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0心理学 | 情绪化

结论:

人的所有行为来自学习和条件反射,人的情绪也是如此。通过条件反射,可以让人害怕有毛的东西,或者害怕吃某种东西。

两派意见相反如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观点:

行为动力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和童年压抑了的内心冲突。(内在的生理和本能过程)

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是通过外在的不同环境和情境刺激产生的。(人的情绪是可以习得的)

代表:华生,巴浦洛夫。

理论假设:

假设某种刺激会让你产生特定的情绪反应,假如这种体验伴随着其他事物,如一只白鼠伴随你恐惧时刻。那么白鼠可能在你的大脑和恐惧建立联系,那么你就会条件反射式的害怕小白鼠。

他认为我们天生不害怕,还是是后天习得的,著名的实验“小艾尔伯特”

后续研究发现这种恐惧会发生“泛化”,恐惧会迁移到其他物体。实验出现类似小白鼠的(白兔)也会让参加实验的孩子产生恐惧。



后续研究:

恐惧症可能与由于先天因素造成的。遗传因素所占比例如下:

广场恐惧67%

动物恐惧47%

对伤痛流血的恐惧46%

社会恐惧51%

最后的结论:虽然恐惧症可以通过个体的后天环境经验形成,但是家庭生理方面的作用会比环境方面的影响大得多。

一点想法:

在现在娱乐活动嘈杂,大多数人都焦虑浮躁,人们已经很少有时候很难进入专注的状态,静下心思去深度学习思考,由此得到的启示工作学习如何进入专注模式,建立一种仪式感建立一个你容易进入专注模式下的条件反射,比如每次听到那种古典乐,或者办工作摆设,又或者一种气味散出之后你更容易跟之前进入深度专注模式建立联系,让你在玩乐休息一天后还能快速进入到深度专注。减少转换成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24/40心理学 | 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