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3 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4 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失联。
11 月 22 日 12 时,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经全力搜救,已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
澎湃新闻从现场救援人员处获悉,找到遗体后,他们发现 4 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 4 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 包蛋黄派、4 罐八宝粥、1 包巧克力、1 包瓜子、4 包鸡翅、4 瓶饮料;香烟若干。让我们对遇难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的哀悼! 有救援现场视频资料显示,4 名失联调查人员的名字为杨敏、张金榜、张喻、刘宇(音)。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称,这些失联人员,年龄最大的 32 岁,最小的 25 岁,曾经都当过兵。
年轻力壮,年富力强,都是退伍军人,又都有丰富的野外生存工作经验的四个小伙子,为什么这么快就失去生命了呢?
如果是食物中毒,四个人一起,自己带了食物,都还没有吃,不太可能。
如果是失温,据说是穿戴整齐,准备好了过夜的衣服,还有雨衣。而且连食物都没有吃完,可能根本就没有熬到晚上吃晚饭的时候。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
有分析是瘴气,或者是毒气中毒,有点可能。其中一个人据说是离另外三位有一定距离。
整件事情,扑朔迷离,很蹊跷。
更让人深感痛心。
可惜的是,有一个团队。而且有工具,不知道有没有利用好工具。他们还带了定位仪、铁锹、工兵铲、指南针之类。
其实,如果在荒山野岭迷路了,首先要判断有没有可能天黑前出得去。如果没有希望,就要在天黑前做过夜的准备。
等到天黑了,就完了。
寻找躲雨、避风、保暖,又能避开了可怕的野兽的地方,是当务之急。
有铲子,最好是找一个避风处,挖洞。四个人,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挖出一个足够大的山洞。
然后是砍刀上场,砍茂密的树枝树叶,大芭蕉叶之类,遮住洞口。只要做好防风防雨。
如果衣服湿透了,有汽油,山上可燃物太多了,即使是有下雨,应该也可以一个人用雨衣遮掩,另外的人点燃一堆火。
有火就可以除湿保温,烤干衣物,保暖,吃饱后,大家都钻进洞里去休息。
这个,是重中之重。
短期内,多冰冷,都可以承受。时间长了,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我们来看看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湿度跟水有关,水是很好的热传递导体,当人体处于水的包围中,热量散发的速度是在静止空气中散发速度的25倍!冬季最佳湿度应该是在0%~60%之间,如果是气温较低且湿度大于60%,空气湿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体感温度下降大约0.2°C。 下雨时空气相对湿度至少是在80%以上,按照以上的规律来看,如果外界温度是3°C,那么遇上下雨,若相对湿度是85%,那么这种环境下体感温度大致是在3°C-(85-60)X0.2,也就是在-2°C左右。
这还是在光下雨,没有风的环境下的体感温度值,如果加上起风,那体感温度还会降低。之所以为什么不少北方人冬季来到南方反而觉着更冷,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南方的相对湿度远远高于北方的缘故。
湿度方面,户外出行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装备党总是会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冲锋衣、羽绒服、软壳等容易引起注意的中层和外层着装上(按三层着装法进行的划分),光顾着防雨防雪,光顾着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而可能引起的失温风险,忽略了贴身内衣的选择和准备。 再次,风力方面,如果遇上大风天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当然,除了这些提到的方法之外,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用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等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人在极端寒冷濒临死亡的条件下,人体血管收缩,然后麻痹和扩张,这种收缩会导致体内血管破裂,血液会温暖人体皮肤表面,给大脑中心的大脑一个错误的信号,从而出现幻觉,感觉自己犹如在火堆中。
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人类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由大脑的本能来调节。事实上,身体的内部温度正在下降,但是大脑由于判断失误,发出了身体脱衣服这样的指令。加速了人们冻死的过程,并导致许多人在冻死后身上是没有衣服的“反常脱衣现象” 愿意识消失前,没有经历太多痛苦。
四位队员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所以,整件事情,让人迷惑不解。
等着官方解释吧。
此事,也给喜欢野外探险生存活动的人足够的提醒。
但愿,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