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Word2Vec

后来我才知道,它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恰好途径了它的盛放。

什么是Word2Vec

NLP的目标是要理解语言,而语言的基本单位则是单词word。对于只与0/1打交道的机器来说,他们无法理解单词的实际含义,因此我们需要将单词变为数字,这样才能进行后续的分析计算,而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word embedding。一个数字显然是无法记录一个单词的完整语义信息的,因此实际我们都是将一个单词映射为一个向量,我们称之为词向量。而我们要介绍的Word2Vec就是word embedding的一个重要算法。但是在真正进入word2vec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些前置知识。

前人在词向量化上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分布式假设:某个单词的含义由它周围的单词形成。基于这个假设,word embedding也涌现出了不少算法,主要分为基于计数的算法和基于推理的算法。基于计数的算法较为简单,如构建共现矩阵等等,这里不多做阐述。下面主要谈谈基于推理的算法。

基于推理的算法

基于推理的算法核心原理在于,给定目标单词的上下文,猜测目标位置会出现什么单词。举例:文本为I like drink beer. 我们要对drink做word2vec,则我们需要根据I like ? beer,猜测?处会出现什么单词。换言之,模型的输入是这个单词的上下文,输出是语料库中各个单词填在这的概率。预测各个词的概率和这个词的词向量有什么关系呢?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权重就是这个词对应的词向量。

另外,这里需要介绍一下one-hot编码。假设语料库有N个单词,one-hot编码就是长度为N的向量,初始默认所有值为0。对于第i个单词,它的one-hot编码就是将第i个位置改为1。举例:语料库:['I', 'love', 'apple'],I对应的one-hot编码就是(1,0,0),love对应的one-hot编码是(0,1,0),apple对应的编码是(0,0,1)。

word2vec主要包含两个模型,CBOW和Skip-gram,我们下面来进行介绍。

CBOW模型

原版word2vec提出的模型叫CBOW(continous bag-of-word)。该模型网络如下:

一文看懂Word2Vec_第1张图片

模型整体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包含三层:输入层,中间层,输出层。上图展示的是上下文各取一个单词的情形,因此有两个输入层,也就是一个输入层对应一个单词(输入层左边的单词是语料库,便于查看one-hot编码)。输入层输入的是这个单词的one-hot编码,两个输入层经过W_in(7*3)得到各自对应的中间层编码向量(长度为3),再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到中间层向量。随后中间层经过W_out(3*7)得到该单词的得分,最后经过softmax,就可以得到该单词填充在目标位置的概率。

我们注意到W_in是所有输入层共享的,实际上W_in里就保存着每个单词的词向量表示。由于我们输入的单词是one-hot编码,在进行矩阵乘法时,实际上会把对应位置的W_in矩阵中的向量提取出来(对应位置为1),得到中间表示。而这个中间表示,则是将单词信息压缩后得到的向量。换言之,权重中的第i行对应第i个单词的词向量表示。

我们以图中的例子举例,假设一句话为you say goodbye and i say hello,我们想要得到第一个say的词向量。上下文为you和goodbye:

一文看懂Word2Vec_第2张图片

通过上图中的流程,我们可以组出多组上下文与其对应的标签,我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损失采用经典的交叉熵损失。最后得到的权重即为单词的词向量表示。

Skip-gram模型

word2vec的另一个模型就是skip-gram模型。与CBOW相反,这个模型是通过单词本身来预测它的上下文。

一文看懂Word2Vec_第3张图片

模型也比较类似,只是这回输入层只有一个,输出层有两个:

一文看懂Word2Vec_第4张图片

具体原理和CBOW类似,这里不多做介绍。两个方法的对比如下:

  • Skip-gram任务更难,实际表现效果更好

  • CBOW学习速度更快,训练成本更低

Word2vec优化

输入层优化

我们注意到,在上述的CBOW模型中,当语料库非常大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矩阵乘法开销。考虑我们输入层采用的one-hot编码,矩阵乘法的意义不过是将对应位置的W_in中的权重取出来,因此我们可以省去这个MatMul层,用一个新的层来将对应位置的权重直接从矩阵中取出来,我们叫它Embedding层

Embedding层的具体实现这里不过多说明,我们可以显然看到这样省去了输入层MatMul的开销,是个简单而又非常有效的优化。

中间层及以后的优化

中间层及以后主要有两部分开销:一部分是中间层的大矩阵乘法(中间向量*W_out),另外一个是softmax部分。我们首先的优化思路是将多分类问题转为二分类,例如上述的多分类任务是在语料库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单词,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最合适的单词是不是xxx(xxx为正确标签的单词)。这样转换后,我们的输出层只有一个神经元,可以直接取出对应标签的列进行矩阵运算。具体来说,假设中间层为维度为(1,100),W_out维度为(100,1000000),那么原始的MatMul需要进行(1,100)*(100,1000000)的大矩阵运算,得到一个(1,1000000)的分数向量,再进行Softmax多分类。而我们优化后,则只需要进行(1,100)*(100,1)的运算,得到(1,1)的输出,也就是一个数,随后进行二分类。

二分类我们采用Sigmoid激活函数+交叉熵损失进行实现,由于这些是深度学习比较基础的内容,这里不多做赘述。优化后的网络结构图如下:

一文看懂Word2Vec_第5张图片

至此,我们还没完全将多分类转为二分类,因为我们只处理了正样本(只对正确的样本进行学习),所以我们还需要进行负采样。由于语料库很大,我们不可能对所有单词进行负采样学习,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提取出频率最高的几个单词就可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word2vec,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