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之曹操谱系

因为一直想写以荀彧为主角的小说。所以读《三国志》。确实也东拼西凑写了一稿。但依吾看来是写糊了。本就自误自乐,便不计较是否扑街,也不把原稿发这里了。另外,这《三国志》不比其它书,能坚持读完已经不错。读完之前不安排其它书单,至于影、剧,更随意吧。有好的影、剧会写专评。很多期待的影、剧都还没播。正好静下心来读《三国志》吧。不能偷懒呀!

继然没写好,那就重新写呗。重新写就得反复琢磨,重新收集素材。也是为了练笔,计划以写小说形式读《三国志》。边读边把事件写成白话小说。这不是定稿,只是练习加笔记。看到哪里也哪里。有时没情节,只是科普加笔记。比如这第一篇,就不写小说了。

简单说下曹操的谱系。

本文史料有的是《三国志》正文,有的是裴注引其它史料,粗略处理,无特别之处就不标出处了。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曹操父亲曹嵩,字巨高。曹腾养子。官至太尉,未能审其出生始末。吴人《曹瞒传》,郭颁《魏晋世语》都说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的叔叔。夏侯惇和曹操是从兄弟。

曹操祖父曹腾,字季兴。(曹腾兄弟四人。)恒帝时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季是老四吧,以前不理解刘邦为啥叫刘季,大概只是说是小儿,实际上他兄弟四人。他是老三。有异母弟弟。到到他这都乱叫了。比如谥号应该是高皇帝,庙号应该是太祖。但史记叫汉高祖。正确的说是太祖高皇帝。)

(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长秋宫,这里的长读作(cháng),因此,大长秋的长也读作(cháng)。

秦称将行。汉景帝时改称大长秋,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为皇后近侍官首领,多由宦官充任。官名。皇后的卿。秦名将行,用宦官任职。汉沿置,景帝中六年(前144)改名为大长秋。《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西汉或用宦者,或用士人。东汉用宦者。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长秋宫(皇后所居宫)各事,秩为二千石。历代沿设。北魏名大长秋卿。北齐称长秋寺卿。隋设内侍省,不用长秋为官名。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主管称长秋监令。唐后无此名。)

好吧,大长秋这个官职或在西汉很短的时间内用过士人。其余都是宦官,中常待也是用宦官吧,曹嵩是抱养的无疑。

这里我想到,荀彧永汉元年举孝廉出仕时任过守宫令。大概和叔叔一起入京的吗?永汉是九月了,灵帝挂了,应是献帝刚上位。后来董卓之乱回乡。守宫令,官名。东汉置。属少府,掌皇帝用纸笔墨及尚书诸财用、封泥。这个就是前朝的官吧。由士人担任。

曹操曾祖曹节字元伟。据史书说十分仁厚,总之曹操他八辈祖宗都非常仁厚。但我很不解为啥曹操女儿,献帝皇后也叫曹节。这是起名困难吗?大概因为不是亲祖宗吗?

不管亲不亲,史书上只记载了曹氏的来源,没夏侯氏啥事。

曹家乃汉相国曹参之后。曹氏是黄帝后人。当属高阳氏分支。颛顼(黄帝孙)后裔晏安因辅佐舜有功,建立曹国,赐为曹姓。周武王“兴灭国、继绝世”,把晏安后裔挟(侠)封在邾地,建立邾国。

姓与氏的区别:

大体说姓是血缘,氏别身份。同姓不婚。比如秦为嬴姓赵氏。始皇又可称赵政。和赵国都是嬴姓赵氏。楚国芈姓熊氏。屈原就是旁支芈姓屈氏。楚国的王族都姓“芈”。昭、屈、景三家也都姓“芈”。屈原、景差、昭阳都姓这个,屈、景、昭只是他们的氏,并不是他们的姓。

先秦时期的姓与氏,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姓的功能是“别婚姻”,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有姓,否则无法进行婚丧嫁娶。而氏的功能则是“明贵贱”,因此普通的平民就没有资格有氏了,只有贵族才会有氏。只不过后来姓氏就不分了。

仔细说来有以下区别:

1、具体含义不同。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2、使用区别。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父子、兄弟不必同氏,人也可以有几个氏,如晋卿士会,以士为氏,是承其祖氏,士氏初当是以官为氏,但士会由于食采邑而别氏为范。

3、专业化区别。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

从史料看,这在商代比较明显,卜文所要论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所谓“复合氏名”即显示了此种多层次的氏的存在形式。多层次的氏组织随着血缘关系与其作用范围的减弱而渐渐不再盛行,渐向单层次发展。但较大的氏组织内仍包括若干分支,只是分支未必皆另立新氏

4、古代使用区别。女子不论出嫁与否,皆有同定的姓。但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所以可以夫氏为称,但亦可以仍以父氏为称。此从周代青铜器铭文资料可知,如:父为其女制媵器,在铭文中称其女名为“夫氏加女姓”,如辅伯鼎铭。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否则光姓氏也扯三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三国志之曹操谱系)