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 当孩子不遵守规则

在教育的领域中,我有一个信念: 教师与父母不能畏惧孩子,若是大人深怕自己的言行触怒或得罪孩子,教育将很难健康发展。一旦大人有了畏惧孩子的心态,就不要妄想孩子能朝正向的目标迈进。

质疑校规,怎么办?一一我们的教育系统逐渐走向多元思维,鼓励打破套装模式的灌输。但面对孩子在各方面的多元思维。若不是维持标准答案,便是以简化的方式应付,这是当今教育最遗憾之处。因为我们成长的年代,哪里容许质疑规则?无论规则多么无力,我们都被教导要遵守。

洋葱质疑校规"为何不能穿超短袜",询问听众该如何应对?

校规是行政法中的"特别命令",行政机关为维持其内部秩序,对具有该关系之特定人,所为公权利之一般抽象规定。而教师又是校规执行一部分,我若是教师,应该要执行校规。世界各地的法律都不一样,比如台湾师大麻为毒品,但在荷兰拥有或吸食大麻,却是法律允许的。而在马来西亚吸食大麻,可能要被处以鞭刑甚至极刑。一个人总不会在马来西亚西师大马被处以鞭刑却大声福海法律不公平吧?

但是当一位身在其中的学生觉得校规无力。寻求各种途径改变校规,比如循程序上诉,张贴大字报,申请公听会、集结学生意见向校方表达等,都是可以被思考的途径。不过你选择了就要为此负责任一一大家所熟知的印度圣哲甘地,号召印度群众的不合作运动,除了需要勇气之外,还有真实与负责。甘地告诉印度人民某条法律违反正义,因此号召大家不要遵守那条法律必要,大家在同一天,同一时刻主动向当地警局自首,因此有一个晚上竟然有多大10万人去自首。全国监狱都爆满了,这就是一种承担。即使一般学校中权威我认为大人的某种角度上。也可以很开放的态度或孩子对谈,并且执行校规。当大人内在解放了,就不会为了琐碎的事和孩子生气,思维也会变得比较开阔。有助于帮助孩子理清问题并且为行为负责。而不是只落入情绪的漩涡打转。

可不可以对孩子有要求?一一当然可以有要求,但需注意的是家里的规则越少越好,否则就像军队啦,一点儿都没有家的温暖,父母也千万别让自己当员警,总是在抓小偷,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偷上楼看孩子有没有使用电脑。询问他读了多少时间的书,偷偷检查书包。一旦亲子关系变成员警抓小偷,绝对养不出健康有教养的孩子。(翁仔的泰锅事件176页)

面对孩子的承诺,们通常抱着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并且心里预想他们会违反承诺,如此一来,当孩子再次把。再次犯错,我便不会祖上与愤怒能更宽怀面对世界。

教育就是要使人具备一种能力,可以听到任何话都不动怒或丧失自信。这是教育的底蕴,也是我们期望叫到出来的孩子形象之一。无论孩子们是有意违反规则还是无心的习惯性使然。当大人以规则回馈孩子时,语气与态度是关键,如是大人心态僵化,认为孩子的行事规则非黑即白,那就缺少智慧来调和对立的观点,事情往往发展成冲突或惯性,教育很难发挥功能。换句话说,大人如果拥有宽大自由的心灵去面对孩子的问题。问题大半能迎刃而解,然而这里所谓的宽大于自由,并非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大人内在的解放。重新去审视自己的情绪的更远,自己所受教育的经验。一旦大人内在解放了大人的语气与态度就会和缓坚定,拥有更大的空间让孩子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8月18日 当孩子不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