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结构性短缺现状的简要分析

今天过节,难得休息休息,发文章习惯了,今天虽然不是交易日,但是也搞了个以前写的东西,发到这个平台上,和大家分享,不是这行的从业者,写的离谱,请多指正。最后五一节是劳动者的节日,祝大家节日愉快!

首先,从底层逻辑来讲,先分享一下供需关系和价格是怎么来的这两方面的底层逻辑,再来分析一下产业周期运转的特性。

第一,供需供需,有供应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供应,两者是相依相生的,种田的人,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勤恳善耕的个体总会收获颇丰,而自己存一部分口粮、一部分种子,剩余的有几种可能,有可能用来酿酒,有可能用来交换其他生活物品,有可能拿来卖掉。咱们先说卖掉的这种情况,耕种手段和工具的进化,一辈一辈父子相授的种田经验,会使买卖粮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样就形成了粮食市场,就有了生意、贸易、物流、钱庄、饭店、酒馆、客栈、戏楼、批发种子农药的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然后在此之上就有了国家、政府、工商、税务、军队、警察等等行政机构。其实第一、第二两种情况也会衍生出市场和后面的一切,比如富裕粮食酿酒一样有剩余粮食特别多,剩下的情况,一样会形成烟酒贸易市场;交换物品的情况多了,就会衍生出物资贸易市场,一样会有物流、餐饮、住宿、娱乐的需求,一样会有后面出现的监管行政部门来维持秩序。

好了,下面具体来谈供需本身,供应和需求,就像风调雨顺和旱涝蝗灾对粮食收成的变化一样,供需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如果进一步来分析,假设供应方面初始产量是固定的,比如镇子上有一家档口,每天固定能磨三百斤豆腐,假如他的豆腐口味可以达到有口皆碑的程度,那么肯定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很自然的,在这种行情下,适当的提价,出价更高的买家得到比其他摊档品质优秀的豆腐,这个现象会是比较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但是,一般就怕说但是,很复杂,比第一种情况要多敲一些字,如果无人问津的话,那么头脑清晰的豆腐档老板会有两种策略:1.降低豆腐产量来维持单位利润,减少总营收。这个策略是很不错的,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因身体出现问题而被迫求医问药的概率,又保持了利润率,这时加以工艺流程或者配方上的调整和改进,我相信头脑清晰的老板一定可以做到这点,在不改变利润率的前提下,总营收上面的变化可以起到维持和改善生产经营状态的功能,缺点是难以稳定现金流量,从而因为资金运转出现问题,给生意带来风险。2.可以通过适当调价,来使生产节奏不变的情况下,畅通销路。这个优点也是多多,比如不会因为降低采购而增加原材料采购成本;不会产生第一种策略下,由于品质改善不了或者产销量持续下降带来的恶性循环;可以增加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出现更多潜在客户;这个方法再延伸一下,就出现了限时折扣、满减、第二件半价、充卡等等花式手段。缺点是单位利润下降,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下降,如果有大老板来收购股权或者合作新店,估值就会降低。

说过供应,那么我想需求方面不用说的很细,道理相通,初始的需求是固定的,也就是客户群体量固定,那么供应的多少取决于利润,豆腐档和产量会有高低变化,价格也会变动,然后随着镇子的发展,人口迁入和迁出也会带来需求改变,进而对供应造成影响,总结一下,供需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改变因素,会使“供”与“需”中的某一方更加强势,从而去影响另一方,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价格是怎么来的?

