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本周阅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和刘志明著的《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以前读过《我们仨》,最近读了《走到人生边上》,可能由于杨绛先生离我太远了,对她的了解太少,以前关于她知道最多的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爱情,导致《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一度读不下去,所以,我又买了一本《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了解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和生平故事,才懂得了她写的那几本书的故事背景、心路历程和其中蕴含的哲理,也才懂得了钱钟书为何赞她“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跨越了105年漫长岁月的一位才女。她的一生是充满波折的,她出生于民国,恰逢革命风暴;在帝国主义侵华时赴京求学,恰逢中国遭受枪林弹雨;于战争时出国留学,居家万里无依无靠;于八年抗战时辛苦奔忙,只为在风雨飘摇中维持生计;一心不涉足政治,却无辜卷入一系列政治斗争中;一生坐拥书城、厚积薄发,却被钱钟书的光环遮挡......女儿和丈夫都先她而去,让她一度悲痛不已。但等到所有都尘埃落定,她依旧能一脸从容地坐下来,怀着感恩和温暖来写作。

一生风雨飘摇、坎坷波折,生存下来已是不容易,还能够给我们留下如此惊艳的文学作品真是难得。滚滚红尘,纷繁复杂,难得的是他们始终保持一颗淡然、高雅之心。他们一生勤奋求学、温婉淡泊的心性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在《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分子》中提到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政治)关怀、文化(价值)关怀和知识(专业)关怀。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应该属于知识(专业)关怀,竭尽毕生精力,做学问,不慕荣华富贵,不贪恋权势,拒绝各种“糖衣炮弹”,只是沉淀内心,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价值。

《走到人生边上》里面这段话让我思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第一境界是“明”,即把握全局,明确自己所追寻的目标与方向,是最初求学与立志之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第二境界为“行”,即为实现远大目标所应具备的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信念和毅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第三境界为“得”,即只要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都做好了且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么成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我尚处第一境,我最喜欢的便是凭栏远眺,眺望视野的尽头,思索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还在想要不要走这条路?如何走下去?原来到达到达第三境所需要的只是“为实现远大目标所应具备的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信念和毅力”,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看这两本书感觉到了语言的真正魅力,杨绛先生的语言清丽,钱钟书的语言犀利、准确、讽刺,细品幽默意味很浓,值得反复阅读,越品越有味道,不像现在市面上有些书用语华丽,但不够精准,甚至多余累赘,不知所云,语言是传达思想的工具,不是卖弄文采的载体。写书最重要的是传达思想,也最高级的,文学大家的书之所以流传百年,就是其中表达的思想观点令人深思。

写散文和小说都可以传达思想,但如何将思想融入在文学作品中呢?是作者在写之前就已经想好写作目的了?还是写完之后大家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杨绛先生的名言:

1.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2. 围在城里到达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3.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4. 如果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5.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要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6.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相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7.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8.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9.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