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之李颀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所谓神仙日子不过就是能在篱笆旁边晒太阳,扪虱子,看飞鸿着树,看农家炊烟。陶潜说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颀的人生,多半在隐逸中度过,此诚老夫之所向往也。

        据说少年时的李颀喜欢结交朋友,结果同一群富家子弟终日游玩,把一个好生生的家给败光了。没了钱财的李颀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些酒肉朋友。此时的李颀才开始躲在颍阳(在今河南登封)闭门读书,这一读就是十年。终于在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

        虽则为官,可李颀这人却喜欢到处游玩,并且还喜欢炼丹。其与当时的一些诗坛大咖关系密切,常在一起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高深的诗句。比如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善于炼丹修道这件事,王维还特意写诗相赠: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根据王维写的这几句诗,可以推断作为信佛的王摩诘,其实也对道教深信不疑,只是李颀终究没能长出一对翅膀。

李颀能和这些诗界大咖混得风生水起,说明其本身也是个大咖。相比王摩诘的清新自然,禅茶一味,相比王昌龄的激昂沉郁,简练清峻,李颀的诗则是音韵变幻,意境幽深。李颀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是不满意的,至少对国家发动的战争是不满的,虽然他不敢明面上批评指正,但背地里却极尽讽刺之能事。幸亏唐朝没有网络敏感词,否则李颀的《古从军行》就真无法发表,也无法让今天的我们体会到那种开阔的笔法: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写诗,特别是七言长诗,善于换韵。我们知道,换韵是诗家之大忌,不具有深厚的诗家功底的诗人,往往不敢写长诗,即使写长诗也不敢随便换韵。而李颀却恰恰相反。盖因其对诗的音乐性把握深刻。通过换韵,将情绪步步深化,特别是在平仄音韵中互换,尤其需要高操的技巧。这首《古从军行》就是典型的代表。这首诗表面上写汉武帝伐匈奴,指出汉武帝的穷兵窦武,实际上是讽刺当朝天子的连年征战,已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特别是后一句:空见蒲桃入汉家。 提示当年汉武帝顷全国之力,只是为了在汉宫旁旁边种植几株葡萄,其讽刺意味犹其深刻。象李颀这种专写讽刺诗的诗人,那官场上不被迁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所幸他有自知之明。

除了这种以古意做讽刺诗之外,其描述音乐的诗也堪称一绝,李颀写过三首描写音乐的诗,兹录其一首: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作为歌行体的代表,李颀在此首欣赏觱篥的诗中,七次换韵,每次换韵皆依据韵律的高低,不精通音律的人,即使有最好的诗才,也断然写不出如此空前绝后的赏乐之诗。《唐贤三昧集笺注》如此评价此诗:步步踏实,绝不空衍。亦是对叠,妙乃如此(“傍邻闻者”二句下)。都是叠,甚得声韵。换韵平仄互用,吋多用二句一解,自觉音调急促。

李颀的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其实也都不错,终因其光芒比不上他的讽刺诗和音乐品评诗,在此略去。

老夫之所以喜欢读《唐才子传》,是因为文辛房不以功利的角度来写这些才子,而且作者的褒贬之意亦不明显,让读者自行判断。李颀其人,才高于世,而好隐逸,不做沽名钓誉之举,实乃难得。《唐才子传》如此描述之:

        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明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名辈,莫不重之。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惜其伟材,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有集今传。

        中国自古以来,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李颀在道教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成为后世之人心中的景仰,千年之后,江湖上已经没有了李颀的身影,却依然还盛行着他的传说。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刘长卿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李冶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常健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维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昌龄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曙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贺兰进明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包融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卢象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国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才子传》之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