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的严谨性

关于问题的严谨性


       “长方体最多有多少条棱长度相等?”

       这样的问题,我教女儿时给教错了,所以她一直记恨在心,认为我说的,都是错的。

      我搜索了一下百度,正确回复都是“长方体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如果是12条棱相等,那就是正方体了。”那么,正方体的概念是什么?正方体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所以,我就搞不明白了,这“特殊”两个字,到底起着什么作用?是在强调“特殊”也是“普通”中一员,还是因为它“特殊”,就给它从“普通”中给剔除掉了?遇到这样地问题,我认为提问时一定要严谨,而不能只摘录其中半句,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问题。例如“如果不考虑正方体的话,长方体最多有多少条棱长度相等?”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就不会再存在什么疑义了。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强调了“不考虑正方体”,那不是就将答案给明确的告诉了学生了吗?这样地考查,还有什么意思?

     一般认为,题目就是考察孩子学到的知识,然而,我认为,我们让孩子去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就是好的学习方法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思维的开拓性和严谨性,是思考中最值得拓展的两个方面。

      关于开拓性方面,网上有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在对于水的描述方面,这样写道:“水很活泼”。赢来的却是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并被扣掉了两分,因为老师认为,孩子用词不当。她的妈妈劝慰说:孩子,你是对的!但是孩子永远不敢再这样描述:水很活泼,水很活跃,水很亲切,水很温柔……因为这样说会是错的,会被扣分的,她只敢按照“标准说法”:水很热,水很凉,水很清澈,水很浑浊……从此失去了人情味儿。

      开拓性的思维,可以培养孩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拟人:水很愤怒,用一个个舢板大的浪花,拍打在崖岸;水很悲伤,用她那温柔的双手,轻抚着苦难儿童的脸庞……例如通感:他将手伸到水里,他发现水很快乐,他似乎听到了水的笑声,从身下的船底传来;他将手伸到水里,他发现水很甜蜜,甜蜜的河水,又在亲吻和滋润着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这样的描写,更能渲染出一种气氛,更能诉说出一种感情,为何就不行呢?

      同样,严谨性方面,我们也需要重视。不能因为课堂上讲过,在测试时就简略不提。或者是如本文所说,因为“特殊”,就直接从“普通”中给剔除掉了,这是不是在给“普通群体”以歧视“特殊群体”的理由?

      记得前一阵子,不知哪里发文,明确规定了一些用词的严谨性,特别规定了“以上”、“以下”、“不足”、“超过”的定义。规定里这样讲:“以上”和“以下”是包括参考数字的,而不“不足”和“超过”,都是不包含参考数字的。这些都很好理解,但有时会因为习惯问题,而变得模糊不清。“特殊”一词,就不考虑其“普通”性了吗?是不是因为“特殊”和“普通”是反义词,就将它们彻底分成了“两家子”呢?

      老师的答案,肯定是有依据的。但是我不希望断章取义的习惯,成为一种正常,因而让过去的许多有益的知识,因为“断章”而成为“废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问题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