前面供需说的比较啰嗦,是为了后面简单,好把芯片问题讲清楚(芯片?哦,原来这篇文章是在讨论芯片产业,抱歉),但是前面部分占了太多篇幅,也花了我很多的时间,篇幅有限,时间有限,简单说,价格就是由供需决定的,是通过每一次的成交贡献的,是用钱买出来的,他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连结,价值有好几个组成部分,这里只单讨论生产价值,在这篇文章里,价值对应的是供应方的利益,价格在这篇文章里,代表着需求,就是消费者愿意付出的金钱。这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三,产业周期,这个来讲,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大的规律周期,分为四部:成长期—繁荣期—平衡期—衰退期。现在处于芯片行业的繁荣期,也就是拼命抬价你即便出三倍的价钱也买不到货的情况,芯片及半导体材料这个行业及其特殊,我大致将他分成难易两个级别,只是指的工艺流程上面的难易,其他方面都一样:设计研发的积累以十年为单位,这还只是说过时或现成的技术,不包括赶超和创新;投资一间工厂,预算动辄以百亿美元计算,这还是在全部设备都有人愿意卖给你的情况下,有了百亿美元买不到也不行;然后还要有成规模的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请注意只是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并不是说的科研团队,这里面有知识有技术还好说,这个成规模的“有经验工人”,这简直是个悖论;然后就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和科研进度与生产调配上面的安排,这是我认为最难的地方,看似简单的每一个决策,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前面几个条件全部具备的历史悠久的大企业,全部都是倒在了这上面,最新制程工艺,英特尔已经凉透了,不出两年,三星也可能是一个结果,通俗的说,投入巨额资金形成的生产力,生产过程短了、产量少了赔钱,而如果财迷,多生产半年,新制程的产品将得不到足够的试产和修正,将在下一代的产品上被淘汰,这个战略选择上的难度,是不是比“有经验工人”更加难得呢?正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是外行,也可能不是我认为这样的,但是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总结一下,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个事呢,就好像种果树和种人参的区别,果树四五年成材,人参要十五年以上,而且能不能长成还是埋在地里,要比较接近十五年才能知道,果树基本上头脑正常的人,按照栽培技术种植一般都能结果,而人参首先没有教材,其次能活到十五年成材的条件极其苛刻,成活率还不到5%,而且最基础的适宜人参生长的地理条件内的合适的山坡就那么几个,早就被人圈化好了,你有钱有技术都找不到地方。咱们回到芯片行业,拷问一下,你有100亿美元你会干吗?这还只是起跳价格,能干成的概率极低,有兴趣挑战一下么?这么一个涉及面窄、高精尖、脆弱、复杂的产业,真的比较特殊。

所以,说了这么多,结论只有几句话,基于以上这么多因素,扩产很难,产量就这么大,通货膨胀造成的产业大繁荣促进了一切商品的需求,这是顺周期的繁荣阶段,疫情促进了数码电子娱乐上的需求(手机、平板、Switch等),疫情防控带动了安全出行和物流运输的发达(私家车、货车),这两方面是上文难易两个级别品类的主要投向,然后还有市场心态的刺激,从2020年底开始的芯片供应荒,大家又都知道供应不会增加,每个月都追单吗,有实力的大客户都两三倍的追单(如大众、丰田、通用、福特、苹果、华为、小米这些需求量极大的客户),更加扭曲了供应上的扭曲,其中最特殊的是苹果和三星,苹果是因为战略关系的缘故,只考虑自己需要多少,而从不关心排产方面,三星呢,是自产自销,芯片和半导体生产出来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有富裕再卖,现在基本没有多余可以出售的产品,就算有,也是自己悄悄攒着,明天谁都不好说。

上面这一段呢,又引出来了一个产业结构上面的问题,这种托拉斯或者卡特尔巨头们,上下游谁都不敢得罪的,在短缺时期,会得到或明或暗的“照顾”,马太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次短缺事件持续影响之后,大概要到2021Q4或者2022Q1才可以得到缓解,届时一定会出现大批倒闭或兼并现象,产业格局会发生一轮洗牌。

投资本身不是需求,最终市场需求(消费)才是真正的需求,投资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而需要的一个必要成本。

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交流之用。任何情况下,分析内容都不能当作售买本文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报告是针对期货组成员所提供的逻辑参考,所以不得转给其它人员。尽管我相信报告中涉及的资料数据及资料数据其来源的可靠性,但我不保证它们会绝对正确,也不承担据此操作而导致的一切损失。另外,非经允许,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球芯片结构性短缺现状的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