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对爱的需求有多少种?

“我这么的爱你,这么多年辛苦的爱你,而你却无动于衷,你辜负了我”,有没有听过或者感受过这样的语言?这里的逻辑是我爱你,你就应该也爱我,这个逻辑对吗?

错了。我爱你是我的需要,满足的是我。你得到的是被爱的需求的满足,你无需对我任何回馈,我才是应该感谢你。

在“520”的日子里,我给媳妇发了520元红包附“我爱你”留言,媳妇回我5.20元,我给女儿发了520元红包附“爸爸爱你”留言,女儿回我5.20元。

这一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董进宇博士讲了《人对爱的需求有多少种?》。我们爱对方是满足了谁的需求?我们爱对方,是对方应该感谢我们,还是我们应该感谢对方呢?爱的成分是什么?爱他人的目的是什么?爱起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爱能增加自我价值,让人感觉自信,觉得生活美好,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真爱是什么?

董老师用数学的集合方式给真爱下了定义:①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觉;②爱是平等关系;③爱是无条件的;④爱是完整的接纳;⑤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人对爱的需求有两种:施爱与被爱。

人感觉某种匮乏状态,叫需求;需求状态解除,叫满足。施爱是爱别人,爱别人是你自己的需求。

当一个人施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匮乏状态的症状:①心在空中飘着,飘忽不定;②心无所属,身心分离,生命的状态是“在别处”;③心神不宁,无法集中注意力做有价值的事情;④易怒,任何小事都可能歇斯底里,大发雷霆。

由此可见,我们爱别人是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当我们知道了施爱是自己的需求,我们就不会有“感动天、感动地,却感动不了你”、“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知好歹”的怨言。我们就不会把自己当成爱的牺牲品,不再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爱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快乐与幸福,我们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教育孩子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爱我们的爱人、家人、朋友,是满足了自己施爱的需求。

爱的目的是让对方快乐,同时满足了我们施爱的需求。当我们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会斥责对方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不会感到委屈,我付出,我快乐。如果把爱比做杯子里的水,只有在我的杯子里有水时,我才可能把水分给别人,当我自己的杯子是空的,我拿什么给别人?

要爱别人,我们必须具有爱的能力,我们的爱首先必须是富足的。我们要学习、修炼、自我成长,使自己有爱和可爱。

被爱,被别人爱的需求。我们希望别人来爱我们,得不到满足时匮乏状态的症状是:①空虚无意义;②生命没有价值;③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找不到乐趣;④孤独寂寞没有幸福感;⑤启动自毁程序,生命的状态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故,当有人爱我们时,我们更应心存感激。施爱是主动性行为,被爱是被动性行为,相比被爱而言,施爱的需求更容易满足。那么,我们有没有理由要求别人来爱我们呢?如果没有人爱我们,被爱的需求是否就无法得到满足呢?

爱是平等关系,意味着我们要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人的意志自由。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来爱自己。

“我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不是我们要求别人爱我们的理由。爱是无条件的,爱不是等价交换。想让别人爱我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要让自己变得可爱。当我们在爱的修行之路上,获得了爱的真谛,自然有人爱我们。施爱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能让我们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生命做为我们施爱的对象。爱的给予与收获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当我们付出爱时,对方就同时接收到了爱。付出关注的是过程,收获关注的是结果。付出的越多,意义感就越强。孤独与恐惧是人最不能忍受的,唯有爱才能将之抚慰

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而是不被需要与不被人爱。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爱能创造奇迹。

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爱的可贵之处在于爱是无条件的,无条件才能感动人。我爱你,与你无关!

幸而,学习了爱的课程,在爱里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人对爱的需求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