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情商的说话小技巧

文 | 吴大大

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种情况: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有的人说完后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很舒服,让人上瘾想追着听。而有的人则给人一种很生硬的距离感,很直,让人不自觉的心生戒备。

所以,人在说话的时候是暗含了温度属性的。温暖的高低,调度着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离。

那么这种温暖是怎么来的呢?

表面上是源于我们的说话方式。比如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节奏快慢,面部的表情与眼神、手势、身体的姿态等等。

一个人说话时越有温度,言语之外的动作就越丰富。

同样是刚见面,有的人表现出来是眉飞色舞,有的人则是面无表情,这种冷暖的差异很容易辨识。

但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表达的差异呢?

除了性格,以及成长经历中养成的习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人本身的关注。

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人际交谈,最重要的是人,但我们经常忽略这一点。

以前我和人沟通时,最喜欢的是直奔主题,有事说事,事情说完了就撤,觉得这样简单、直接、高效,不拖泥带水。那时最不喜欢的,就是见面时的寒暄,觉得都是客套话,既没什么用,也没什么意义。

但结果是,虽然自己的工作能力还可以,但关系密切的伙伴并不多。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礼貌但疏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自己太忽略聊天过程中那些看似没有的东西了,比如寒暄。

寒暄是套话吗?多数情况下是的。

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它又为什么一直存在呢?

答案是,人们需要它。

为什么需要?

我们只要关注一下人们在寒暄时说话的内容就知道了,都是和人有关的。

比如你是哪里人?

你在哪里上的学?

你喜欢什么好吃的?

你今天的衣服/发型/包/表怎么样怎么样?

人们聊这些,看似与接下来要聊的正事无关,但其实很有关。它传递的一个信息是:

我是在和你谈事情,对于我来说,你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与你有关的事情。

正因为这层逻辑的存在,所以在聊正事前如果能闲聊几句,就会让人感觉更放松,彼此的心理距离更近一点。

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管和谁说话,都呈现出一本正经谈事情的状态,这样的交流方式就会让别人觉得太干,有一种硬邦邦的感觉,总之不太舒服。

而这种不舒服的根源,就是对人的忽略。它传递的微妙信息是:

我对事情感兴趣,对你不感兴趣,事情比你更重要。这就是让人讨厌的一种感觉了。

因此,要想说话有温度,关键是关注人,把人放在第一位。一个人,只有自己本身被看见,被关注,被重视了,心里才会暖暖的。

除此之外,要想让你的话更有温度,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多交流彼此的感受。

交流感受就是交流大家在某一件事情上的体验。

比如对方刚换了一个新工作,你可以问对方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压力等等。

感受层面的交流会让对方觉得,你是能够看到自己的内心,是可以理解自己的,这样就很容易让人接纳和认同你。

同时,也要坦诚的表露自己的感受。

比如你可以回忆自己换工作时的一些经历,以及当时的体验和感触等。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会传染的,当你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对方也会很容易被感染,并对你产生认同和信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有机会打开别人的心门,从而成为别人眼中一个说话有温度的人。

有的人说话冷,是因为说话方式不对;但也有的人说话冷,是不想和太多的人建立关系,比如疏离型的人。这种情况下,也就没必要强迫自己改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高情商的说话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