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波动论》第六章:引力真相(上)2

◆◆◆◆◆◆◆◆◆◆◆◆◆◆◆◆◆◆◆◆◆◆◆◆◆◆◆◆◆◆◆◆◆◆◆◆◆◆◆◆◆◆◆◆◆◆◆◆

《时空波动论》第六章:引力真相(上)2

作者:陈少华

◆◆◆◆◆◆◆◆◆◆◆◆◆◆◆◆◆◆◆◆◆◆◆◆◆◆◆◆◆◆◆◆◆◆◆◆◆◆◆◆◆◆◆◆◆◆◆◆

◇◇◇◇◇◇◇◇◇◇◇◇◇◇◇◇◇◇◇◇◇◇◇◇◇◇◇◇◇◇◇◇◇◇◇◇◇◇◇◇◇◇◇◇◇◇◇◇◇◇

◎天体辐射压为何与宇宙辐射压P的强度无关,能保持恒定?

宇宙辐射压P来源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强度非常微弱,这是公认的事实。而物体质量子个数惊人,每一个质量子都会受到一束光子流照射。物体表面形成的辐射压,必然是高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强度的。

如果宇宙辐射压密度变高,强度变强,在一个最短的单位时间内,在一个方向上,会有更多光子同时到达质量子表面。按照常理,这些光子会同时撞击到质量子表面,给质量子撞击力。物体质量子受到的冲击量会加大,物体表面的辐射压会增加。那为什么宇宙中的天体其引力都是固定的呢?这可以解释为宇宙辐射压来源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强度是固定的。但地球表面宇宙辐射压会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受到削弱,一些光子会被大气反弹散射吸收掉,地球表面的物体,其引力为何始终保持不变呢?

宇宙辐射压的初始值微弱,太空中的一个物体,最开始时,作用到其表面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密度很低,无法使每一个质量子都受到光子撞击。随着表面光子流密度增强,辐射压增强,每一个质量子都刚好在一个最短时间单位受到一个光子的撞击。

根据最省力实用原理,天体在宇宙中汇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到表面的过程,是一个从稀疏到密集再到恰好合适的过程,天体的质量辐射压场强度从弱到强,密度越来越大,直到每一个质量子都会有一束光子照射到,每一个最短的时间单位都会有一个光子撞击上。一旦达到这样的强度,就不再需要在表面继续增加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密度了。宇宙辐射压已经达到了最大的效率。继续增加光子流密度,将有一部分光子流无所作为,直接穿过天体,做了无用功。所以天体表面的宇宙辐射压强度到了适合值后就不会再增加。此后就一直保持在这个强度不再改变。每一个最短时间都只会刚好有一个光子赶到质量子的位置,撞击上去并被散射反弹。不会出现几个光子同时赶到一个质量子面前的情况。

所以不会出现一个单位最短时间同时有2个宇宙辐射压光子撞击天体质量子的情况。天体的辐射压都会保持恒定。

所以无论宇宙辐射压强度如何改变,天体质量子受到的光子总冲压保持在一个常数,不会随着宇宙辐射强度的改变而变化。P辐射压=P冲压/r ^2,因此与宇宙辐射压强度无关。天体的辐射压不会随着宇宙辐射压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宇宙辐射压比较复杂。为何能使其引力质量保持不变?将在下一章《质量根源》中详细解释。大家会明白,这一切都有着非常合理的机制。

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使得,地球的辐射压,也就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会随意的变动。不会因为白天阳光强度大,人的重量就会变得更重。不会因为晚上没有了阳光,人的重要就会变得更轻。对于宇宙辐射压力而言,由于宇宙各地千差万别,各时都有不同。宇宙辐射压也会经常变化。但无论宇宙辐射压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一个物体的吸收系数,不会改变一个物体吸收宇宙辐射光子的能力,物体的辐射压将不会变。

