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皖南行之徽派建筑篇(九)牌坊

    牌坊,又叫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广泛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用于宫殿、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及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楼从形式上分,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如图一二;另一类“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图三五。

  牌楼从结构上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木牌楼,这类牌楼数量最多。 

  第二类是石牌楼。这类牌楼以景园、街道、陵墓前为多,下图都是石牌楼。

  还有彩牌楼,铜制牌楼,水泥牌楼和琉璃牌楼,数量不多。

  牌坊就建造意图,可分为四类:

    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图二,许国石坊。许国是三朝元老,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二是贞节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如图五,位于歙县城南,1905年建造,样式简陋,做工粗糙,这是古徽州地区最后一块贞节牌坊。虽已破败不堪,但依稀可见上面镌刻着古徽州一府六县,共计65078个孝贞节烈女的名字。这是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多少可怜的女人惨死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中!

    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

  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牌坊从内容上可分为忠、孝、节、义坊。如图四,棠樾古牌坊群七座(图四),无论前后,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

  封建礼制下,等级观念鲜明,即使用于表彰的牌坊,也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主要有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御制

御制是牌坊的最高等级,皇帝下旨,国库出钱建造,数量非常有限,寥若星辰。棠樾古牌坊7座中,只有“慈孝里坊”是这一级别的。

  第二等级:恩荣

  恩荣是取皇恩浩荡,荣及乡里之意。是由皇帝主动下旨表彰有功劳的臣民,但需自筹资金,数量也非常有限。徽州现存最大的许国石坊(图二),就是一座“恩荣”牌坊。

  第三级别:圣旨

  这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政府呈报本地一些乡绅贤能的突出事迹,中央政府采纳后,下旨,允许建造牌坊,由乡里自筹资金。

  第四级别,敕造

  这是牌坊的最低等级,也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政府申报,皇上口头允诺,准许建造,资金自筹。

  据说,古徽州一府六县,原有1000多座古牌坊,经过千百年来的风雨侵湿,战乱损毁, 传统的徽州区域现存牌坊136座:屯溪区3座(2座租借迁入),徽州区20座,歙县76座(2座租借迁出),休宁17座,黟县1座,祁门4座,绩溪13座,婺源2座(此数据为个人统计,不具备官方色彩)。歙县被誉为“中国牌坊之乡”。

  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一皖南行之徽派建筑篇(九)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