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存在,叫“过渡性客体”。在这个阶段中,如果父母既能够允许孩子向自己模仿和认同,使孩子将良好的亲子关系内化,又能够鼓励孩子的分离和发展自主性,则孩子就能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
上周末,去朋友家做客。
一见面,他家小朋友就拿着一把大夹子来夹我。
哎哟,别说还真有点疼~ 我仔细瞧瞧,这是把奶瓶夹。
奶瓶夹,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来夹奶瓶的工具。因为奶瓶高温消毒后比较烫手,所以还要准备一个奶瓶夹。
在给给奶瓶高温消毒之后,用奶瓶夹就可以从消毒柜里面取出奶瓶。
如果使用传统的沸水消毒法对奶瓶进行消毒,奶瓶夹就更加显得必不可少。
刚刚消毒完的奶瓶的瓶体非常烫手,用手直接取不仅容易烫伤,还会让奶瓶受到二次感染。使用奶瓶夹则很好地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出现。
我朋友见小孩子这般调皮,忙跟孩子仔细了说:“这位叔叔是爸爸妈妈的朋友,你用夹子会把叔叔夹疼的,可不能这样没有礼貌哦!”
小家伙听了,眨巴着眼睛,嘟噜着小嘴,翘起屁股一边玩儿去了。
1.
让孩子痴迷的奶瓶夹
朋友说:“孩子最近喜欢这把夹子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家时,夹子不是在他的手上,也必须是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出门时,这把夹子也是必带物品。
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有时候睡到半夜,小孩子会突然起来找夹子,只要把夹子递到他的手上,他倒头又睡着了。
由于长时间的抓握,奶瓶夹的手柄变成了黑色,朋友觉得小孩子这样不正常,打算偷偷扔掉、就先藏了起来,结果孩子声嘶力竭哭闹着非得要,所以干脆没有扔掉、随了他!
2.
“过渡性客体”
为什么会出现孩子对某个玩具特别沉迷一段时间的情况?在某段时间,孩子可能对某个玩具特别着迷,吃饭时、睡觉了也不肯松手?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会与我朋友一样,认为孩子这样的行为是恋物癖,还担心是不是有偏执症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孩子的这种恋物行为与大人的恋物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孩子特别迷恋一个娃娃、一条毯子甚至不能分离的情况很常见。
英国有位叫温尼科特的心理学家为此还给这样的娃娃、毯子等创造了一个很棒的概念,叫“过渡性客体”。
它们往往具备这些特点:
1)孩子们认为它是自己的;
2)孩子会热情地拥抱它,但有时也会推残它;
3)除了孩子自己,谁也不能改变它”。
温尼科特通过对6万对母婴的咨询,在大量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道:“这些过渡性客体在某一阶段替代了母亲的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儿童成长是必须的、有积极作用的。”
不过这些过度性客体的命运往往有些“悲情”——孩子对他们会越来越冷漠,甚至遗忘,因为孩子们已经渡过那个阶段,不再需要它。真有看着你、陪着你长大,送你离开的即视感。
3.
来自父母的尊重和接纳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总是会构建一个安全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面,孩子会有自己亲密的伙伴。 也许是某个喜欢的物品,有时候会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还有可能是一个假想的对象!
对他们来说这些可以给他们安全感, 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依恋的产生大多是源于安全感不足,有可能是父母给与得较少,父母的陪伴较少,拥抱、亲吻不多;还有可能跟孩子的性格有关。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孩子睡觉都要抱着东西,这可不是恋物癖,这是他们想要的安全感,这是孩子的“情感源地”。
父母要选择尊重和接纳,要相信孩子有能力“顺利过渡”。
在绘本《阿文的小毯子》里,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一只叫做阿文的小老鼠的,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一定要带着他心爱的小毯子。
有小毯子陪着阿文,他心里就很安稳,也不会整天都黏着妈妈和爸爸。但是,他慢慢长大,上小学了,他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
阿文的妈妈爸爸觉得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既不让阿文过分地依赖小毯子,又不能让阿文感觉失去了小毯子,怎么办呢?
终于,妈妈爸爸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块给阿文做了一块手绢,这样,阿文依然可以带着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阿文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愿意聆听他内心的父母。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跟他说:“你听我的,没有理由,因为我是你爸妈”。
4.
注意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另外就是给予恰到好处地呵护,这个工作需要父母来做。
父母要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就会有度,不会呈现出一种病态。
在小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游戏互动或身体接触,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这样会减轻孩子对特定物品的关注。
多鼓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指责。给孩子一个无条件的抱抱,而不是只有在孩子听话的时候才给予拥抱奖励。
就算孩子做错了,也可以抱抱他,化解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当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爱和支持,再跟他谈谈行为,进行合适的引导,远比打骂要有效。
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一般不会对外物产生太大的依恋。
一般情况,孩子的这种恋物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慢慢消失。
如果一直存在,或者愈演愈烈,那父母就要看看自己跟孩子之间是不是真正形成了亲密的依恋关系?看孩子是不是充满安全感?
因为孩子的问题,往往照出家庭和父母本身的问题。
好吧,朋友了解了之后颇为感慨地说:看来我们只能把这个奶瓶夹当作是你的玩具,让你慢慢去熟悉它,最后自己换掉它了!宝贝,我们要给你更多的拥抱和关爱。 青松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