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好一节课的再思考——听王老师台江进修校讲座有感

爱迪生说,世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

学生要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锻炼能力、练就社会技能,就必须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

学习的场所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课堂。

课是教育理念的萌发源地

因此老师上好一节课,相当重要。

上次听过王老师在仓山某学校的讲座后,我以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为例,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做了粗浅经验总结。链接如下。

关于上好一节课的思考

前几日在台江进修校再次聆听王老师讲座,又有很多收获和感触。今天再次思考怎么上好一节课。

王老师在台江进修校讲座

一、参与课堂

王老师以富兰克林和查理芒格为例,说明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堂好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富兰克林认为:跟我说,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一起参与,我便了解。

查理芒革回忆说:父亲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因为他不是把这道理直接灌输给我,而是让我自己透过思考去体会。……他认为如果这个道理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我会记得更牢。确实如此,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我到今天还牢牢的记住。这是一种非常巧妙地教育方式。

二、够得着与新状态

讲座上,王老师再提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皮亚杰的认知历程理论。提醒课堂设计的内容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最好设置新状态让学生主动接近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教师设计的支架和垫板合不合适,学生是不是需要努力一下才能够着所学的东西,设计的新状态有没有达到创造失衡的目的等方面应该是评判一堂好课的几个细节。

皮亚杰  认知历程理论

三、合作与思考

王老师还引用了杜威和雷斯尼克的观点。

杜威认为:持久的改善教学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于以一切要求思考、促进思考和检验思考的种种条件为中心。

Scratch编程创始人雷斯尼克认为:大多数的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享想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灵感。

这两位教育大师提醒我们,引导学生“得当思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互相启发等方法是激发灵感,改善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合作”与“得当思考”的合计安排应该会促成一堂好课。

四、有所不为

乔布斯: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

上杭一中三不讲

王老师还引用上杭一中校长总结的三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通过彼此学习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提醒老师们,要上好一堂课要把学生装在心里,而有所不为。

这里个人又认识到一堂好课不应该为了课堂活动、信息技术、知识、思考等而上课,而是要考虑可以训练什么思维能力、锻炼什么学习方法、培养什么社会互动习惯,还要考虑学科内容的本质是什么,更要明确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

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或者现代技术可以做到的咱们老师争取不做。不要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可以被计算机取代的课堂。

小结

一堂好课最好设置一个“跳一跳、够得着”大任务、新状态,让学生产生失衡的心态,进而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等。老师应该心怀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根据生成(如数据等),促进深度思考,争取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附:王老师提出信息技术融合课的个人定义如下。

信息技术融合课是运用技术采集与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生成和反馈的数据,教师基于数据所提供的信息,采取可促进师、生、教材间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达到训练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方法及培养社会互动习惯的目标,展现以生为本的新型态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上好一节课的再思考——听王老师台江进修校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