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1(第二篇)

让我非常遗憾的是,当年立志“为苍生立命,为理想奋斗”的屠龙勇士,还是不经意间,生出了鳞片……

2、真敢说话≠敢说真话

这段时间,关于蚂蚁,争议不断。

先是600亿战投基金自产自销吃独食,导致监管介入调查,原本10月上市的节奏被迫推迟。

后是要价越来越高,从2000亿到2500亿,再到3000亿,甚至传出希望要价4000亿美元。

对标目前其他中概股估值,实在有够贪。

但真正引发舆论哗然的,是马云在蚂蚁IPO启动前夜的公开炮轰。

要注意,他演讲的场合是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台下坐着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最高领导,马云故意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直接炮轰监管,唱对台戏。

当前国情下,舆论普遍评价马云“真敢说话”!

但“真敢说话”≠“敢说真话”。

演讲核心观点就三条:

1、巴塞尔协议像老年人俱乐部,只讲风控,不讲发展,遏制创新,年轻人和发展中国家没机会赚钱翻身,这是今天世界众多乱象矛盾的根源。中国金融业还是青春少年,不能让小孩吃老年痴呆的药,应该放开监管,鼓励金融创新。

2、但金融创新有风险,会犯错,这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代价,所以犯错后监管不应一棒子打死,而应完善修正坚持创新。

3、今天银行还是没抵押担保就不肯轻易放贷,这是当铺思想,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应该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

总结起来,逻辑线是这样的:

疫情影响深远,人类正在十字路口——>解决办法是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有风险,要承担代价——>监管应该包容完善,而非一味打压——>就算监管打压,蚂蚁也会“一错再错”,“一错到底”,倒逼银行改革,普惠大众。

3、金融创新≠科技创新

马云这番慷慨激昂的说辞,乍一听极具说服力,对金融缺乏深刻认知的普通人,很容易认同,觉得马云是敢说真话有担当的真·理想主义者


然而就事论事,马云偷换了两个概念:

第一,马云偷换了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概念。

解决今天世界诸多矛盾的当务之急是创造更多增量财富,避免内卷,而增量财富来自增量需求,增量需求来自科技创新。

马云整套逻辑,用在科技创新上,全对。

科技创新没有捷径,需要投入海量资金,海量人才,做持续不断的科研攻关,最大的风险,也就是攻关失败。

但金融创新截然不同。

金融是做钱的生意,让钱更好服务于整个实体经济所有产业,位于百业之母的核心地位。

相比其他产业,做金融赚钱太容易,只要金融业者贪心不断放大,监管却跟不上,早晚会把国家甚至全世界带坑里!

比如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本质上就是智力超群的华尔街金领,财技卓越,贪心不足,为追求更高利润,以“金融创新”之名,不断放大杠杆,忽视风险,最后整体暴雷,代价是全世界一起买单。

正所谓,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我赚够,哪管人家死活。

1930年代大萧条,直接把人类引入万劫不复的世界大战。

作者:力哥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697770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哪怕二战后,金融市场也不断闹出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和社会安定的幺蛾子,这就是为什么不断对金融加强监管的根本原因。

马云炮轰的巴塞尔协议,就是对全球银行资本进行风险监管的一整套标准。

最重要的一条是资本充足率,像个紧箍咒,限制了银行不断放大杠杆,谋求更高利润的能力,如今也同样限制了蚂蚁。

巴塞尔协议不是什么西方人捣鼓出来的早已过时的“老年俱乐部”,巴塞尔协议有1、2、3三个版本,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用一场又一场金融危机的血泪教训中换来的!

正因为人性永不变,自私又贪婪,基于逐利本能的金融创新,最开始“看上去很美”,一旦玩脱了,总会带来各种新麻烦,所以才需要巴塞尔协议这样的守夜人。

按马云说法,银行还保持着当铺思想,必须有实打实的抵押担保才肯放贷,是因为无法了解借款人真实信用。

但只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建立起高效的信用体系,就能帮整个金融系统改变当铺思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问题是:

1、阿里系掌握了十亿中国人的消费和行为轨迹,所以蚂蚁主要做的是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信用贷,但银行有大量对公业务,敢问你家大数据掌握多少大企业真实经营信息?你能给千百万企业做高度准确的征信评估吗?

