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将自己从大脑中解放出来

共读days 20  《当下的力量》 days 3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今天共读的是《当下的力量》第一章正文的前两部分:1.开悟的最大障碍;2.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这两部分是递进的关系:“开悟”最大的障碍是向思维认同,所以想要抵达“开悟”的状态,就需要将自己从大脑中解放出来。


此处,有三个问题出现:

1. 什么是“开悟”?

2. 什么叫“向思维认同”?

3. 如何将自己从大脑中解放出来?


先说“开悟”。

作者对“开悟”是这么解析的: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

乍一看上去,还是很难理解。

就我浅薄的认知,我认为这是一种内心平和的状态,就有点“任外面狂风骤雨,我自如如不动”的意思。

那种淡然、恬静之感,让我不由得想到佛佗在菩提树下静修的画面,也会想到《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在五台山上与高僧论道的场景,亦会在脑海里冒出《少林禅宗大典》上那位任凭周边乐声不断蚊虫不停,他却能2个小时如如不动的大师。

我想“与本体合一”,大概与内观时将全部的注意力都聚焦于一呼一吸之上,只去体会空气进出鼻腔时鼻腔里的汗毛来回扇动待到思维静止后意念只与身体呆在一起时那种感受一致。

那个时候,是“无我”的状态,一切都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存在。

有点类似于影视中会出现的灵魂出窍,有另一个虚幻的“自己”在一旁看着一动不动的真实的“自己”,只是看着,什么都不做。无喜,亦无悲,周边弥漫着宁静。


第二个问题:“向思维认同”。

它是指我们总是无法停止思考,而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以为是我们在控制思维,却不知思维一直在利用我们。

我们总是很容易被大脑里天马行空的想法支配着行动,且常常,我们都以为这些想法就是“我”本身。

在《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里,作者哈福艾克说:你脑子里没有一个想法是不必付房租的。你的想法产生感觉,你的感觉产生行动,你的行动产生结果

不由得回忆起几年前去内观中心时的场景,因为内观的最低要求是不语,只练习关注呼吸。所以在第一天的练习结束时,头痛欲裂,感觉分分钟要爆炸。而始作俑者,居然是脑子里不断喷涌而出的念头。

也是那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原来思维是如此勤奋的存在,它们当真是一秒都不愿意消停。

而根据吸引力法则,我们会受这些念的影响,去行动,然后拿到结果。不论好坏。

如果是好的结果还好,但凡结果不尽如人意,一连串的标签、判断和定义又应运而生,而我们又是那么擅长拿过去的经验做当下的判断,所以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我攻击的现象。

这或许才是大多数人活的不开心不幸福的原因。

那如何找到停止思考的按钮,将自己从大脑中解放出来?

作者提出一个概念---“观察思考者”。

这个概念我觉得有些类似于我前面提到的“灵魂出窍”:真实的身体是“思考者”,出离的那个是“观察者”。

观察者的任务是经常倾听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但不做任何评判,不对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

当持续的带着中性的力量去观察时,我们便会逐渐进入一种思维停止的状态,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思维空白”,这里可以理解为“心流”。这个时候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却没有在思考。

举个例子,我们在走路时,如果将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腿部、脚部,体会左右脚来回交替,左脚离开地面时右脚和右腿的感受,这时我们的精力高度集中,大脑却并没有想很多。

其实任何日常活动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练习意念集中。

像我经常早起后打坐,感受风吹拂脸颊,感受窗外阳光穿透云层,感受枝头小鸟、蝉等小动物欢快的叫声......那一刻,好像自己与外界的一切融为一体,感受着大自然天然的交响曲,体会那种详和。

经常练习这种专注,加以时日,一定可以收获内在的平和与安静的强有力的力量。

不论是内观,还是冥想,让我们一起练起来,去感受“当下”的力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下的力量》:将自己从大脑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