◇◇◇◇◇◇◇◇◇◇◇◇◇◇◇◇◇◇◇◇◇◇◇◇◇◇◇◇◇◇◇◇◇◇◇◇◇◇◇◇◇◇◇◇◇◇◇◇◇◇

◎质量子在处理宇宙辐射压光子时的三种处理方式

总结:质量子在处理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时,有三种处理方式。

1、质量子有吸固光子的能力,所谓吸固光子,指看起来似乎有光子流被固定在质量子上。其实是指光子持续对质量子进行撞击,看起来就象是有光子流被质量子吸附住了一样。当然,每一时刻撞击质量子的光子是不同的。比如,如果一束光线持续在照射一个目标,永远不变,就可比喻称这个目标将一束光线吸固了。质量子单位时间内受到1个宇宙辐射压光子的撞击,只要天体的质量一定,质量子吸固光子的能力不会变,总的光子撞击数量就不会改变。宇宙辐射压有多种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各不相同。这些光子有一个平均的能量与频率,是固定的。因此光子撞击质量子的数量与能量是固定的。下文所指的光子都是指具有光子流的平均频率与能量的光子。P冲压会形成辐射压场。方向指向物体质心。

2、质量子也会散射反弹光子。每次反弹散射光子的数目与撞击质量子的光子数目一样多。质量子将撞击它的光子全部散射出去。散射的光子或者回到宇宙空间,或者接着撞击其它质量子。散射反弹的方向是任意的。这些光子最终会穿过物体,到达物体外面,其方向从物体质心指向物体外部。在物体表面会形成一个反弹压P弹,会削弱指向物体中心而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宇宙辐射压。

3、质量子并不是严丝合缝的,内部有穿越通道,光子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穿越过去到达天体的另一面。经过吸固和反弹散射后,如果还有多余的光子未处理,这些等候的剩余的光子将全部被送到穿越通道去穿越过物体,形成一个穿越压P穿。和反弹压一样,P穿会削弱压向物体的宇宙辐射压。(由于最省力实用原理的限制,P穿在物体形成辐射压场的过程前后并不需要存在。物体有多少个质量子,就会有多少束对应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不会有多余的光子流直接穿透物体。只是后来受到光线与其它电磁波的照射时,会有光子流不与质量子发生撞击,直接进入穿越通道穿透物体。为了便于理解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真相,而在此暂时将这个概念保留。)

物体内部有两条通道,一条是质量子通道,另一条是穿越通道。质量子通道连接到一个个质量子。光子先进入质量子通道,达到质量子房间,撞击到质量子上。再被反弹散射出去,这个散射方向是朝向各个方向的。单位最短时间内,质量子受到1个光子撞击后,将这个光子反弹散射出去。同时到达质量子房间的剩余未被撞击、散射反弹的光子就全部被送入穿越通道,穿过天体到达对面的宇宙空间。如果光子流密度大,会同时有多个光子到达质量子房间。多余的光子被送入穿越通道,穿越到物体外面。

注意,物体内部的这两条通道是假定存在的,只是为了便于对引力产生过程的形象理解而提出的两个概念。实际上物体内部并不会区分质量子通道与穿越通道。也不会专门在物体内部为光子前进开出一条道路。所以通道事实上并不存在。如果分解物体寻找这两条通道,自然是找不到的。

◇◇◇◇◇◇◇◇◇◇◇◇◇◇◇◇◇◇◇◇◇◇◇◇◇◇◇◇◇◇◇◇◇◇◇◇◇◇◇◇◇◇◇◇◇◇◇◇◇◇

◎物体的体积不会影响引力质量

引力质量是物体吸引其它物质的能力。以地球为例,即使地球体积增加,只要地球质心与其它物体质心之间距离不变,由于地球被宇宙辐射压冲击的总量P冲压不变,那么地球对其它物体的辐射压强P=P冲压/r ^2就不会变。所以地球吸引其它物体的能力即引力质量不会因为体积的改变而变化。体积增加只会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压有影响。因为地球表面到质心的距离,会因为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地球表面的辐射压就会下降,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辐射压力会减小。辐射压场类似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大于或等于星球半径的情况下,离点电荷越远,电场强度越低;离点电荷越近,电场强度越高。在星球内部,情况就不是如此。在星球中心,辐射压强度为0。因为各方向的压力都抵消了。

