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朵儿
6 . 我的外婆
外婆祖籍铜梁,两岁被抱养到樊家,也是因为兄弟姐妹太多,家里养不活,不得已而为之。
樊家开面厂、卖杂货,抱养时候无儿无女。刚开始,樊家对她还不错,因为她小小年纪便乖巧懂事不吵不闹。
后来,樊母生了儿子,就开始虐待她了。那时她才刚5岁,就要做好多家务。稍微慢点,养母就非打即骂,动辄不给饭吃。
12岁时,实在受不了日夜操劳和无休止的虐待,跑到重庆当保姆,给人家洗衣做饭带孩子。虽然辛苦下贱,也没几个工钱,但好在能吃饱穿暖不会无缘无故挨打受骂。
18岁时,经媒人介绍跟外公成了一家。
朵儿记事起,外婆从来没有下过田地干重活。外公特别疼爱体贴她,总说地少,她身体不好,做做家务就好,哪里用得着她下地。
他们有说有笑很和谐。外婆做饭,外公就负责烧火。挑水打柴等所有重活,外公都全包了。
儿女们成了家各自安居乐业,剩下两位老人时,外公就从此不在外面过夜,他说外婆胆小,一个人在大山里害怕。
外婆体贴他来回辛苦,让他在儿女们家里住一两晚,但外公从来没歇过一夜。
7 . 妈妈的兄弟姐妹们
我大姨去年去世了,享年68岁。她嫁到高青三台庄何家,大姨伯当兵回来在杨地湾煤矿上班,一直到退休病逝,他们育有一儿一女。
二姨嫁到中峰桐梗子刘家,前年去世了,享年66岁,膝下也是一儿一女。
大舅今年61岁,他当兵回来后,安家到大舅娘的娘家镇紫街,生有一儿一女。
小姨今年59,嫁高青龙台村杨家,两儿一女。
幺舅今年51岁,已逝幺舅娘生了一儿一女,他们是同学,感情深厚。
当年他泰山大人硬是不同意女儿嫁到一穷二白的龙洞湾,他俩只好先斩后奏。
老三,也叫老六,就是我妈,1955年出生,结婚到高庙人和村。
爸妈生了朵儿和弟弟俩。
妈妈现在綦江带一对调皮的孙儿、孙女。含饴弄孙,自得其乐。
妈妈没上几年学,那时兴背诵“老三篇”,她认为学不到东西又不能帮家人干活,13岁就辍学开始挣工分。
农闲不出工时,妈妈就和大姨二姨上山挖草药、割广藤换钱补贴家用。
补充一下,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妈妈他们在世的四个姐弟都有社保。
从他们可以回城的那年,算到退休年龄,政府给他们补了工龄,真心感恩!真是太好了!
8. 年代久远的琐事、趣事
妈妈兄弟姐妹6人,趣事儿不少,在此分享一二:
妈妈5岁的那年(那时还在重庆城),小姨出生了。满月后,外婆上班,就把小姨托付给邻居老太太照顾。
大姨二姨上学。5岁的妈妈负责给奶娃小姨拿牛奶。
那时,每天早上要拿着头天的空瓶子到固定的奶点换奶,牛奶拿回来得再煮一遍。
妈妈怕外婆上班迟到,拿了空瓶子就跑,快到地方了,却“啪”一声一个跟头摔倒了,“咵”,玻璃瓶碎了。
她忐忑:坏了,换不到了,幺妹要挨饿!想了想,只好硬着头皮抄起手去排队等候。
轮到到她了,她迅速把手从兜里拿出来,往装瓶儿的箱子边一弯腰。
管理员看也没看,只是例行公事:“瓶瓶儿呢?”
她很紧张,小声说:“放里头了。”
本来个子就小,管理员也没注意她,排队的人也没多嘴多舌揭穿她。
就这样,她很顺利就把牛奶拿回去了。为了幺妹不挨饿,她这个当姐姐的也是拼了。
大舅和小姨说起童年时候,也直呼不懂事,很是后悔。
话说,当年全家还在小龙坎时,姐弟们闹着玩儿躲猫猫,不小心打烂了隔壁邻居的一筐鸡蛋,当了一回“赔匠”。
哎哟,这可给外公外婆心疼得不行,本来家里就钱就不够用,月薪少得可怜,寅吃卯粮月月光。不过,他们当了“赔匠”,竟然没有挨打。
后来一家搬到高青龙洞湾了,有次大舅和幺姨姨一起去上学,过田坎摔到了冬水田头,脏兮兮湿漉漉的不敢去学校。直接回去又怕挨骂,扭扭捏捏提心吊胆慢慢磨回去已是中午了,那天就没上学。
后来他俩不想上学时,就商量起,大舅让幺姨坐冬水田水缺,然后跑到龙洞湾大岩洞,玩耍到中午才回家。
朵儿:“你们太不懂事,经常躲学,不好好读书,就不怕挨打?”
