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云与阿里巴巴(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

一、人物简介

(一)人物名片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其他职务与社会兼职有: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2015年10月23日,《2015信中利胡润IT富豪榜》发布,51岁的马云及其家族以1350亿元资产蝉联中国IT首富,13年财富增长540倍。

2015年10月24日,浙江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举行,大会选举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为该会会长。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马云以354亿美元身家排在第18位,重新取代王健林成为华人首富。

2018年10月,马云以2700亿人民币财富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一位,并在同年宣布,2019年9月1日起,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CEO张勇接任。

当马云第一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时,《福布斯》杂志是这样介绍马云的: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地露齿而笑,拥有一副5英尺、100磅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同时也有着拿破仑一样伟大的志向。

(二)成长经历

马云,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嵊州谷来镇。马云的出身并非高贵,爷爷因抗战时做过保长,解放后被划为“黑五类”,父母都是半文盲。马云的家庭也不富有,父母均是普通职工,靠微薄工资收入维持一大家人的生计。以现今的标准衡量,马云算不得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童年颇顽皮好动,打架、逃学是常有之事,曾因打架记过多次,被迫转学,成绩平平,且数学成绩较差。但马云也有不少优点,活泼,善与人交流,尤爱学习英语。12岁那年,家人为马云买了台袖珍收音机,马云每天借助收音机听英文广播,坚持学习英语,从不间断。这些优点,为日后马云结交外国友人,两次出国游学,因英语成绩优异而考上大学,都不无关系。

马云的学业颇为不顺,中考考了两次,才得以上杭州市一所极普通的高中,有一年中考的数学成绩仅得31分。高考考了三次,第一次高考,数学得31分,首次落榜,给马云的打击不小,曾经有放弃学业的念头。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又因长相不好,又瘦又矮,遭老板拒绝。之后,只好做搬运工,蹬三轮帮人送书,打发时光。1983年马云参加第二次高考,再次落榜,数学成绩虽有不少进步,但也仅得了19分,家人劝他死了上大学的心,不如学一门手艺,成家立业。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邻里的笑话,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79分,但因离高考本科录取线还差5分,又被拒之大学之外。幸运的是,那一年,杭州部分大学,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成绩优异者可获升本科的机会。正是因为英语成绩优良,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寻取为外语专业本科生。

马云进入大学后,像变了个人一样,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凭借出色的英语,会沟通,善交际,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等优势,在学院考试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当选为杭州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1988年,马云顺利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校,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老师。马云在电子工业学院的工作,可谓是顺风顺水,由于英语口好,表达能力极强,授课受到学生的好评,被评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马云除在学校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做一些公益工作。由他发起的杭州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深受来杭的国际友人与游客,以及爱好英语的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在杭州乃至浙江都有名气。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杭州作为沿海较发达城市,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政府、学校、公司都在学习与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文化与管理经验,对外语翻译的需求与日俱增。马云便利用自己外语较好的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英文翻译服务,在杭州翻译界尚有一定知名度。

二、创业之路

(一)英雄产生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年代。在经历了“八九”政治风波,以及东欧政治巨变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在这样一个关系中国和亿万国人命运关键时刻,已经年过八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坐不住了,再次踏上南巡的征程。1992年初春,邓小平从北京出发,途经武汉、广州、珠海,最后到达深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一路谈改革,一路话开话。邓小平讲话大意包括: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去试,大胆去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像春风化雨,如拔云见日,扫清了人们思想上种种雾霾,端正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召唤。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激励下,一大批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戴有红帽子、捧着铁饭碗的人员主动辞职下海创办企业。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下海创业的大潮。陈东升、毛振华、冯仑、潘石屹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创业之路的。这一现象日后被人们称之为“九二派”。

此时尚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教师的马云,既不可能是井底之蛙,眼光只停留在大学一隅,亦不可能是身居世外桃源的陶渊明,不知天下的兴替与巨变。马云也被迎面吹来的改革开放之风吹拂得热血沸腾,夜不能寐,思考在这个千载难适的伟大时代,有所作为,不负人生。

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此时,年方28岁的马云深知,要成就一番事业,要从最简单、最熟悉的事情做起。1992年,马云正式成立了海博翻译社,除了自己当兼职翻译外,还请了几位退休老教师来帮忙,主要为来杭州的外商及本土的中小企业翻译外文资料、合同文本等。由于业务量不大,收费也较低,翻译社刚开始是亏本的。为了弥补亏空,维持翻译社的运转,马云便开展了多种经营,并亲自到广州、义乌等地进货,推销日用消费品及电子产品,翻译社还销售过鲜花、礼品及医药产品。到1994年,翻译社不仅存活了下来,还能做到收支平衡,约有盈余,而且还成为了杭州乃至浙江最大的外文翻译社。

1994年圣诞节后的一周,马云与本院的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偶遇,两人原本就熟悉,碰到一起便海阔天空地闲聊,聊来聊去聊起了互联网。比尔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毕竟来自大洋彼岸,这方面信息不少,比尔先生讲得十分激动,马云不仅听得很投入,而且还很动情。互联网的神奇功能,以及对未来商业社会的憧景,再次点燃了马云的创业激情。当晚,一个影响马云一生事业的决定就此产生,决定辞职创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马云与阿里巴巴(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