随着天体半径的减小,P冲压 不变,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都不会改变。只有天体表面的辐射压会增加。这是因为天体表面离质心的距离越来越小,在天体半径范围以外,辐射压场强度就越来越大。当半径减小到一个极限程度时,辐射压场强度会大到连光线也无法逃出去。那么就会导致光子无法逃出黑洞的情况。

◇◇◇◇◇◇◇◇◇◇◇◇◇◇◇◇◇◇◇◇◇◇◇◇◇◇◇◇◇◇◇◇◇◇◇◇◇◇◇◇◇◇◇◇◇◇◇◇◇◇

◎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阻碍摩擦力为什么不能使地球停止转动

物体飞行在空气里,会受到空气的阻力,原因在于向前飞行时碰到空气分子,空气分子有动量有质量,所以物体会在这种阻挡中渐渐慢下来。

那么物体飞行在充满着宇宙辐射压的真空里,会不会受到宇宙微波光子的阻碍而慢下来呢?实践表明,真空里物体飞行不会受到任何的阻碍。所以宇宙微波光子并不会阻碍物体的飞行。按常理说,光子有动量有能量,撞击在物体上,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冲量,减少物体的速度。就象在水里,如果想向前游动,就会受到水的阻力。

不要高估电磁辐射光子流的作用力。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光线电波,它们很多频率能量要高于宇宙微波辐射,但对我们的运动不会产生任何看得见的影响。其实还是会有影响。前面说了,在强光的照射下,我们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但这个压力毕竟是非常小的。

天体的质量非常巨大,其表面是一个由高密度光子流组成的大漩涡。光子流密度随着到天体核心的距离平方而减小。这个大漩涡完全吸附于天体,与天体可以看成是一体。大漩涡边缘是天体引力牵引微弱的区域。这里已接近脱离天体引力束缚。宇宙辐射压在此降至最低,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差不多了。众所周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强度非常低,压强极小。这么点压强,对于天体与吸附在天体上的大漩涡有没有牵制力呢?

结论是:对于天体匀速运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天体没有牵制力,无法降低天体的运动速度。对于天体的加速运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天体有阻碍力,使天体的加速运动变得更加艰难。

下面来解释,为何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什么不能降低天体的匀速运动速度?

绝大多数时候,一个普通物体放在太空中,静止时来自四面八方各向同性的宇宙微波辐射作用在它身上,各向保持平衡。一旦它开始匀速运动,开始穿越宇宙微波辐射时,前方碰到了微波光子多于后方碰到的微波光子。就象穿越空气时前方碰到的空气分子多于后面碰到的空气分子。由于微波光子只作用于物体质量,普通物体质量不大,宇宙微波辐射不会在它身上产生什么阻力,这个阻力仍然还是存在的,但这个阻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一旦物体以超高速开始飞行,就会明显感觉得到来自宇宙微波辐射的阻力,相似于摩擦力。飞碟在宇宙以高速飞行,就必须认真考虑这个摩擦力的影响。

行星高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行星质量巨大,将会受到明显的来自宇宙微波辐射的摩擦力。那为什么行星并没有因此而减小公转速度甚至停止公转呢?

