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工作法》:思维导图是能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万能钥匙吗?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职员工,但凡想在哪个方面更近一步,总是绕不开“学习”这道坎。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必然绕不过理解和记忆两大关卡。

读书的时候还能说记些知识点不在话下,等到工作几年以后,只能感到记忆力每况愈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繁杂的事务工作和生活琐事在挤压学习的空间。

真希望拥有一把能打开知识宝库层层大门的万能钥匙啊!

不胜烦恼之际,遇到了《思维导图工作法》,作者是王玉印老师,多年以来,将思维导图法融入生活,并广泛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推广工作,是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亲传弟子

对于“思维导图”,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过接触,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我也曾经自学过思维导图绘制,知道导图的基本规则,自己绘制过几张思维导图,不过主要是刚上手那会儿兴趣浓厚,在热情消退后就搁置了。

作为一本有很强实践指导性的思维导图工具书,《思维导图工作法》没有罗列太多的理论,以思维导图实例为主,结合解说来阐述要点,很多案例趣味横生,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又让我重拾起对思维导图的兴趣,且忍不住思考,它会是一把蒙尘的万能钥匙吗?

《思维导图工作法》封面


“思维导图法工作原理,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与记忆

1974年,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法”,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思维方法,能有效提升大脑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有助于从思维层面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关于加深理解,作者王玉印老师在书中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过去在医院工作,曾学习过一个医院管理的概念,叫“定置管理”,意思是急救时,医生和护士站立的位置必须固定。

于是王玉印老师在当时的笔记上画了一对大大的红脚丫,“大”和“红色”都强调这个词是重点,“脚丫”的图形则提示这个词的释义,帮助加深理解和记忆。过了几个月,在突然被提问到“定置管理”的知识时,她马上回想起笔记上那对红色大脚丫,于是轻松复述出它的准确意思。

将相应关键词绘制成图形的过程中,抽象的词语被转换成了具体的形象,大脑的相应区域变得活跃,这使得我们能够加深对于该抽象词语的理解。

《思维导图工作法》插图-学习笔记

关于加深记忆,王玉印老师也在《思维导图工作法》中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曾经在一次培训会上,需要通过思维导图介绍自己,这是一个小有难度的挑战,因为她想尽量让来自全球各地,互不相识的同学们记住她。

王玉印老师通过思考和观察,发现自己是全场唯一的一位孕妈,这是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异;同时她的英文名是Abby,和婴儿的英文单词“baby”比较接近,于是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名字叫Abby,“A”的谐音是中文的“爱”,因为她爱她的baby,所以带着他一起来到课堂学习共同成长。

通过这极富正能量,同时又体现个人特质的自我介绍,王玉印老师成功给与会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维导图工作法》插图-自我介绍

我曾经也看到过另外一位老师展示的自我介绍思维导图,三个大大的金元宝,乘坐着一本摊开的语文书飞行,过了好久以后,我仍然能回忆起她是喜欢旅游、教小学语文老师的“鑫”老师。

无论是谐音,还是联系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一种信息的串联,相当于一种多方向对信息的巩固,并且因信息承载形式不同,于是能调用起大脑不同区域协同工作,有效地加深记忆。

遵循4个步骤,绘制出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思维导图

 在明晰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后,不妨尝试绘制一张自己的思维导图吧,可以参考这样的绘制步骤:

1步:绘制中心图

为了便于思维能够360度放射性发散,需要将中心图放在白纸的正中间;

为了突出,需要在中心图中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绘制;

为了便于理解与记忆,中心图的图案要贴合核心思想。

2步:绘制主干

主干从中心图出发,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绘制,先绘制完所有主干,再绘制支干;

主干的颜色,可以从自我感受出发来选择,认为该条信息符合什么颜色,也可以根据颜色普遍意义来选择,例如绿色常常蕴含森林、环保等寓意;

主干和支干都要使用柔和的线条,因为柔和的线条更能体现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激发创意;

主干应由粗到细,比支干粗,主干长度与文字相同或稍长即可,也可以根据内容对主干进行艺术加工。

《思维导图工作法》插图-艺术型主干

3步:绘制支干

支干连接主干和其他支干;

支干颜色与主干一致,支干长度适应文字;

支干的方向宜向两边发散,忌上下发散。

4步:绘制插图

思维导图中除了中心图以外,其他的小图标都统称为插图;

插图能吸引视线,强调关键词,因此,插图通常位于思维导图的主干、支干上方,紧邻相应的文字内容;

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应根据重点文字的条数和内容来配插图,而不是随意配图。

***

经过上面4步,就能绘制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了,当然思维导图也有其他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只有图片的“全图型”,和只有文字的“全文型”,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对思维导图的掌握程度,自由选择。

另外,阅读思维导图也应采用相应的顺序,因为思维导图法是从中心点向外360度层层扩展的结构化思考方法,先确定中心思想,再看纲领,最后再抓每个纲领之下的细节,这才是完整清晰、层层递进的思考方式。

《思维导图工作法》插图-阅读顺序对比


不要“小看”思维导图,也不要太“高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正确应用,确实能加速我们的学习进程,但是它究竟是不是能够打开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呢?

关于这个问题,在读完《思维导图工作法》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小看”思维导图,也不要太“高看”思维导图。

不要“小看”思维导图,因为它自有一套完善的逻辑与方法,通过系统地运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必须经过学习与练习才能很好地驾驭。

思维导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就能熟练、正确应用的工具,不是随便看看教程,或者下载几个软件玩玩就能学会的,因为它锻炼着我们的思维,就像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一样,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有肉眼可见的变化。

也不要太“高看”思维导图,因为它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即使掌握得再熟练,也不能完全取代花费时间与精力学习的过程。

思维导图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理解与记忆,也许原来需要复习5次的知识,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3-4次回顾就足以巩固,但若是连第一次都没有开始,思维导图掌握得再如何炉火纯青,也不能把知识塞进脑袋里。

在通读《思维导图工作法》全书之后,回顾我以前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1.过于在意图形美观

我曾有过花很长时间反复完善思维导图中的中心图和插图的经历,读完书后明白,“思维导图法”学的不是“图”,而是“法”,训练的是大脑快速抓取关键词、构建结构、发散思维的能力,图案只是思考的外在呈现,能表达相应意思即可,无须尽善尽美。

2.线条颜色选择比较随意

之前我一直认为主干支干的线条颜色,只要与相邻的二组互不相同即可,现在才知道原来还应该注意与内容的搭配,例如严肃认真的内容就不太适合搭配粉红色等比较“活泼”的线条。

3.插图乱用

我之前的导图作品,在使用插图上多多少少都存在“哪个词方便画成插图就画哪个词”的情况,也会根据整体画面增加或减少插图,现在明白应画重点词。

这大概就是回顾过去,发现了自己在思维导图使用过程中走的岔路吧,思维导图大概做不成一把神奇的万能钥匙了,不过不高看,也不小看,发挥它的正常作用,还是能帮助我们走得更快,走得更远的。

结语

王玉印老师在《思维导图工作法》中,列举了思维导图应用过程的大量实例实际,助推我们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也让我们理解了思维导图法的真正含义——活跃思维。这样的思考模式能帮助我们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之中更有效率,也更有动力。

如果你也有兴趣,不妨一起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吧~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工作法》:思维导图是能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万能钥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