2、蚂蚁主要做的是小额信贷,银行有大量大额信贷业务,比如房贷,几百万上千万就一下子放出去了,对大企业的贷款甚至动辄十位数,什么抵押担保都没,光靠一套征信系统,比如芝麻信用分,就敢闭着眼睛放?你肾不虚吗?

3、技术是人创造的,也可以靠人破解,谁敢保证你这套信用评估体系一定准确,没有bug,不会被人定向刷分破解?

我也相信,基于大数据的信用,比传统的抵押担保,提交一大堆资料,再走一整套漫长审核流程的放贷模式高效得多,普惠得多,绿色得多,是未来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

刀是把好刀,但谁敢保证,用刀之人只做菜,不杀人呢?

毕竟,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实在太大,牵一发动全身,尤其是AT这样的国民级寡头,捅一点篓子,都是社会不可承受之重,然而金融资本天生聪明又贪婪,所以哪怕你把基于大数据的风控系统描绘得无比可靠,也不能轻易放松监管紧箍咒。

4、创新代价谁来担?

这就说到马云偷换的第二个概念:基于大数据的风控史无前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出了岔子,谁来承担金融创新的代价?

马云说:

“新金融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

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

改革是要付出牺牲的,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做这个改革,结果可能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就是负重前行的一人”。

潜台词是,历史大势无人能挡,你们都畏惧风险,当缩头乌龟,就让我们蚂蚁替你们趟这地雷阵吧,牺牲我一人,造福下一代。

但真正承担金融创新代价的,是全体老百姓,你马云和蚂蚁反是最大受益者!

原因在于:你,只有你,已具备了市场准垄断地位!

马云说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P2P不是互联网金融,不能因为 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否定了。

首先,马云怕是忘了,6年前蚂蚁搞的招财宝,本质上就是P2P的一种模式,否则这么赚钱的买卖,后来怎么就不做了呢?

其次,为了让蚂蚁借贷业务和已被国家枪毙的“P2P”概念彻底划清界限,马云非给互金下个最狭隘的定义:必须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

按这说法,余额宝就是个货基,和信用没半毛钱关系,当年又是谁高喊俺家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创新最成功案例?

再次,天底下就你马云一个识货?

就算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和信用体系,包括陆金所、宜信等很多当年P2P头部平台都在砸巨资努力搭建,人家也不是骗子,全是金融+IT高材生,正儿八经看好互金前景才会投身创业。

问题在于,这些P2P公司不管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像蚂蚁那样低成本快速获得借款人准确征信。

一是P2P不被监管认可,无法进入央行征信系统,无法共享商业银行征信网络。

二是连银行也只能干瞪眼的,他们无法轻松掌握十亿中国人在网购、买卖二手货、叫外卖、团购、看电影、看视频、听音乐、开车导航、旅游、查天气、打车、骑共享单车、缴水电煤、发红包、买保险、买基金、做慈善等许多真实场景中的消费和理财行为,从而快速掌握一个人的全方位信用画像。

力哥文章里随便推荐一个ETF,都会有无数人跑来问:力哥,怎么我在支付宝里找不到这基金呢?

对,这就是中国社会现状,大多数中国人的理财和消费行为,已被阿里系牢牢掌控!

互联网行业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天然容易形成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格局。

信用贷领域,唯一能和蚂蚁比划两下的对手是腾讯系,但目前还打不过。

潜在的有力竞争对手也只有美团和字节,都还不成气候。

你马云知道从电商转到支付和金融是广阔蓝海,无限可能,人家贝索斯不知道?扎克伯格不知道?

但亚马逊搞不到那么多用户隐私权限,政府动不动就用反垄断法搞你,扎克伯格想搞雄心勃勃的数字货币计划(Libra),硬是被美国政府强制叫停。

正因为我们是后发国家,得弯道超车,所以相比欧美,我们的监管对互金创新更宽容,甚至还一度鼓励,才有了后来的P2P乱象,也才有了今天的蚂蚁帝国。

5、得了便宜还卖乖

如果不对垄断资本进行限制,会怎样?

大数据杀熟+消费主义狂潮(不断人造购物节)疯狂洗脑+各种互联网营销技巧无底线利诱,最终让我们年轻一代陷入“想花就花呗,缺钱就借呗”的负债生活,难以自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01(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