首先行星公转速度表面上很高,达到几十公里每秒,但这个速度其实相对于光速而言,不值一提。光子都是以光速在运动的。行星以这个几十公里每秒的速度运动,使得行星前方碰到的光子与后方碰到的光子数量差别并不太大。

其次,宇宙微波背景的强度与环绕在行星周围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大漩涡的强度是差距极大的。后者是前者的几百万倍。所以宇宙微波背景对行星公转的阻力是极其微弱的。

但是毫无疑问,无论多么微弱,阻止始终会存在。行星会在公转时受到一个来自宇宙微波背景光子的摩擦力的影响。为什么行星并没有因此而减速呢?别忘记,行星的质量是巨大的,惯性是巨大的。巨大的质量除以很小的光子摩擦力,可想而知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有人会说,就算可以忽略,但这个减速摩擦力终究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会显示出一定的影响来,会减小行星的公转速度。

行星公转的动力是宇宙辐射压,这个动力使行星不得不绕着太阳公转。在没有考虑宇宙微波背景摩擦力时,行星公转离心力与行星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力相平衡,两个力都与行星与太阳的中心连线方向完全一致,但方向相反。当存在宇宙微波背景摩擦力时,行星公转离心力与微弱的宇宙微波背景光子摩擦力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的方向稍稍与行星与太阳的中心连线不同,微微偏斜,但这个偏斜角是非常非常小的,就最精密的显微镜来放大才能看得到。这个摩擦力将使行星试图降低速度,甚至改变公转轨道。

那为什么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呢?

这是因为,行星本身是与吸附其上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合为一体,构成一个大漩涡的。行星公转会带动这个大漩涡随着行星一起运动。行星位于漩涡中心。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子流一般无法直接作用到行星上,而是撞击在这个光子流漩涡边缘,成为漩涡的新成员。这样就对行星的运动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就算有微波背景光子流不愿成为这个大漩涡的一部分,一意孤行,非得挡在行星前方,给行星带来摩擦力,那也没什么。依然无法影响行星的运动。

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在垂直于行星的运动方向上撞击到行星上时,会被这个漩涡里的其它光子流干扰,无法绝对垂直地产生作用力,而是会产生微小的倾斜。带动的原因是光子流之间有粘性。热力学指出,这种层流之间的粘性是由于层流之间的自由粒子相互碰撞交换动量所致。

行星在匀速运动时,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垂直于行星运动方向作用到行星上时会产生一个很小的偏折。就象是轮船行驶在大海中,我们会看到轮船周围很多水流由于其粘性力而会跟随着轮船向前运动,见下面图片:轮船行驶中会带动周围水流一起运动。如果这时候有人在海水中向轮船垂直喷出高压水流,这股水流受到被轮船拖拽的水流的影响,无疑很难完全垂直作用到轮船上,而是会向着轮船前进方向有一个倾斜,从而这股高压水流会使轮船受到一个前进的加速力,可以部分抵消轮船受到的水的阻力。


图片:轮盘行驶中会带动周围的水流一起运动

再举个例子,用高速水枪向一个高速运动的火车垂直喷出水龙,会发现水龙的作用方向有些向着火车运动的方向倾斜,变得不再是绝对与火车垂直。这是因为火车会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高速运动。水龙在射到火车之前,会在这风力的影响下,倾斜地作用于火车上。火车自然会受到一个来自水龙的压力,火车静止时水龙是绝对垂直作用在火车上,火车高速运动时,水龙就无法绝对垂直将力量作用到火车上,而是受到火车周围风力的带动,稍微有些倾斜地作用于火车上。倾斜的方向与火车运动的方向相同。火车向右运动,水龙力作用方向就稍向右倾斜。就象有个力量以倾斜的角度在后面推着火车,这时候水龙的力量还会转化为火车前进的加速力。使火车获得一个向右的加速度。当然前提是水龙的力量不致于使火车脱轨。在火车未脱轨的情况下,这种垂直射来的水龙头的确会使高速火车获得一个前进的加速力。

现在解释行星在公转时的受力情况就很简单明了。行星在高速运动时,行星周围的微波光子流都会受到行星的影响,形成一个被行星拖拽的光子流大漩涡。行星虽然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力与行星公转方向完全垂直,指向太阳中心,将行星拉向太阳,但行星在高速运动,周围是被行星拖拽的光子流。所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子流从垂直于行星运动方向作用到行星上时,受到拖拽光子流的影响,力的作用方向会稍微偏向行星运动方向,给行星一个向前的加速力。这个加速力恰好与行星所受到的运动正前方拦路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子的摩擦减速力平衡。

