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一部少女成长的心灵笔记

11月26日,周冬雨和马思纯凭电影《七月与安生》,一举击败范冰冰等提名演员,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子羽在该片上映期间,根据网站上的电影简介,望文生义,认为该片是关于女性同性恋和三角恋的故事,又感觉该片可能和李冰冰主演的《雪花秘扇》风格类似,并非子羽喜欢的影片类型,所以一直没有观看这部影片。周冬雨和马思纯得了最佳女主角的双黄蛋,激发了子羽的好奇之心,于是11月29日在视频网站上看完了《七月与安生》这部影片。

影片情节十分简单,就是两个家庭条件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的两个女孩子从小一块长大,后来几乎同时爱上了同一个男孩子家明,两个女孩子为了因避免争夺这同一个男人家明,相互忍让、相互猜忌,爱恨交织,最好终于意识到双方之间的友谊比那个男人更重要的故事。

在影片开头半小时的观看过程中,感觉只有周冬雨扮演的安生表演进入了状态,包括马思纯扮演的七月在内的其他角色,表演都十分浮夸。随着剧情的推进,马思纯也越来越进入角色,其他角色也不再觉得只是一个木偶,而是活生生的人了。整个影片观看下来,首先觉得周冬雨在电影中的表演可圈可点,把安生的那种情绪、那种自由的风格、对男主角的喜欢,以及对七月的爱,都表现的很好。在安生的男朋友出车祸去世、七月在医院去世时,周冬雨表现出的那种爆发力,很有表演的张力,很有感染力。其次觉得马思纯在影片的表演越来越好。我不知道这部影片是不是按照顺序来拍摄的,但是马思纯一开始的表演脸上没有情绪,随着情节的推进,马思纯的表演也越来越进入状态。在七月到北京找男朋友家明时,七月对冬雨的那种又爱又恨,那种矛盾心情,表现的很到位。七月怀孕后,去找安生,两个人晚上在床上亲密私语,那种姐妹情深,令人动容。

看完影片,子羽觉得我们不必要把这部电影看成现实主义电影,影片也没有表现多少现实的故事。而应该把它看成意识流电影,看成少女成长的心灵笔记。七月和安生是一个少女心中的不同人格。一个安稳生活的少女,心中有一个自由奔放的梦;一个自由奔放的女孩,心中有一个安稳生活的梦。但是正如电影中安生所说,一个女孩,27岁前可以漂泊,漂泊完终归要过上安稳的生活,安稳的生活才是归宿。所以,27岁前,我们还有资格一边安稳,一边漂泊,27岁后,喜欢自由漂泊的那个人格,或者死去,或者只能存在梦中。所以,由安稳归于漂泊的七月的命运要么死去,要么就只能存在在安生的梦中。而由漂泊归于安稳的安生,则一边享受抚育子女的安稳生活,一边借着笔墨写小说来做着继续漂泊的梦。而那个七月与安生共同喜欢的家明,除了成为孩子的爸爸外,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物。电影也许表达了《七月与安生》创作者的一种想法,那就是男人不重要,女人自己的生命体验才最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与安生》,一部少女成长的心灵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