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宏观金融时事分析丨2019年是经济周期的拐点吗?

大多数人感到“艰难”的2018年过去了,2019年到底会是什么状况,经济基本面会好吗?我们的资产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到底应该怎么配置?这些问题都特别地具体,而且戳心。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要求你必须对2019年作出一个方向性的判断,对经济周期进行一些预判和分析的逻辑。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对身边的宏观大势进行判断,才能给自己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提供一点决策信息呢?

今天,通过两点来讲这个问题:

第一个,决定经济周期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根据这个逻辑,我们应该如何分析2019年的宏观形势,确定这一年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

一、经济周期的背后逻辑:信贷周期与宏观政策

每个国家,在每个阶段的规律都会有很大差异。但是,综合来看,资本或者说资金主导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里边,经济周期和资金的借贷周期(平时我们也叫信贷周期)中,存在着一个很强的内生关系。也就是说,信贷金融周期会决定经济周期。所以,想要搞清楚经济周期,我们是可以从信贷周期入手的。

好,那信贷周期要怎么看呢?这里边的逻辑并不复杂。

你想一下就明白了,工业社会是依靠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而规模化生产,就必然要求大规模资金的投入。这种情况下,光依靠个体的自有资金,原始积累就不够。所以,必须依靠大规模的资金借贷市场。换句话说,信贷的规模会决定社会生产的规模。

那信贷规模又是怎么确定呢?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靠“预期”。

如果咱们大家都觉得现在经济状态比较好,多生产能赚更多的利润,那企业就想干什么呢?企业就一定想去借钱,扩大再生产。而银行同时也会愿意贷款给企业,因为觉得既安全回报率又高。

这样,一方面想借,一方面想贷,一拍即合。信贷的规模迅速往上跑,生产也起来了,然后消费跟着也起来了,整个社会就进入了经济繁荣的阶段。

然后,“预期”就变得越来越乐观,对不对?开始有了更多加杠杆的行为,希望能够利用杠杆将经济繁荣的成果加倍套利。

所以,随着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就会往上跑,而杠杆率的升高就意味着风险在加大。随着风险加大,这个时候,社会的预期又会逐渐发生改变,开始从乐观转向悲观。

那么,这么一来,由乐观预期所支撑的高杠杆,就顶不住了,银行开始急着抽贷(将资金回笼保证资金安全),企业会忙着收缩生产,整个经济就转入萧条,甚至衰退。

你看,这就是一个在资本驱动的经济体中,信贷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标准的动态交互。但这里你发现没有?咱们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政府调控。

在现代国家的运转体系里边,政府的调控是信贷周期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政府不太能够容忍经济过冷,因为它担心会产生失业这种问题。但是,经济过热也不好,因为资产价格飙升,会把贫富差距拉大。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的波动,现代的国家和政府会进行一些“逆周期”的调节。

比如说现在经济太热了,咱们就压一压,怎么压呢?主要是两条途径。一个是提高资金价格,也就是提高利率水平,让大家借贷的热情降下去。另外一个,就是减少一点资金的数量,去控一控水。

反过来,如果现在觉得经济太冷了,咱们就反向操作,降低资金价格,提高大家借贷的热情,同时,放点水,加大资金投放的数量。

每个国家虽然在具体的举措上有很多不同,但是,思路和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货币和财政的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保证一个经济体以更稳定和健康的步子向前迈进。调节得好,就叫做成功的宏观调控。那反之,也可能造成经济的更大波动。

所以,从这里,其实你会发现现代信贷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很多人认知中,政府和市场的割裂状态不同,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政府(government)是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美国的华尔街有一句谚语,叫做Never fight against the FED(永远不要和美联储作对),这句话其实就充分说明了,即使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里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更不要说咱们中国这么一个转型的经济体了。

所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信贷规模应该是我们观察和判断经济周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在这个框架底下,我们一起来对中国2019年的宏观形势作点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