当然两个力不可能完全一样大,无法完全抵消。但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两个力原本就属于可以忽略的范围,现在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完全可以忽略了,不会对行星的公转产生最细微的影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强度是极其微弱的。就好象子弹在阳光下飞行与在没有阳光的阴天飞行,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区别一样。

普通物体与行星的唯一区别就是质量小。其运动特点跟行星并无区别。因为行星就是由无数普通物体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普通物体在太空中匀速运动时,由于同样的机制,普通物体不会感受到来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阻力,运动速度不会改变。

上面只分析了物体匀速运动的情况。加速运动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物体加速运动时,确实会受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阻力,使物体加速变得困难。原因显而易见:运动前方的光子流以更快的速度撞击在物体上,运动后方的光子流以更慢的速度撞击在物体上,两力并不相等,使物体受到一个阻力。第8章将会详述其机制,揭示出另一个宇宙原理,让一个困挠科学家多年的谜题现出真相。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是太阳的行星,离太阳只有1.5亿公里。这个距离在宇宙中非常之小。所以地球能够从太阳得到光和热,生命得到温暖和能量。太阳,对地球的生命而言,真是太重要了。

太阳的辐射,在如此近的距离,无疑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地球永远只能有一面朝向太阳,另一面背对太阳,接收不到光和热,处于黑暗之中。

根据宇宙辐射理论,宇宙辐射会产生辐射压力。地球原本就处于宇宙辐射场中,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均匀的宇宙辐射。太阳的辐射,必将对地球产生额外的压力。朝向太阳的一个半球,其受到的压力,将多于背向太阳的另一半球。

一个人,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受到了太阳的辐射压力。晚上,阳光消失了,这个辐射压力不再存在。那么,他的重量会不会减小呢?

当然不会,前面已经证明,宇宙辐射压强度的变化,完全不会影响物体产生的辐射压。太阳光存在时,宇宙辐射压强度增加,但地球质量子最低单位时间内只能被跟太阳光不存在时一样数目的辐射压光子所撞击。地球的辐射压即重力加速度不会有任何改变。地球上的物体重量当然不会有任何改变。太阳的光线产生一定的辐射压力,能让人的重量变重一点。但由于太阳光的辐射压力只是地球表面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强度的几十万分之一,所以太阳光只能使人的重量增加几十万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人们从来没觉得自已体重在白天比在黑夜时要重的原因。

◇◇◇◇◇◇◇◇◇◇◇◇◇◇◇◇◇◇◇◇◇◇◇◇◇◇◇◇◇◇◇◇◇◇◇◇◇◇◇◇◇◇◇◇◇◇◇◇◇◇

◎体积那么小,黑洞为何还能让遥远的恒星感觉到辐射压力?

黑洞的半径很小,一般只有几公里,但质量却很大,相当于几个太阳。黑洞这么小的半径,却能对数万光年以外的恒星产生吸引力,这确实让人难以想象。黑洞这么小的半径,遥远的恒星怎么还能感觉得到来自黑洞的辐射压力呢?

黑洞再小,质量子不会变少,黑洞就能受到同样多的光子流的撞击,为了使得所有质量子都受到光子流的持续撞击,黑洞表面就产生一个极高密度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旋风,产生一个极高的辐射压,指向黑洞中心。这个辐射压场在宇宙空间发散出去,就象一个大漩涡,哪怕是几万光年以外的空间,也会感觉到来自黑洞的辐射压力。几万光年的光子流,也被这个大漩涡所牵引,要赶到黑洞表面去增加黑洞附近的辐射压场强度,以保证黑洞每一个质量子都能持续被光子流撞击到。虽地处几万光年之外,恒星仍会被这些正赶往黑洞的光子流冲击,从而受到一个指向黑洞的辐射压力,有如被漩涡卷向中心。当然,辐射压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快速减小。

所以,即使体积再小,距离再远,黑洞也能让遥远的恒星感觉到一个辐射压力。

◇◇◇◇◇◇◇◇◇◇◇◇◇◇◇◇◇◇◇◇◇◇◇◇◇◇◇◇◇◇◇◇◇◇◇◇◇◇◇◇◇◇◇◇◇◇◇◇◇◇

◎恒星发光会影响它的引力质量吗?

