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这本小说的主题是农家出身的爱玛不满于平庸的丈夫和无趣的婚姻,为了满足虚荣心和追求浪漫的爱情,而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读完以后,我突然想起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的曹七巧。都是被爱欲摧毁人生的可怜女子。一个自杀收场,一个以极度扭曲的心态折磨下一代。

  几百年来,已经有很多人对《包法利夫人》做了很中肯的分析。没有人真正会觉得爱玛可恨,她从浪漫主义小说中找到自己理想爱情的模样,但她没有意识到现实社会中根本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存在。她举债造成包法利家庭的破产,是为了实现她对爱情的追逐。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正是人物性格软弱平庸的一个注脚。我们应该注意到,浪漫主义是她骨子里的天性,所以她一生都在追求镜中月,水中花。她虽然追求美好的爱情,但不管从物质还是从精神层面,她都不足以支撑自身达到终极目标。

  悲剧是从人物的性格中展开。如果她是一个真正庸俗的女人,不会选择自杀。也许会厚着脸皮回到百依百顺的丈夫身边。她的自杀来自于内心理想的幻灭。第一个情人,浪荡子罗多夫的引诱,情场的套路,让她误以为遇到了真正的爱情。即便是被抛弃,她也没有彻底认清这个浪子的本质。第二个情人,从最初的浪漫激情之后,爱玛看到莱昂软弱无能的个性,可是她仍然遮蔽自己的双眼,为了爱而爱他。这位女子真的把爱情当做了毕生奋斗的事业,特别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恋爱脑”。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对她倒是爱护,忠诚。但其为人,才智确实非常平庸。爱玛嫁给包法利,也是为了完成阶级等级的提升。

  我们多少都能从爱玛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的幻想,对爱情的渴望,希望有短短的一刻能忘记平庸乏味的生活。爱玛也好,曹七巧也好,她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福楼拜和张爱玲一样,用细腻的笔触写了女性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渴望,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这些悲剧主人公,都反映了隐藏在我们身上的人格特质,可以说是我们阴暗面的姐妹们。人只要活着,有跳动的心脏,就会有欲望,追求某种心愿的达成。相比物质目标的达成,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这类的目标,其实更加困难,也更需要运气和勇气。正因为这样,我们很难去谴责爱玛,曹七巧这样的女性。只有升起对她们的理解和同情。

  正如现在,我在写作,也是将我从乏味无聊的人生,从孤独和对死亡的恐惧中解救出来。比起书中的人物,福楼拜和张爱玲身为作家,是幸运的。因为人类心中那巨大的空洞,除了神性的光芒可以填补外,写作也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救赎。不管我们出生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就和整个时代产生了连接。我们个人的才智,性格,那是促使我们走向命运之路的基础。我们每个人的底层渴望,又和曹七巧,爱玛有多大的区别呢?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终其一生,用自己的生命在寻求着救赎之道。也有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想从日常生活的乏味中解脱。有的人选择不再思考,有的人选择穿越思考的屏障。人生之路充满荆棘,唯有强大的意志力能支撑我们走向终点。至于终点到底有什么在等待我们,就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范畴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