他们摇头轻笑:“挨打?我们几个从来不晓得挨打是啥滋味儿,没遭打过,痛不?嘻嘻嘿嘿哈哈……”
哎,外公外婆真是好修养、好脾气呀,这都能忍?这都不给赏一份“笋炒肉”?朵儿受不了了!
他们得意炫耀没挨过打,讲这个事儿时,朵儿可是刚刚挨了一顿老妈的笋炒肉耶!哎哎,人跟人,没得比。
当初,外公一家落户到龙洞湾时,外婆不会打草鞋,一家大小下地都打着光脚丫。
那年的霜冻来得特别早,挖红苕时,二姨捂着冻坏的双脚,委屈得呜呜大哭。
后来逼得她们姐妹四个都学会了做布鞋。我妈妈还会绣花,绣得又快又好。
外公最爱的下酒菜就是盐蛋和嫩胡豆。缺衣少食的年代,他给胡豆取了个名:洋排骨。
挑货收工时,大多都晚上八九点了,外公偶尔会在离家不远的小馆子喝口小酒,点个盐蛋。自己象征性吃一点点,剩下大半带回家给孩儿们解馋。
9. 讲究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给我的印象就是善良、勤劳、特别讲卫生。
他们家不养鸡,说它们乱拉屎。家里泥巴地面,一尘不染。他们的衣服,永远都干干净净,外婆的白帕子也洗得白生生的。
每天早晨,他们不到六点就起床做饭。就是大冬天,也是早饭煮好了才刚蒙蒙亮。
他们每餐只吃一碗饭,外公中午和晚上最多一两小酒。他一个盐蛋挑个洞,可以下两顿酒。
外公说:“你们没饿过肚子,不知东西的可贵。” 他特别珍惜生活,总是感叹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
他们都活了八十多岁,可能跟他们讲究卫生和节制饮食等好习惯有关。
妈妈他们兄弟姐妹六个,现在早已不在龙洞湾居住。
龙洞湾的茅坪,已复垦多年了。
朵儿总想去看看,找找儿时的记忆。
外公在大舅当兵回来的那年,实在思念他的长寿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
他带着大舅,在只记得村名的情况下,凭儿时依稀的记忆,硬是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他的老大嫂。
都说长嫂如母,叔嫂相见,想来也是一番悲喜交加吧?
临去世的那年,外公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回一趟重庆,那个他从小长到大成家的地方去看看,看看重庆的变化。
也想再回长寿老家看看,看看长寿的亲人。
可惜因身体原因,始终未能成行。
外婆去世后,外公就没有怎么笑过。去世那年,外公跟我长谈了一次,说了他从小到老的事情。
那时,他已知道自己岁月无多了吧?现在一想起来,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妈妈说,从没见过外公外婆拌过嘴、吵过架,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妈妈他们兄弟姐妹六个,也很孝顺听话,从来没有遭父母打骂过。
外婆一共生了十几个子女,活下来养大的只有六个。
外公说,外婆曾经生过一对双胞胎儿子,刚满月就都夭折了。
那时候医疗条件太差,老家离卫生院又太远,小孩突发疾病时,简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外婆生养多,生活差,孩子接二连三的夭折,对她的打击很大。她心疼,时时伤心落泪,落下了一身的病痛。
幸好,外公一辈子的温暖体贴,无怨无悔,给她遮风避雨,她总算平安喜乐,一生无悔。
外公外婆,虽然幼时苦难,中年艰辛,但晚年真的幸福快乐。
相濡以沫度余生,不负如来不负卿,他们做到了。
外公的孙辈,从事教育的、经商的、厨师、工程师、工人、包工头等各个行业都有,大家的事业家庭都挺不错。
要是外公外婆依然健在,该有多好啊!
希望他们在天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