引力质量是恒星吸引行星与其它物体的能力。引力质量越大,恒星对行星的引力就越大。引力质量来源于宇宙辐射压。

恒星内部在进行着激烈的核聚变反变,产生大量的高能光子。这些光子会影响恒星的引力质量吗?

我曾经因为恒星发光而十分苦恼。因为,我过去的理论是,质量子吸收光子,使物体产生辐射压或引力。太阳作为一个不停进行核聚变产生大量光子的恒星,其质量子早就有无数光子可以吸收。宇宙辐射压光子流还能进入恒星,被质量子吸收,从而产生辐射压,使恒星具有引力吗?

正是这个悖论,使我修改了理论。质量子不是吸收光子产生辐射压,而是在被光子撞击才产生辐射压。

我之所以最初选择的是错误的吸收理论,而非撞击理论,是因为吸收理论有一个优势,进入天体内部的光子被质量子吸收后就不存在了,为了使天体质量子持续受到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天体很容易产生光子流漩涡,使天体表面聚集起高密度的光子流。撞击理论则不能如此。因为撞击后光子还是存在的。天体表面还能形成高密集光子流吗?

可吸收理论却始终无法很好解释恒星引力产生的原因。就算质量子天生能吸收光子,恒星质量子要吸收也是先吸收其内部通过核聚变产生的光子,好象轮不到宇宙辐射压光子流。

虽然我绞尽脑汗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理由,认为恒星质量子在发光之前在不停吸收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形成了惯性。相当于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已经被恒星质量子所牢牢吸附固定住了。即使恒星开始发光,质量子也只能吸收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所以恒星的引力不会改变。

但我内心深处是不安的,认为这个解释十分勉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心存疑虑,认为我的理论有可能并不是正确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恒星,提醒我,除非我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机制,否则这个理论必然有缺陷,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宇宙。

我就这样苦苦思索,冥思苦想。当实在想不出什么原因时,我就准备破罐子碰摔了,想不出就拉倒。我已经是尽力了。

直到我忽然悟出,如果质量子不吸收光子,而是只受到光子撞击,为了保证每一个质量子都受到光子撞击,物体表面仍然必须要聚集起高密度光子流来。这次顿悟非常重要。现在我都奇怪,为什么当初一直固执地认为,质量子只有不断吸收光子才能形成光子流漩涡?可能当时鬼迷了心窍吧,误入歧途那么长时间。现在想起来,是因为海洋里大漩涡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水在不断向下被吞没。如果海水仅仅只是撞击在漩涡上,似乎并不能持续产生漩涡。正是这个思维定势,使我走了很长的弯路。光子撞击到物体上,并不是全部能量都会反弹出去,一部分光子能量会传递到质量子上,使质量子产生振动力。光子与海水另一个关键区别是,海水可以不去撞击漩涡中心,光子却天性注定要持续不断地去撞击质量子。这使得光子流漩涡必然会形成。

所幸我终于走出了迷宫。

我终于解开了心中一直存留的大疑团。找到了恒星虽然一直在发光,其引力仍然不变的原因。

恒星内部发出大量光子,即质量子在发射光子。质量子在向其它质量子发射光子,撞击到其它质量子上,这会影响恒星的辐射压,降低恒星引力质量吗?

