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语孔子;樊迟问仁

叶公语孔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 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里不一样:父子中有一方犯了事,父亲会替儿子隐瞒,儿子会替父亲隐瞒,这才是正直吧。”

叶公对孔子说:“我们这个地方有直躬者。”

叶公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他同乡之人的正直。那人父亲偷了一头羊,把别人家的羊拉回家了,他站出来说:“我检举我父亲偷羊了。”大义灭亲,举报了他的父亲。

孔子说:“我们那里正直的人,与你说的情况不一样。他们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就是说,假若父亲把羊偷回家了,儿子不会去宣扬这件事;如果是孩子做了这样的事,父亲会替孩子隐瞒下来,这当中也有直的地方。

每个人都可以权衡到底哪个算直,什么才是真正的直。

孔子重视伦常,认为人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直,把自己的父亲举报了,这件事情违背常理。



樊迟问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

樊迟有一天问孔子怎么做到仁。

孔子说“居处恭”,在自己家里的时候,要恭敬端庄,生活起居不要太过随便;“执事敬”,办事认真、严肃;“与人忠”,与他人结交、合作,要保持忠诚;“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哪怕去蛮夷之地,这些原则也不能够放弃。

有可能樊迟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领悟能力一般,所以孔子直接给他提一些明确的要求:只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够了。

有一个比较不错的解读,樊迟问的并不是“仁”人而是“行”。这个说法也有考证、可以考验的。按照这种理解,上下文之间就通顺多了。因为马上要出使到夷狄之地,孔子就对他讲“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公语孔子;樊迟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