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爱我的孩子,可孩子为什不爱我了呢?

      很多家长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有同感,感觉自己的孩子越长大,却和我们越疏远了。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牵着他的小手,陪着他玩耍,教他说话,教他走路,跑步,跳跃。那时,我们爱孩子,是真爱,爱到骨子里,想要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给他。孩子也对我们很依恋,很爱,爱到骨子里,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搂紧你。那时,我们累并快乐着,享受着爱与依恋。

       可好景不长,孩子上小学了,我们一样很爱孩子,是真爱,爱到骨子里,接送上下学,陪他写作业,教他做手工,带他上辅导班,生怕一不小心,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孩子好像更喜欢学校了,但仍旧会见到爸爸妈妈来个拥抱,孩子还是爱我们的,爱到骨子里,但他们已经有了新的玩伴,虽然学校的学习越来越重,但他们却是累并快乐着,享受着学校的小清新的世界。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我们还是一样的爱孩子,是真爱,爱到骨子里,看到孩子成绩一落千丈,恨不得把所有科目的特级教师都找来,给孩子一顿恶补。孩子似乎并不在乎成绩了,他们似乎更愿意活在当下了。而家长却总觉得孩子已经偏离了航线。于是乎,家里的风景就变成了这样的,不谈学习你好我好,一谈学习鸡飞狗跳。我们是爱孩子的啊!我们是想能够给他一个更好的未来啊!这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话。孩子也还爱着我们的,只是他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没有一种成长是永远在一起,成长就意味着分离。孩子的这种反应其实是一种自我的觉醒。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可,渴望成功。他们在逐渐的走向成熟,他们是爱我们的,爱到骨子里,只是,他们也想要有自己的一份空间。他们也渴望被理解。可怜的家长,太关注孩子的成绩了,以至于忽略了孩子心理的需求。正是这种忽略,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我们爱孩子,给了孩子这样,给了孩子那样,为了孩子,自己怎么怎么了。孩子却一脸的无所谓,成绩不好,无所谓,有没有未来,无所谓。我们在焦头烂额,孩子却无动于衷。这是怎么了?其实很简单,因为给的太多了,所以他无所谓,因为爱太多了,所以他无所谓,因为做得太多了,因此一切都无所谓。孩子不再如以前那般爱我们了。可我们还爱着孩子,不愿看到一个沉沦的孩子,不愿看到一个颓废的孩子,不愿看到没有爱的孩子。


       爱都去哪了?还没好好享受就没有了。说实话,真的是我们剥夺了孩子爱的权利,我们回想一下,孩子正在努力的搭建他心爱的积木的时候,你一把拉起他,让他早点吃晚饭去做功课;孩子正专心致志地画着美图的时候,你拽起他,让他赶快去上钢琴课;孩子正好奇地看你做饭的时候,你说:“去,去,去,外面玩去”。当他想要把小袜子洗一下的时候,你一把夺过来,说:“别玩了,弄得到处是水。”

       孩子的担当和好奇,就在我们自以为是的自负中被剥夺了。当然这只是其一,另外还有爱孩子的方式叫有求必应式:“妈妈那支笔好漂亮,我要买”“好,买,要几支?”“爸爸,这个玩具我想买。”“好,宝宝,爸爸给买,喜欢什么就拿上。”这样的孩子缺乏责任感。对什么事都无所谓,因为爸爸妈妈都能搞定。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或多或少地会犯错误。但是请不要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该有的好奇和能力。我们爱孩子很多,然而,爱得太多,爱得不合时宜,爱的没有原则。那么,爱会离你越来越远。

        实际上,放任和包办这两个极端,都不是真正爱孩子。在乡村中,有多少个“留守孩子”可怜巴巴地期盼着父母的疼爱;在城市里,有多少“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学生抱怨父母的溺爱;还有多少个顽皮少年,在父母粗暴的“棒喝”下,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边缘。舐犊之情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天然的父母却不一定天然合格、天然称职。爱,需要理性;养育,是一门科学。

        我们很爱孩子,爱到骨子里,但请相信,当你放开手的那一刻,孩子是在真正地成长着的,当他们在你的引导下,每一次小的尝试,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汇聚成巨大的动能,推动着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让他们懂得担当,学会责任,懂得爱,懂得给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很爱我的孩子,可孩子为什不爱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