初看起来,很有这个可能。质量子受到其它质量子发出光子的撞击,自然就不会再受到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撞击。这必然会导至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无法持续撞击恒星质量子,恒星不再具有辐射压,无法吸引行星绕其公转。

但转变一种思维方式,就会发现真相了。将恒星看成单个质量子组成的庞大系统。每个质量子都单独产生辐射压,恒星的辐射压等于所有质量子辐射压的简单相加。

恒星质量子向其它质量子发射光子撞击它们,跟这个质量子散射光子撞击其它质量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质量子一次只能散射一个光子,却能发射几百上千个光子。

但那又能如何?一个质量子受到再多内部光子的撞击,并不能使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放过它。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是不会管质量子是不是正在经受其它光线撞击的,而是二话之说,为了达到自身影力最大化,在宇宙间开疆拓土,而使劲撞击到每一个质量子上。哪怕这个质量子是在恒星内部,正在经受着无数光子的轰击,苦不堪言。但不会得到宇宙辐射压的怜悯而饶了它。

恒星有多少质量子,其表面就会聚集起多高密度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以保证恒星每一个质量子在任意最短单位时间都能受到一个宇宙辐射压光子的撞击。因恒星巨大的质量,这会在恒星表面产生极其强大的宇宙辐射压。

无论恒星内部核反应多么剧烈,发射出多么强大的光线,恒星在宇宙辐射压作用下产生的辐射压都不会变。行星因此被恒星吸引,始终将围绕恒星公转。

再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宇宙辐射压为了达到自身影响力最大化而不仅冷酷无情、也绝不谦让的特性。

一个质量子被许多恒星包围了。这个质量子就象是处于一个火炉里。恒星不断发射出无数的高能高温粒子轰击着它。

这个质量子能否对包围圈之外的物体产生吸引力?也就是说,宇宙辐射压是否会穿透这重重恒星的包围,毫不留情地再给这个质量子重重一击?按常理来说很难。宇宙辐射压还会去跟这么多恒星争着去撞击这个微不足道的质量子吗?这个质量子已经够可怜了。这种情况下还不放过质量子,难道宇宙辐射压的良心不会痛吗?

用另一种说法,这个质量子已经被这么多恒星看中,一个个都在拼命跟它亲密接触,一亲芳泽。宇宙辐射压难道还有胆上前去争这个并非花容月貌的微不足道的质量子?再说,有利位置都被恒星们占据了,将通向质量子的道路堵得死死的,宇宙辐射压就算想去亲一下这个质量子,也找不到门路呀。

不要忽视宇宙辐射压极其坚韧坚忍不拔的毅力。它不会在乎质量子已经很可怜,或质量子已经被其它强大的大家伙占有了。它是宇宙辐射压,它不会害怕任何东西,哪怕就是死,也一定要得到这个质量子。

所以宇宙辐射压开始从四面八方向恒星发动袭击。光子流终于穿透了恒星,从恒星原子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去。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光子在恒星质量子与高能光子的层层阻拦与撞击下,一个光子要想从恒星中心逃跑到恒星表面,就需要十几万年的时间。要想穿透恒星当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宇宙辐射压绝不会放弃,因为前方有他所攻击侵略的目标,是梦想中的诗与远方。经历千难万险,宇宙辐射压终于穿透恒星,到达了质量子,果断撞击上去。撞完后宇宙辐射压后继光子流军队陆续赶到,继续接着撞,永远不会停止。它根本不去考虑其它恒星愤怒的眼神,或质量子可怜巴巴求饶的哭泣。这就是雄才大略、霸气外露的宇宙辐射压。

于是,这个质量子就被赋予了辐射压,开始有了引力质量,恒星包围圈之外的物体都能感受到这个质量子的吸引力。

◆◆◆◆◆◆◆◆◆◆◆◆◆◆◆◆◆◆◆◆◆◆◆◆◆◆◆◆◆◆◆◆◆◆◆◆◆◆◆◆◆◆◆◆◆◆◆◆◆◆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空波动论》第六章:引力真相(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