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知识,不焦虑:一本书教你从阅读到行动

近两年有个流行词叫做“知识焦虑”,大意是指人们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几何量级增长的信息,巨大的求知欲望与相对有限的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外部信息与知识难以转化为自身能力,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知识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走出知识焦虑,需要从“知识吸收”和“行动转化”两方面入手。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高效率阅读,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行动的一剂良方,帮助我们走出知识焦虑困境。

大岩俊之,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曾担任4家公司法人销售,任职期间销售额年均增速1.5倍,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后来由于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读书家”的观点,选择独立创业,并成为每年读书300本以上的知名讲师。他所涉及的领域涵盖速读、思维导图、记忆术等多个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

《实用性阅读指南》从“读”、“记”、“行”三个维度,探讨如何让阅读更高效率,怎样更好掌握书中知识,以及如何从知识转化为行动三个问题。

图1:《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

一、读:书要怎么读?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所探讨的主要是商务类书籍。其特点在于:专业性高、趣味性偏低,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时对专注力的要求也更高。阅读这类书籍时,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问题导向:让阅读更专注

主动意识可以让人的专注力大大提升。例如当一个人剪了短发,她往往会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剪了短发,其实剪短发的人数没有变化,改变的是人对短发的关注度。

这一理论运用到读书上,就是始终带着问题读书。在阅读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看完之后可以用到哪些地方”等。

问题导向性的阅读有助于将被动的知识吸收,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而不是在知识的迷宫中瞎逛,到头来一无所获。

2、断舍离:抓住重点,有所取舍

根据“二八原则”,一本书中关键内容大约只占20%,而真正的精髓只占4%,这些内容就是我们阅读的重点,其余的内容可以战略性舍弃,以达到时间利用效率和知识吸收效率的双重优化。

如果一味求全求多,反而会遗漏重点,得不偿失。

3、并列读书法:读书不枯燥的秘诀

图2:我近期在读的几本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建议我们可以同时读多种类型的书,这样一方面可以带来新鲜感,缓解阅读疲劳;另一方面,书籍切换的过程也有助于重新回忆知识点,提高阅读效率。例如我最近在读的除了《实用性阅读指南》之外,也有《艺术的故事》、《魏晋南北朝演讲实录》等书籍。

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在读书场合和阅读介质上做多样化选择。

读书场合:在书房、图书馆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各个地方放上不同的书籍,随时有书可读。

书籍介质:除了实体书之外,也可使用手机APP和Kindle等设备在出差途中或上下班路上阅读。

4、笔记和导图:让大脑动起来

图3:我用Xmind绘制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捷径,但总结整理本身是很辛苦的,而大脑却是有偷懒的倾向。以我自己为例,去年读了60多本的书,但所记住的内容大概不到30%,属于典型的“走马观花”式读书,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在书上作标记、整理读书笔记、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对书中知识的重新梳理,可以让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把零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逻辑清晰的“知识地图”。

除了书中介绍的手绘方式之外,利用Xmind、幕布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也是不错的选择。而有道云、印象笔记、豆瓣等可以作为读书笔记、阅读心得等的记录平台。

二、记:知识点怎么记?

阅读效率得到提升之后,下一步是更多地吸收书中知识,大岩俊之给出的几种方法供你参考。

1、重复:记忆曲线学习法

  图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VS反复阅读后的记忆曲线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知识密度最高的一段时间其实是在高考前。因为那段时间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读书、做题、订正。不断重复,不断循环,有些知识甚至到今天还记忆犹新。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今天我们的阅读,自然不必像高考那样高强度地机械记忆,但我们可以用更加科学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辅助记忆。根据记忆曲线定期复习知识点之后,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会大大加深,从上图两个记忆曲线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

现在很多的APP结合记忆曲线开发了复习提醒功能,比较常见的是背单词软件。个人比较喜欢用的还有Anki,可以自己制作卡片,定期提醒复习进度。

2、感情:在书中融入个人情感

记得去年有个香港中学生朗诵诗歌的视频在网上很火,大家关注的点多在他夸张的表现力和充沛的感情上。但如果把感情结合到读书上,也不失为一个增强记忆的好方法。因为感情深刻的点,也是记忆最牢固的点。无论是遗憾、惊讶、感慨、激动,当情绪被附着到某个知识点上,就会在二者间建立起一种连接,记忆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我在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时,书中多处提到阅读时不要试图全部理解。就联想到自己有一次去博物馆参观,为了把所有的厅逛一遍,不仅把自己累得够呛,还因为时间太赶差点错过了最主要的一个特展。

3、输出:“讲出来”、“写下来”

“讲出来”,是指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试着不断提醒自己,读完书之后要讲给别人听,不一定是真实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假想的听众。这样我们在阅读时会更加积极地寻找书中的重点和亮点。这与问题导向型读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下来”,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可以在购书网站上发表评论,可以在微信、豆瓣上写读书笔记、书评,或者在问答网站上答题等。写作时可以把知识再次梳理和归纳。

三、行:从知识到行动,我们要怎么做?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给出了将阅读中所学应用于实践的6个步骤,分别是:

1、设定目标:怎样才算是好目标?

一是针对重要但不紧急事项设置的目标。

例如写作能力的锻炼、阅读效率的提升,或者未来几个月内通过一项考试,或者职业上的成长等等。

二是结合SMART法则设立目标。

图5:SMART法则

例如,小明的梦想是年入1个亿,但是他现在的月薪是5000元,这个目标就不是一个合适的目标。如果设置成1年以后,通过努力工作、自我提升,职位上升一级,月薪达到8000元,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目标。

如果目标设置过大,可能会让人丧失努力的勇气,使人望而却步。若目标过于小,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则比较低。

2、明确位置:离目标实现有多远?

写下自己现状,与行动目标进行对比,清楚自己的差距。

3、想象实现:给自己做梦的权利

通过想象实现目标时,我们的状态是怎样的,心情如何,会有怎样的收获等,让我们的大脑对未来产生期待。

4、细化目标:路要一步一步走

在大目标之外,我们还应当设置小目标。把目标进行分解,例如把年目标细化到季度,再细化到月度,再到周,增强目标的可执行性,也有利于自我监督和提醒。这与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类似,分项目、分期间、分预算单位对各项财务指标分解,并遵照执行,定期进行分析比对。

5、宣告目标:大声说出你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告诉身边的人,或者利用社交媒体把自己的目标写出来。目标宣告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6、开始行动:让梦想照进现实

再精细的模型,再完美的规划,离开了实践都是纸上谈兵。行动是唯一达到目标的途径。

读书并不止于“读”,读书最重要的功用在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焦虑的我们有时会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一样,拼命填塞各种各样的“知识食物”,但没有被消化的知识就像食物一样,最终会成为大脑的负担。

大岩俊之用他多年的实践总结,把高效阅读到实践转化的秘诀一一道来,让身处“知识焦虑”漩涡的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如果你也正在知识的丛林中迷茫,不妨从阅读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开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知识,不焦虑:一本书教你从阅读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