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记 》

       山西归来的路上下单岳南《考古中国》系列,本本都是大部头的书。第一本选择的是关于秦始皇陵是因为我第一次带母亲出去旅行,就是去的西安秦始皇陵。那是父亲去世的第三年,我带母亲大年初三就飞到西安。以致于母亲感叹:"大过年的,你竟带我看陵墓了"。因为那几天我们一直在看各种各样的陵,如茂陵、秦始皇陵、法门寺等等一些地方。

       站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陈列馆,除了震撼,我说不岀来其他的语言。我一如刚发现兵马俑的村民,无法说出其珍贵的意义,甚至不明白他们美在哪?我对于秦始皇陵的理解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直到我看到这本书。

       文学结合纪实的书写,阅读起来很轻松也干货满满。读完第一感觉就是,我一定要再去一次秦始皇陵,再去看一看那些千人千面的军阵。这本书很详尽的记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的过程。这其中的风雨故事,以及各种考古人员的波折。风涌云起,他们的命运和这兵马俑的命运一样。随着周边陪葬俑、铠甲坑、珍禽坑、铜马车的逐一发现,当年的帝国神秘正渐渐露出痕迹。

      兵马俑出土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很显然,这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尽管历2000多年沧桑岁月,这些兵马俑变得残缺不全,但庞大的整体阵容,仍不失浩浩荡荡的威势和古老的秦川壮士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雄姿豪情。关于秦帝国的一切,历史资料可以借鉴或者查看到的非常少,除了史记中所记载的,大部分都消失了。然而兵马俑的发现对当年那个帝国,如管中窥豹,可以得见一些当年的雄风和荣光。尤其对于军事的意义。

      立俑、跪射俑、铜马车驭手,就单个秦俑的人物形象而言,这些陶俑千人千面的逼真写实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卓越非凡。战马俑则层次丰富,形象通真, 有着精雕细刻的眼险、身翼和唇,无不透出战马的神韵和待发的雄姿。最让人震撼的是军阵。

       “这个有锋有后、有主体有侧翼、步马和车马交错的军事阵容,既严整统一又富有变化既肃穆静立又寓有动感。那一列列武士,按兵种低级军吏俑头戴的不同而身穿绿色或红色的战袍,外披黑色或褐色的铠甲,使武舟军阵的氛围显得威武庄严。而武士面孔和神情的不同,以及发的多变,又避免了凝滞呆板。那披坚执锐、挟弓挎箭的武士,伴有齐头并立、昂首仰尾、双耳上耸、引颈嘶鸣的战马,给人以蓄势欲动、挥戈上阵、驰骋疆场的强烈意象。这于统一中求变化、静穆中显跃动的军阵构图,充分展现了秦军气势磅磷、所向无敌的英武气概,从多侧面折射出意境的壮美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岳南先生的书写,让沉寂地下2000多年的庞大军阵再次鲜活的出现在我的面前。

      2000多年后,当年兵马俑坑的设计者和修筑者已不复存在,一切的悲壮和苦难也早已随风而去,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则是他们在酷烈的政治背景和生活遭际中,用心血凝成的传大的不朽之作一-庞大的地下军阵。正是这个地下军阵的存活,才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大秦帝国的风采和骊山徒们所创造的辉煌艺术成果。

       从弩到骑兵,到战车和轻战车的发掘,中国骑兵最早的出现;从弩到列阵,以及军队的实战布阵,都有极重要的参考意义;对青铜铠甲、甲胄的发掘,无疑都给世界军事史带来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苍茫,尘烟漫漫。秦帝国走向鼎盛的艰难和为此付出的艰辛与悲苦已难为后人知晓。唯兵马俑的铮铮铁骨已作为一个民族坚毅的性格与永恒的图腾。

         这本书通过兵马俑的考古细节,去论证当年那个帝国的生活、文化、礼仪和军事,尤其是未曾遗留下来的史料。这本书太厚了,厚的我几乎无法再去复述书中所讲的一些细节,留待读者自己去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