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战国秦汉【78】完璧归赵的背后,含血的玉与阴谋试探


网图侵删

导读

今天说一个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成语的故事很好理解,是说重信用,能将物品完整归还。在本节里,还是让我们重新回到文字和故事里,看看这个事件包含的各种阴谋,以及,那块宝玉的故事。

自译部分

赵王得到楚国的珍宝-和氏璧(楚赵通姻,应该是嫁妆之类)。秦昭襄王听说了,也特别想要,便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不想给,又忌惮秦国的强大。想给吧,又怕这是个欺诈陷阱,一直犹犹豫豫,于是向蔺相如征求意见。

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与我们交换,我们如若不给,是我们理亏。如果是我们给了和氏璧而秦国没有给我们城池,秦就理亏。在权衡完这两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采取让秦国理亏的方案。我愿意作为这项交易的使者,如果发现秦国只是欺诈我们,我发誓一定将国宝安全完整带回。”赵王便派蔺相如入秦。

蔺相如到了秦国,果然如他所料,秦王并没有意愿给赵国城池,只是想强取豪夺。相如于是明面上答应给秦王和氏璧,暗中让从者怀揣宝玉从小路回了赵国,自己留下来随机应变。秦王知道这事后,认为相如有才,有胆魄,便没有诛杀,反而好好招待了一番并让他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被赵王任命为上大夫。

读书笔记

1、先看看充满工匠精神和血泪史的和氏璧。和氏璧据传挖掘于“卞和洞”,此洞位于湖北南漳县西南荆山南麓的荆山玉印岩。据《韩非子·和氏》中记载,楚人卞和在出山中挖到一块璞玉(石头),便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人鉴定,结果说是一块普通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欺君,便砍了他左脚。武王即位,卞和又抱着他认为的璞玉进献。武王再一次鉴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便砍了卞和右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他那块破石头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尽,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此事,便问他为何哭泣。卞和说:“我不是为了自己被砍掉双腿的事悲伤,而是因现在这世道能把宝玉视作石头,忠贞善良之辈被误做欺君罔上之人而悲痛。”文王很受感动,于是命人将石头敲开,果然里面藏有稀世宝玉,便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据说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将和氏璧雕琢为玉玺。

楚王国尽是这些故事,屈原含恨投江的故事广为流传,连楚国最重要的国宝里面都蕴含着楚国把好人往死里逼的讽刺。到底是一个多么昏庸的国度啊。

这个故事让璞玉作为核心,将一个普通人,一名普通的工匠和三朝显贵的君主做对比,在献宝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冲突感。一名普通匠人将他的心血视为无价之宝,更可贵的是这名匠人不惜生死,只想让他的作品流传与世,而高高在上的君王,却不断视其为垃圾。不管故事真假,这种影射,真的让人心酸。

而且在我们后世,往往对完璧归赵的故事十分了解,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知道对这块玉含着的血泪吗?

2、完璧归赵的故事。通鉴里省略了蔺相如和秦王对质的过程。在各种文章里,是说蔺相如进入秦国后,秦王在章台宫接见。相如将玉献上,秦王大喜,并让众人传看,群臣大呼万岁。蔺相如感觉事态微妙,便跟秦王说,这块玉不是完美的,有几处瑕疵,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交回后,蔺相如后退背靠柱子,怒发冲冠,说,看来您就是想诈骗和氏璧,说好的城池交换呢?平民 之间交易都讲信用,何况堂堂大国之间?我们赵国是挺尊重您的,派我来进行交易,现在我看您无意交易。如果现在您用武力逼我交回,我的头就和宝玉一起撞碎在此柱子上。

随后秦王对蔺相如进行安抚,蔺相如也缓和了情绪,跟秦王说,等您斋戒五天,安设九宾之礼再送上宝玉吧。后来蔺相如就偷偷把宝玉送还赵国。

这也是本人小学时候学过的故事。在小时不懂事时,总觉得这个故事怪怪的,蔺相如有些泼妇,只身一人,如何能凭借用一块玉而要挟了秦王?

长大了,经历多了才慢慢懂得这个人,在这个场合,蔺相如是有胆识,不惧权贵,信守诺言,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我们在他身上,在处理这个矛盾冲突时,并没有见到如苏秦张仪般的巧舌如簧,而是充满了针尖对麦芒,硬碰硬的骨气。当我们阴谋诡计见的太多,见到此等真实的英雄,真是应该敬佩。

但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秦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齐被燕痛揍了,嚣张气焰已打压,目前秦王眼里的威胁可能只有楚、赵。之前秦国的战略规划是先揍楚,奈何赵武灵王撒手人寰,留下小儿子继承赵国基业。此时秦王问赵王索要和氏璧,是不是想看看赵王对秦的态度?是刺头还是温顺的小绵羊。其实赵王献玉,已经向秦王表明了态度,赵国惹不起秦国。蔺相如的事情,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要不要回玉,其实已经没有了意义,秦王试探目的已经达到。秦昭襄王果然是一个拿他没辙的流氓。

3、秦昭襄王名声臭天下了,从楚怀王事后,都知道他是个流氓,一个臭流氓,一个不守信用的流氓,一个惹不起的流氓。但是,此等臭蛋,还有苍蝇不停攀附,没办法,权贵为上,实力为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战国秦汉【78】完璧归赵的背后,含血的玉与阴谋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