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孩子的品格》有感

上班路上刷到了《孩子的品格》这本书,仔细听下来,有些感触,关于“情绪调节”、“抗逆力”以及“自控力”。

这本书的作者是彭凯平老师。彭老师之前写过一本《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我听了2遍。这次听完《孩子的品格》准备再回去听一听《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情绪调节

彭老师讲到,孩子在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和情商教育,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这个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提出的概念结合彭老师的观点,给了我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从小给孩子找绘本读绘本的时候就有很多情商教育类型的书籍,很少真的放在心上,就当一本普通的绘本读了。当哥哥进入小学阶段,而作为父母的我有了苦恼和困惑之时再接收到这样一个概念和观点,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当情绪来的时候,深呼吸、抚摸身体、闻香、写作、听歌等等都是好的情绪调节的方法,适合孩子,我觉得更适合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也更需要了解并使用这样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要怎么样去帮助孩子调解她们的情绪呢?首先要做的就是缓解情绪。你脑海中有没有一些这样熟悉的场景:孩子在撒泼打滚,父母在旁边要么就是呼之欲出的发火,要么就是一直数落或者批评,或者干脆开骂。是不是很少看到蹲下来,去安慰或者想办法缓解孩子情绪的父母。其实在小孩情绪发作的时候如果惩罚他或者责骂他,只会使他的情绪变得更加极端,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待孩子情绪缓解之后我们可以积极地开导他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看书、听歌、跑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另外过早的给有情绪的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焦虑。他会觉得,父母可能在说我不对,但是到底哪儿不对,我也不知道。这样对小孩的情绪控制不会有任何意义。这就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不管你说多少遍,强调多少次,孩子永远做不到,而你一直在抓狂。因为她真的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她能感受到你的负面情绪。

抗逆力

现在的父母也常常在问:我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彭老师有说到可以让孩子适度的经历挫折、挑战、打击和失望。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有说到一个例子,特别生动。他说就向我们锻炼自己的肌肉一样,尝试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我能举起多重的哑铃,二十公斤?三十公斤?还是更重或者更轻?只有试试才知道。所以鼓励孩子尝试是训练抗逆力的第一步。如何尝试?就需要父母有一个开放的态度和沟通的习惯,不行就从容易点的开始,而不是跟孩子说,你可以的,一定可以的。或者说你看别人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挫折情境不应该由父母来给孩子设定,而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探索,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尝试,并在过程中保持不断的沟通、交流和讨论。以孩子为中心和出发点,让他的抗逆力在自己的探索下不断进化,而不是父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达到的程度。

彭老师还有提到世界抗逆力研究中心提出的培养孩子抗逆力的三个步骤,即培养孩子的“我有”、“我是”和“我能”的意识。

“我有”:“我有支持”“我有爱护”“我有帮助”“我有信任”,我生活在一个爱的环境里。

“我是”: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优势。比如“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有哪些爱好是特别有意义的”。

“我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我期许。

樊登老师说了一个例子,就是好多父母拿弹钢琴或者是学奥数来考验孩子,孩子每天看上去很有毅力的练到十一二点,父母要求你这么做,陪着你这么做,孩子不做不行,但是孩子心中实际上没有任何“我有”“我是”“我能”的想法。人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在积极的状态下才有更高的抗逆力,所以应该在心情好的时候给挑战。这其实就是大家一直说的内驱力。多巴胺是产生内驱力的特别重要的神经化学递质,在孩子成功时或者做成一件事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欣赏他的成功,让他多分泌多巴胺,而不是马上给他提更多的要求。

自控力

 从脑科学的角度,当外部压力过大的时候,孩子大脑皮层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他的杏仁核在起作用,这时候他的自控力就容易减弱。杏仁核是我们加工负面情绪的中心,所以希望通过施加更大压力来实现孩子的自控力的方法是南辕北辙的做法。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自控力是不会得到提升的。但是当我们开心、积极、快乐的时候,自控能力是可以上升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比如让他做开心的事,听音乐、唱歌、跳舞、休息、吃饭,所有这些你想象不到的事,都可能提高他的自控力。另外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适当让孩子慢慢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他不断的适应以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成功是成功之母”,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坚信的。让我们学会用记录成长日记的方式积累孩子成功的经验,给他找一个学习上的榜样,同时身为父母,作出一些积极的行为。帮助孩子用成功找寻成功,用成功激发自我效能和内驱力,提高抗逆力和自控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孩子的品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