,但是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语料库。

就算是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库,在其中的句子的概率相对来说还好算,只要频率除以总数就可以了,但是没有在这个库中的句子就会都变成0,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库里,“小明吃了个苹果”概率0.01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明吃了个橘子”这句话并不在库里,那它的概率就应该为0吗?根据我们的直觉,“小明吃了个橘子”这个句子也是一个正常人类表达的句子,它不应该为0。

既然句子不行,那要不我们试试更细粒度的词汇,词汇在一个比较大的语料库中总归基本都是有出现的吧,于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条件概率:

观察上面的公式,前面的 还算比较好算,但是越后面...越没法算了....

这该如何是好?

n-gram语言模型

于是有人就想出了 n-gram语言模型,它是最早成功的基于固定长度序列的标记模型。

它的思想来源于马尔可夫假设,它假设任意一个词 出现的概率只和它前面的 个词有关,而不是跟前面的所有词都有关,这样一来,前面的条件概率就变得简单了:

特别的,当n=1时称为一元语法(unigram),n=2时称为二元语法(bigram),n=3时称为三元语法(trigram),其中,三元语法是用的比较多的。显然,要训练n-gram语言模型是简单的,因为它的最大似然估计可以通过简单的统计每个可能的n-gram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来获得。

通常我们同时训练n-gram模型和n-1 gram模型,这使得下面的式子可以简单的通过查找两个存储的概率来计算:

举个例子,我们演示一下三元模型是如何计算句子“苹果 吃了 个 小明”的概率的,套用上面的公式:
P(苹果,吃了,个,小明)=P_3(小明|苹果,吃了,个)P_3(苹果,吃了,个) \\ = \frac{P_3(吃了,个,小明)}{P_2(吃了,个)}P_3(苹果,吃了,个)
显然,n-gram模型的最大似然有一个基本限制,就是有可能在语料库中的统计数据可能是,这将导致两种灾难性的后果。当时,分母为0无法产生有意义输出,而当 时,测试样本的对数似然为 ,主要有两种方式来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

  • 一种平滑方式是基于所有可能的下一符号值添加非零的概率质量
  • 另一种回退方法就是高阶和低阶混合模型,就是高阶为0取低阶

n-gram模型特别容易引起维数灾难,因为存在可能的n-gram,而通常很大,即使有大量训练数据和适当的,大多数的n-gram也不会在训练集中出现。另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模型词与词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无法体现不同语义词汇之间的不同。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NNLM)

NNLM是一类用来克服位数灾难的语言模型,它使用词的分布式表示来对自然语言序列建模,其中词的分布式表示其实就是众所周知的词向量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NNLM的网络结构。

它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前馈网络,就是用一个句子词序列 来预测下1个词(就记为 吧),因此它的输入是 , 标签是 ,模型训练的目的就是预测接近分布的 ,因为输出层用的softmax激活,因此也可以理解成是输出 的概率分布。

下面,通过这个图,来看一下输入是怎么一步步到输出的。

是one-hot形式表示的词汇向量,它的维度等于总的词汇数。比如语料库只有4个词"小明","吃了", “个”,"苹果",那它们的one-hot向量就可以是4维向量:

总之就是词库有多少个不同的词,就有几维,一般的词库而言可能会有几万维,然后每个次分别在自己的索引为为1,其余为0。

而look-up的作用就是要将one-hot的大维向量映射到一个分布式表示的相对低维的向量上,各自共享一个参数相同的全连接网络,通常会由200个左右的神经元,这里我们假设是个,也就是从 维映射到维:

这样的映射过程有-1个,把拼接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 维的向量,然后继续往前传播,传到一个全连接的隐层,有h个神经元,并通过 激活,得到一个h维的向量:

之后就是输出层了,输出的虽然是一个和输入一样的|V|维向量,但是这个输出层的连接比较特殊,并不是普通的全连接,它和隐藏层的输入和输出都有关系, 就是词库中所有词的概率分布,然后用它和真实分布计算交叉熵就是损失函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n-gram及神经网络语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